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强力符号放大器

把自己变成一碗红烧肉,“色香味”俱全!

这一章我们将走进一个有趣的、五彩缤纷的个人品牌符号世界。

但是红烧肉跟个人品牌符号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想一想,红烧肉给你一种什么感觉?一只青花大碗,盛着满满的、香喷喷的红烧肉。你是不是一看到它,甚至一想到它就饿了?

说到符号,我相信它和定位一样,让你感觉到既无比熟悉又一知半解。而当我们说到个人品牌符号,很多时候也只停留在一个非常浅层的认识,比如一个人的发型、习惯性的着装,一个人的名字、标志性动作,等等。我在讲这一节课之前,喜欢让学员们做一个小小的朋友圈测试,让大家在各自的朋友圈问一个问题:“你们是通过我身上什么样的个人符号来认识我、认可我,最后认准我的?”然后大多数人得到的反馈都是稀里糊涂、似是而非的,收集上来的答案也根本不是符号,都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这恰恰说明了两点:

第一,你朋友圈里的好友对于符号的认识,本身就是不清楚的。

第二,也许你根本就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符号,所以你朋友圈里的好友没法说出你明确的个人符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一定要用营销思维来看、来做我们的个人品牌以及个人品牌符号,因为营销的底层学科其实就是心理学和符号学。由于个人职业的原因,我本人对于符号学一直以来都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借着这一次机会,正好顺便跟你讲一些关于符号的重要知识,尤其是符号对于我们放大个人品牌所起到的实质性的意义和帮助到底在哪里。

关于什么是符号,世界上有很多专家都有非常系统、非常深入的研究,比如法国的罗兰·巴尔特、瑞士的索绪尔,还有中国当代的一些学者等。我们说过,这门课不讲枯燥的理论和学术,只讲心法和实操。但是我们有必要正确地认识符号对于我们个人品牌而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到底有怎样的作用。

事实上当我们放眼望去,整个世界都是由一个个符号构成的,人类的整个发展历史,也是跟符号密不可分的。假如没有符号这种东西,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会很混乱,或者说会不那么清晰。

你现在想一想,无论古今中外,你脑子里有深刻印象的著名符号有哪些?我能想到的,比如太极八卦图、医院的红色十字架、药房的绿色十字架,这些都是符号。还有各个国家长得不一样的国旗、很多企业和产品的logo(标志),这些也都是符号。这些符号组成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连贯性认知和理解。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当你想起这些符号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一个误区:你心里会自动地把符号等同于视觉符号,也就是那些眼睛能够看到的符号。事实上符号是一个“五觉”的世界:我们的视觉——眼睛看见的、听觉——耳朵听见的、味觉——舌头尝到的、嗅觉——鼻子闻到的,还有触觉——身体触摸到的。所谓“眼耳口鼻身”这五觉所接触到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符号。

视觉符号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

那么你有印象的听觉符号有哪些?

比如英特尔,它每一条视频广告或者音频广告播完以后都会有一个音乐“灯,等灯等灯”,你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英特尔的广告。当我们去便利店的时候,店门一打开也会有一段标志性的音乐,如果你留意一下还会发现,不同的便利店,它们的开门音乐是不一样的。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一直看的《新闻联播》,节目开始的时候,片头也有一段30多年不变的音乐。我们上学的时候,早上一听到操场上的那首音乐响起,就知道广播体操要开始了。如果你家里有娃,当你打开电视里的动画片,片头音乐一响起,你家娃就会立马知道这个是《汪汪队》、那个是《熊出没》,从来不会搞错,就跟我们小时候看《变形金刚》《猫和老鼠》一样,那种声音在我们脑子里是根深蒂固的。而且不光是人类,即便是动物,比如我们家里养的小狗小猫或者鸡鸭鹅,当我们在呼唤它们的时候,都会使用一种特定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全世界都差不多。所有这些,都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或者我们生活中特定的听觉符号。

那么你记忆中的味觉符号有哪些?

比如当你吃过老干妈以后,你再去吃其他豆豉类辣酱,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老干妈的味道去衡量这款豆豉味的辣酱味道是不是正宗。包括吃桂林米粉也一样,如果你吃惯了桂林米粉,也会用它的那种口味,去衡量别人家的米粉是不是好吃,或者是不是正宗。我们知道,有一种职业叫品酒师,无论什么口味、什么年份的葡萄酒,他一尝就知道了,因为对他的舌头来说,这些葡萄酒早已形成了味觉记忆或者味觉符号。

我们再来说嗅觉符号,你的鼻子会记得哪些符号呢?

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当你去住五星级酒店,你会发现这些酒店最擅长用嗅觉的味道来让你记住它,让你感知到一种入住的氛围,而且不同的酒店味道是不太一样的。比如香格里拉和丽思卡尔顿,它们的气味就有很大差别,无论你喜欢闻或者不喜欢闻,那种味道就是它的嗅觉符号。再比如我们去迪士尼乐园的时候,乐园里也有一种非常受孩子们喜欢的嗅觉符号,有一种梦幻的味道。

