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应化非真分 ”的“应化”就是教化之义。佛陀的教化是真是假呢?非真非假。古代爱用文言文,尽量把字数减少,此处把“非真非假”四个字缩短为“非真”了,你们读的时候要把“非假”的意思读出来。应化非真非假,就是佛法非实非虚的意思。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 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菩提”是成佛、觉悟之别名。“发菩提心”就是发觉悟心,发成佛心。佛弟子与非佛弟子以是否发菩提心为界:未发菩提心者则是非佛弟子。但现实中则以“是否皈依佛教”作为佛弟子的判断标准:找一个出家的和尚,跪在他面前,说“我皈依佛、法、僧”,然后领一个皈依证,你就是佛弟子了。这样的制度、习俗是对还是错?没有举行这种皈依仪式,没有拿到这个皈依证,只发了菩提心的人,叫不叫佛弟子?我告诉大家,在发菩提心的当下,你就是佛弟子了,不是以有没有皈依证为准。如果你仅仅是参加一下皈依仪式,但没有真实地发菩提心,那你仍然不是佛弟子。

我们要做真正的佛弟子,不是形式上的佛弟子。凡是发菩提心者,就算佛教界不承认,佛陀也定会承认你是佛弟子的。这不是我的观点,是佛陀在所有佛经中明文交代的:发菩提心者,则名佛弟子。佛陀从来没有说做这些外表文章的就是佛弟子。皈依证是近代才有的,佛陀时代根本没有这种东西,那个时候中国的印刷术还没有传到印度,连纸都没有,连照片都没有,哪有皈依证?那常随佛陀的千二百五十人还算不算佛弟子呢?他们连皈依证都没有,还是不是佛弟子?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是!

历代没有拿到皈依证但发了菩提心的都是正宗的佛弟子,是否佛弟子不以是否有皈依证、是否有出家证为准,而是以是否发菩提心为唯一标准。发菩提心就是发务必成佛之心。这里的“成佛”是有期限的:此生之内,即一期色身之内,务必成佛。不能发愿后拖泥带水,拖到下一世再成,若此即非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发愿后,在死之前必须成佛!没有任何理由和藉口,必须成佛!这个誓是不能轻易发的,发了就要实现,实现了才是佛弟子,这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讲说者为何在为他人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时候,做到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呢?那是因为讲说者深解佛意。此处“如如不动”是什么意思?就是他在受持读诵中不去追求因此而获得的功德,不生这样的心。《金刚经》前文明确说过,读这个经比用七宝布施获得的功德还要大,如果你是为了获得功德,你就著相了!应该是不管有多少功德,我都不动心,因为我不贪恋于佛说的那一点有限的福和德。所以我不取于相,故而如如不动。

何以故? ”佛陀用四句偈来总结整部《金刚经》旨趣,这四句也是《金刚经》中非常著名的偈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一切”即所有,“有为法”即有限的、有执的、有著的法。我们怎样对待“一切有为法”呢?作如梦观,如幻观,如泡观,如影观。

如梦观:把一切看待成一场持续的梦境。

如幻观:幻为幻想、幻觉之义。就是把一切视为幻觉。海市蜃楼就是幻觉,在沙漠和海面上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欺骗了很多人和动物的眼睛。

如泡观:泡是无常的意思,转瞬即逝。所有的泡沫,都不能持久。你扔一个土块到水里,水面会冒出几个水泡,但它很快就会消失。如泡观,实际上就是无常观。一切现象世界的事物都不能长久,只不过是一个瞬间而已。如泡观,就是万物脆弱观,像气泡一样,“啪”就破了。就像马路上的车祸,前一分钟还是一个有说有笑的人,后一分钟就倒在那里,死了。再比如,前两天还是一个很活泼的人,突然检查出癌症,两个月后,死了。如此等等。让人产生无限的唏嘘感叹,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人生是如此的无常,犹如泡沫一般。

如影观:万事万物就像我们身体的影子一样,看似有,实则无。

以上四观合在一起,就叫“如梦幻泡影”。佛陀慈悲,怕我们还不理解,继续向我们解说:“如露亦如电。”露就是露珠,它跟泡一样无常脆弱,太阳一出来,就瞬间蒸发了。电指的是闪电,瞬间生,瞬间逝。与前面的四喻结合起来,梦、幻、泡、影、露、电,就是对待一切有为法的态度:“应作如是观。”“如是观”即如其所是而观之,“其”就是指梦、幻、泡、影、露、电,就是我们必须要这样想。这就是《金刚经》最后的教导,佛陀最后的训示。

后面是《金刚经》的收尾,收尾也是套路了,每部经典都有,就像打太极拳的收势一样,不管你练杨氏的还是陈氏的,不管中间的过程怎么不同,但是起步和收势都是一样的,都是把两脚收回来,气沉丹田,好了。

佛说是经已 ”,这句话是后世弟子在将此经记录成文时加上去的。“ 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优婆塞”是未出家的男士,“优婆夷”是未出家的女士。“一切世间”,指除了人之外的他道众生。意思是听《金刚经》的不限于千二百五十人,还有天人、阿修罗、优婆塞、优婆夷等。在此经的开头虽然没有提到他们,但是结尾的时候讲到了。

他们“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此经到此就告一段落,这是所有佛经的最后收尾。开篇时都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这是一个程式化的开局,所有的经典都按照这个套路走。

“信受奉行”。信:信任;受:接受、受持;奉:遵从、尊敬;行:执行,修行。学习佛法,首要的是正信(不是迷信和盲从)、智信和净信,有了对《金刚经》的信任,才能有下一步的接受、受持,然后慢慢地在经中得到利益,得到实际的启迪,才从心底里开始尊敬这部经,热爱这部经,才更加愿意尊奉这部经的教导去做。佛法归根结底是要落到修行上的。没有修行的佛法,就是空谈,毫无效用,毫无价值!佛法必须落到我们身心之中,落到我们的“四威仪”行站坐卧中,才是真正的信受奉行。“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希望大家在“皆大欢喜”的过程中,又能切实地“信受奉行”!《金刚经》至此圆满地讲授完毕,谢谢大家!

最后让我们发一个心愿:此次讲经和听经所获之一切福德,皆回向给如父母般的所有众生!

2012年夏,潘麟于终南山香积寺讲授《金刚经》
2014年夏,东方生命研究院根据讲经录音整理成文 XxYknUj/3/JNqj2zj1v8/GGAN8Zbm3l1NIcc4hfCnptIbP4RStB1eJiYtwCZC7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