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致本书中文版读者

当年我在西藏雪山上考察瑜伽和修行时,时常看到从印度来的一些虔诚的印度教徒越过中印边界来朝拜西藏的神山和圣湖。这些神山圣湖不仅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同样也是信奉印度教和别的宗教教徒心目中的圣地。看着那些虔诚的香客使我产生了一个愿望:有一天也到那个和中国同样有着古老文明的印度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朝个圣。这只是我决意来印度的近因。如果再说一下那个远因的话,我的前几世都是出生或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脉或周边从事瑜伽修行与生命探索。在我当年第一次重新来到雪域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回家感。我想,人都是要有根的,所谓“根深方可叶茂”。无论是把自己的根扎在生活中、社会中或梦想中,都可以。最不可以的就是人生中没有根,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幸运的是,我这一生自懂事起,就天然地拥有了我的根,知道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这是一件对我来说非常庆幸的事。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我这一生比较幸福地生活着。

来到印度德里大学成为一名访问学者后,除了研究我的专业外,我开始全面了解印度的文化、历史与习俗等,拜访印度的古城、恒河和知名学者,并多次去恒河上游的喜马拉雅山中走访来自世界各地的瑜伽隐修大师。如此,慢慢地,我在印度有了一些朋友,也有了一些弟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请我为他们诊治疾病,化解烦忧,咨询生命之理等。我也有意地想把我的皇冠瑜伽传授给他们——印度的子民。因为我的皇冠瑜伽就是来自这个伟大的国家,是这个伟大国家的文明孕育出来的一朵文化奇葩。

既然我的皇冠瑜伽是印度文明的儿子,那么印度人自然有权学习它,享受它,传承它。我的皇冠瑜伽本来就属于他们。正如此书印度英文版的封底上说的那样:“一个印度文明伟大的儿子,一个走失了上千年的儿子——皇冠瑜伽,现在重新回到了印度——他的母亲的怀抱!这个千年后的重逢,同时宣告了一个瑜伽奇迹的到来:从此这个苦难的世界上多了一条快捷、彻底、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生命解脱之路!”

因为从师于我的印度弟子越来越多,印度的朋友和弟子们建议我把皇冠瑜伽写成文字,好给他们进一步修学提供方便。以前在国内教授皇冠瑜伽时,曾经写过一些相关的小手册和资料,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本正式的出版物来系统阐述我的皇冠瑜伽以及我对整个瑜伽文化的研究和修行实践的著作。所以在去年(2009年)夏天,我开始了此书的撰写。

在撰写此书之初,一些印度师长和弟子们建议我说,尽量把此书编写得深入浅出一些。因为这本书出版后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如果写得过于学术化,过于深奥,想来会有不少读者难以阅读。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在撰写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这一要求。现在回头看来,发现有一些遗憾之处。主要有如下这些:

首先需要向读者们交代的是,此书撰写场地是在印度首都的德里大学。我居住的大楼电线老化,如果安装空调极易引发危险。印度可能是世界上夏天温度最高的几个地区之一,持续 45℃以上的高温(局部有 50~55℃左右)可达半年之久。撰写此书时正值印度夏天温度最高的时段,不超过一个小时,我就要去冲个凉水澡,降一下体温。即使这样,每天写作时汗水仍然顺着我坐的椅子一颗颗地滴到地上。这里每年都有关于德里或孟买又热死了几百人等相关的报道。引用当地人的话说,在夏天,“中暑的鸟儿时常会从树上栽下来”。我问过当地的朋友:为何印度听不到蝉鸣?回答说:都被热死了。这是我来印度过的第一个夏天,身体还没能适应如此的高温,没法睡眠,不思饮食,时刻处于严重的中暑状态。在如此的极端环境下,尽管我的皇冠瑜伽使我的身体素质远高于常人,但还是感到难以承受,因此我难于长时间地集中精力投入此书的撰写,随时都有虚脱或晕厥的可能。大家此时读到的每个字句,都是我真正的汗水和心血的凝聚。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而是用压榨或燃烧我生命中所有的精华和热情的方式,来诠释我对瑜伽和东方文化的忠诚与奉献。此书中所有的话题本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的,源于上述原因,我只得采用尽可能简捷的方式来表述,可谓“惜字如金”。因此本书的实际内容和厚度仅仅是我当时计划中的一半。

