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第九章仅此一段经文。“天下”:天空之下,如同当今所言之“世界”。“国家”:古时君主制,国是家的放大版,家是国的缩小版,国又是由无数个家族组成,故曰“国家”。“均”:均衡,引申为和谐与太平。“爵”:君主制时代的贵族之世袭封号,各国等级与称呼皆不同。在中国古代,爵位自上而下共有五级:公、侯、伯、子、男。不同等级的世袭贵族,享受国家赏赐的土地、奴隶、官位和财富是不同的,这在古代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规约。“禄”:古代官吏的薪俸。这些官位与职务多数是从举荐和科考而来,不能世袭。整句释为:天下和国家,只要努努力,都是可以治理好的,将其引导到和谐太平之正轨上来;爵位官职和它们的优厚俸禄,咬咬牙也是可以放弃的;锋利的刀刃,只要鼓起勇气也是可以践踏而过的;但唯有追求、证悟和成就中庸之道,其困难程度,对于平民凡夫而言,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大学》曰:“如恶(wù)恶(è)臭,如好(hào)好(hǎo)色。”我们追求良知仁义如能像厌恶恶臭那样,如能像喜好美色那样,则无有不成。换言之,我们之所以在追求良知仁义、唤醒道德、彰显心性方面不能成就,是因为我们的渴求程度远远不够,恒心、决心远远不够。如果用高于治国平天下的力气和恒心,去追求仁义和唤醒道德,则无有不成;如果用高于对待爵禄的态度,去追求仁义和唤醒道德,则无有不成;如果拿出比践踏白刃更大的勇气来追求仁义和唤醒道德,则无有不成。之所以道法不彰、仁义不行、良知未醒、中庸失守,究其根源无非是我们对其认知不清,不知为何我们必须将追求仁义和唤醒良知作为人生第一要务,不知为何我们必须将让身心通化沐浴于天道心性之中作为人生第一要务,不知为何我们必须将唤醒良知和彰显德性作为人生第一要务,所谓没有理明法透之故也。人是一个意义化和价值化的存在,若没有确切找到生活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切都是苍白的。人格只有用意义和价值之钢架才能支撑起来,生活和人生只有用意义和价值之钢架才能支撑起来,所有的激情和进取只有用意义和价值之钢架才能支撑起来,整个生命整个宇宙只有用意义和价值之钢架才能支撑起来。但意义和价值源自哪里?临时或曰现象之意义和价值,源自欲望和所处之习俗;终极之意义和价值只能源自心性,其为心性先天所本有。是故彰显心性,唤醒道德,就是彰显和唤醒先天本有之终极意义和价值。彰显心性和唤醒道德,与彰显先天本有之个体存在、人类存在和宇宙存在之终极意义和终极价值,是为同义

如果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努力中不能有助于实现心性之彰显和道德之唤醒,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顿失意义和价值而显得苍白与可笑;如果爵位俸禄不能有助于个人或家族实现心性之彰显和道德之唤醒,那么爵位俸禄顿失意义和价值而显得苍白与可笑;如果践踏白刃不能有助于实现心性之彰显和道德之唤醒,那么践踏白刃之勇气之豪气之英雄气顿失意义和价值而显得苍白与可笑。无论是日常生活之杂务,还是上层建筑的官爵和荣誉等等,如果通过它们不能有助于实现心性之彰显,不能有助于道德之唤醒,所有这一切必然顿失意义和价值而显得苍白与可笑。 DYxVowcyF/+O9PpXG+Meh1Z9gchyQTWwE+jNgEwDRGou49Wl5fMeCiA4wIvxPu2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