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 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身布施就是无畏布施,是说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河细沙那么多数量的次数,行无畏布施,中午和下午亦是如此。“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按照这样的方式布施不是仅仅只做一天两天,而是要以百千万亿劫来计算。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假如有人听闻此经典,并能生起永不退转之信心,其福德就已经胜于前文所描绘的那种难能可贵的以身命布施所积累的功德了。“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更何况再去书写、读诵、受持、为人解说呢?那就更是“其福胜彼”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用心地书写一遍,就是用形神并茂的书写方式来表达文字经典中的含义,进一步加深了对经典的理解,这样所获得的功德胜似百千万亿劫的以身布施。受持、诵读和解说更会如此。

佛陀所要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解脱胜于福报,觉醒胜于福报!无论你在人世间获得多大的福报——财富、名位、美貌等等,这个福报终有期限,终有过去的那一天,而生命的觉醒和身心的解脱,是无有价值可以衡量的。哪怕是当皇帝,享尽人间一切鸿福,也是有限的,也赶不上无限之解脱。因为解脱所得是永恒。有限的东西,价值再高的东西,都比不过永恒。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 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佛陀告诉须菩提,我们现在所讲的这部《金刚经》非常殊胜,功德无边,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称,不可量。不是对发小乘心的人讲的,他们心量太小,闻之就会心生惊怖、畏惧而难以理解和接受。只有发大乘心的人,发最上乘者心的人(即大根器之人)方可接受。

晋末高僧道生为鸠摩罗什之高足,为“什门四圣”之一。他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江西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大般涅槃经》(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当时只有部分被译出,仅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出的6卷《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槃经》初分异译,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传入,其中说除一阐提(即断绝善根、十恶不赦之人)外皆有佛性。道生剖析经旨,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的观点才符合大乘经教的基本精神,遂引起旧学守文之徒的激烈反对,并被视为邪说,称其擅自诽谤佛陀的教导,将其摈出僧团。被逐出庐山后,道生入吴中(今苏州境内)虎丘山,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一阐提亦有佛性,亦可成佛之时,群石皆为点头( 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 )。这就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典故的由来。后来昙无谶译出的全部《涅槃经》传至建康(今江苏南京),经中果然肯定了“一阐提人有佛性,可以成佛”,这与生公的观点完全吻合!大家恍然大悟,佩服他的卓越见识,于是又将生公请回僧团,并给予极高之礼遇。

关于道生大师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道生后半生陷入了一场持久的争论中——顿悟与渐悟的争论。到底成佛是渐渐成(渐悟)的呢,还是一下子成(顿悟)的?道生坚持顿悟说,他认为只要人有一定的前提准备,在机缘具足的情况下,就可以顿然成佛。在当时,这个观点遭到了许多人包括一些成名大师的批判。后来禅宗初祖达摩大师来到中国,所传禅法就是当下顿悟禅,三言两语就让弟子顿悟成佛,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成佛之事几分钟就搞定,再次认证了道生的观点。生公在早于达摩大师一两百年前就有了这样的超前之见,实属难得。但也正因如此,让他晚年陷入了群僧的围攻之中。后世禅宗大量的弟子都是在顿悟中成佛,做到了明心见性,当下成佛,不假次第。因道生大师深通大乘经义,与佛相应,如是之人,方为《金刚经》所摄。故佛陀说,此经“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就像为道生这样深通佛法义趣者而说。

不是佛陀有分别心,也不是佛陀慈悲不够,不愿摄受其他人。如来视一切众生,皆为独子。佛陀在别处所讲经典,多数皆为摄受浅根小智之人,而此《金刚经》是佛陀秉性直言之教,不再迁就那些浅根小智之人,乘性而谈,直抒胸臆。是故佛陀提醒听法大众:此次所讲之《金刚经》,不再是你们以前听到的那些专门为发小乘心的浅根小智之人而讲的了,此经是“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意思是你们要跟上来呀,现在上大学了,不再是此前的幼儿园课程了。你们的心境、态度等也务必提升上来,不可总是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你们务必要完成“心理性断奶”后,方可领受此经。

现在,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如果当代有人宣布他成佛了,会不会被乱棍打死?在佛陀时代,他宣布自己成佛了,大家会欣然赞叹;但换做现代,若有人宣称自己成佛了,则有可能会发生群起而攻之、乱棒打死的事情,认定此人入了邪教、魔教。

这当然不符合佛陀的精神,也不符合大乘的精神。大乘说“一阐提人,皆可成佛”,我们还不至于是十恶不赦的人吧,我们怎么就不能成佛呢?那么成佛需要多久呢?当下成佛,顿悟成佛!这都是被大乘经典所认可、所赞扬的事实啊!听到别人说已成佛,不惊不怖,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惊可怖之事。《金刚经》是干什么的?就是指示我们如何当下成佛之圣典。

故而,“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大乘弟子?是不是最上乘者?是不是真心追求佛道者?如果是,就应该对自己和他人皆可成佛这一大乘佛法基本观点充满信心。佛弟子是要发誓的——佛道无上誓愿成。我发誓必须要成佛,否则我对不起任何人,若成不了佛,我连死的资格都没有,这才是佛弟子的精神!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 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家有一个术语叫“荷担如来家业”,这个词语就是来源于这段经文。“荷担”是担当、传承的意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荷担如来家业”就是担负并传承此无上正等正觉。怎样才算是“荷担如来家业”呢?就是读诵《金刚经》并广为解说,把《金刚经》这种无染、无著、无执、无四相的空智,向所有人广为宣说,这就叫“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何只有发大乘者、发最上乘者可以“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那些小乘之人则不可以呢?“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 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

乐小法者,就是罗汉道之人,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法力了,但在佛陀看来他们是乐小法不乐大法者,并对这种人有一种蔑称——“焦芽败种”,就是说没有希望了。而《金刚经》讲的就是大法,罗汉们不爱听,即使听了也受持荷担不住,因为对此经的信心不够,没能生起实信。

“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个范围的,也因为《金刚经》荡除一切,所以很多人担当不起来,故而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一个贪嗔痴慢疑很重的人,是没有胆量四处解说《金刚经》的。因为他讲《金刚经》时,拿经与自己对照一下,越照越觉得自己不配讲《金刚经》,《金刚经》批判的就是他这种人,久而久之,他就没有办法理直气壮地讲下去了。能够讲《金刚经》的人,一定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无我,所以无畏,人到无欲品自高!反之,乐小法者是绝对讲不了《金刚经》的。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此段经文的字面意思很清楚,有此经的地方就如佛塔庙。在前面几品中我们也已讲解过,在此不再赘述。 m3Xnn/UgAglPooSXSB9n41/30qr9tCCjnnLUtGD2nRDPEtOtRiP4R0XWBEZSHk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