其次,导致此书比原计划的内容缩减一半之多,另一个原因是过于强调“深入浅出”的原则,致使很多阐述瑜伽哲理之处,没能进一步地展开和深入。在该深入时,没能做到应有的深入;在浅出时,同样如此。因为瑜伽和生命学里的专业术语太多,简单地估算一下,也有近一万个。虽然我已经尽最大努力去避开使用这些专业用语,但还是发现此书中存在不少的术语,如“业(Karma)”“脉轮(Nadi and Chakra)”“禅定(Dhyana)”“生命的轮回现象(The Circle of Life)”等,这些术语都是东方生命学、哲学和宗教里的基本概念。仅仅讨论这些专门术语,就可能需要比这本书厚得多的纸张才能完成。但好在,此书最初是在印度出版,是供给印度读者使用的。因为印度是一个高度宗教化和哲学化的民族,大量高深的哲学与宗教术语都是他们的日常用语,所以针对我的印度读者们,我可以不用对这些专业术语进行太多的解释,就可以使他们流畅地阅读下去。但我们中国的读者则非如此,特别是那些首次接触瑜伽和生命学的读者们,在最初的阅读上,这些高度专业化的术语,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小麻烦。所以,在对我的中国读者说声抱歉的同时,我只能寄厚望于中国读者们尽可能地多读几遍本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再次,就是本书中有些主题,如生命医学、人体潜能(即俗称的“特异功能”),以及生命学的全面建立等话题,因为这些都是内涵十分丰富的主题,要想阐述清楚它们,必须是一大系列著作才可以,我打算下一步用专著讲述它们,故在此只是点到为止。还有关于瑜伽的心传和神传中更深奥的内涵,是需要师生之间亲传口授的,故难于仅仅通过文字即可彻尽全蕴。

如从他人角度看,皇冠瑜伽是各大传统瑜伽中的一个非常古老而重要的流派;但若从我自己的角度看,皇冠瑜伽向来不仅仅是一个瑜伽的流派——她是我的生命。皇冠瑜伽早已融入我的生命之中,她重新缔造了我的生命。我的全副生命就是皇冠瑜伽,或反过来说,皇冠瑜伽就是我的全副生命。我的身、口、意的全部活动就是皇冠瑜伽。除此之外再无皇冠瑜伽。

佛经里称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Saha World)”。“娑婆(Saha)”一词来自古印度梵文,意思是: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随时随处无不充满着苦难和缺憾的世界,是一个非常不圆满的世界。既然我们这个世界处处都是不圆满的、充满残缺的,那么,本书目前的一些遗憾也就不足为奇了。此书英文版在印度撰写和出版已近三年,在这三年里,因缘际会而有与本书旨趣一贯之文章数篇相续问世,这数篇文章对读者悟入此书将大有裨益,遂附录于后,作为此书“第三部分”,借此可略补此书原著因撰写匆忙而落下的些许不足之处。

转眼间我已经在印度游历参学几年了。我非常热爱印度和她的人民。在这个国家里,拥有很多让我无比珍惜的朋友、弟子和师长。我的皇冠瑜伽没有国度,她来源于古老的印度,但她属于整个世界;由我发起创立的生命学,更是没有国界,她属于所有人。但我本人是有国度的,我是中国人,我热爱我的祖国和她的文明。那里同样有我无法割舍的亲人、朋友和弟子。特别是通过此书中文版的出版与发行,我相信,我的中国读者和朋友必将更多。所以,我希望能尽快回去,回到那些我热爱的、同样也很爱我的朋友们与亲人们身边。

藉此书中文版的出版发行,谨在此为我的国内读者和朋友们捎去一位游子来自天竺的祈祷和祝福——Namaste!

潘麟
序于印度德里大学 xBu8qYm6k4jd6JdqJRpg0xtfuarLlo+t3PvS9hEBmpfkJG4ZIu1p93BLLhR3Gz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