最后我们再来看触觉符号。

这个比较微妙:我们说的触觉符号,其实指的不一定是你真的要用手去摸,或者用脚去踩,而是你手摸或脚踩的这种“体感”在你大脑里形成的某种印象、某种认知。比如有一些汽车座椅实际上并不是真皮的,但是它一定要仿制成真皮的样子,为什么呢?因为它必须给你一种“是真皮”的感觉,那样才显得高级和舒适。同样,我们家里的地板有实木的、有复合材料的,但即便是复合地板,它也会做成实木地板的样子。包括我们的办公家具,有些桌子是木纹贴面的,因为它要给你一种感觉:这个木纹桌面的触感是很棒的,比不是木纹的要棒。再比如女生买衣服,习惯用手去触摸面料,看看这件衣服是不是麻的、那件是不是绸的,或者是不是真丝的,因为对于衣服款式的评判只是感性层面的,她只有摸了以后,才会对这件衣服有一个理性的评判,决定到底值不值得买。

你现在知道了,我们整个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而这个符号组成的世界,其实是一个“五味调和”的符号系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全都有。所以我们讲的“符号”,并非只有视觉符号。

那么我们就把这个世界拆解一下看看,来一趟“五觉符号之旅”。

我们先讲国家的符号。

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目前所在的国家,或者你所熟悉的国家,想一想:你是通过怎么样的一些符号系统来认识一个国家的?第一,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的符号;同时,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国旗,还有不同的国歌;每个国家还有各自不同的服装、不同的钞票或者钱币。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信仰。在不同的国度里,人们特定的手势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召唤你过来,中国人招手是手心向下的,但老外是手心向上的;还有某些特定的行为,也形成了一个国家的符号,比如中国人讲究“孝道”,这个孝道就成为我们中国人的一种行为符号。

我们再来看企业的符号。

你也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公司,或者你曾经工作过的企业,它们有哪些符号呢?首先它当然一定有一个公司名字,然后这个公司会有一个自己的logo,再加上一句slogan(口号);绝大部分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色彩,有的是红色,有的是蓝色,有的是黄色,同时会有自己的工作制服,以及我们经常看到公司的文化墙上会写上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还有很多企业会有自己的司歌,每周开晨会大家都要唱同一首歌。如果这家公司是一个连锁店,例如快餐行业、家居行业、美容行业等等,我们还可以通过它的门头进行识别。比如说宜家,当你远远看到一面紫色的墙,你甚至都不用去看那个logo,就知道那是宜家。这就是我们通过企业的符号系统,对它进行的基本认知。

那么请问:你觉得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有人说当然是自己的产品,有人说当然是公司的名字或者logo,所以我们才需要注册。其实在今天,甚至在未来,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符号,永远是自己的创始人或者接班人。比如格力的董明珠、西贝莜面村的贾国龙、阿里的马云、小米的雷军,包括俯头帮的峰帅,当然还有你——你就是你们公司最重要的符号。为什么呢?因为创始人是一家公司所有品牌资产里唯一不可取代的资产,同时,当我们把所有品牌资产都用尽了以后,公司的创始人也是最后一把撒手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经营好个人品牌的重要原因。在格力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董明珠是在企业进行品牌大升级的时候开始经常对外亮相的。西贝的贾国龙过去从来都不抛头露脸,但是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他也走到前台来了,广告上经常会看到某一道菜是贾国龙推荐,后来索性又推出了贾国龙私房菜。

所有这些行为都说明,不论企业是大还是小,创始人的个人品牌才是企业最大的利器。

看过了企业,我们再来看一个企业的产品符号。

你手上如果有自己的产品,或者想想你每天都在使用的产品,例如牙膏、肥皂、化妆品、包包,你每天开的汽车、喝的矿泉水等等,你可以对照着看一下:它们是不是首先也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然后有一个自己的logo,有一句自己的slogan,比如那么多的汽车,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车标来分辨它们是哪个品牌的。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包装,有些产品甚至它的形状就是它的符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宝路薄荷糖,广告语为“有个圈的薄荷糖”,你一看到这个圈,就知道这个薄荷糖是宝路的,以至于它已经对这个圈申请了专利保护。此外有很多产品会通过自己的专属颜色与别人形成区分,还有些产品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口味,比如统一方便面,最多的时候曾经有一百多种口味,但是它的经典款我们一吃就能吃出来是统一的。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有些产品还可以通过策划一种特别的活动,以形成强有力的认知度。比如,交通银行信用卡很多年前就推出了一个主题消费活动,叫“最红星期五”,现在已经成为它的一个符号性的活动。再比如,前面说到的西贝很多年前也推出了一个情人节活动,叫“亲个嘴,打个折”,每年都做,现在也成了它符号性的活动。当然还有你最熟悉的淘宝“双11”,也是通过在特定的时间举办“时点性”的活动,从而形成人们心里的一个记忆符号。

那么请问:你认为对于一个产品而言,最重要的符号又是什么呢?

答案是,产品本身就是一个产品最重要的符号。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宝路薄荷糖,那个圈就是它最大的符号。再比如可口可乐,那只教科书级的曲线玻璃瓶,与其说它是可口可乐的包装,不如说它就是产品本身。即便是罐装的可口可乐,它也要把这只曲线瓶的图案印在易拉罐上,这说明它已经是可口可乐最重要的符号了。

问你一个有趣的问题:你认为对于汽车而言,最重要的符号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第一时间一定会说:“当然是logo啦!”

其实并不是。汽车最重要的符号,是它的尾灯。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不同的汽车品牌,它的尾灯造型是绝对不一样的,而事实上最让汽车设计师头大的一个环节,就是设计尾灯,尤其是当这款车型要迭代的时候,尾灯的设计既要保证安全性和功能性,又要保证跟一切其他品牌形成绝对的区隔。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一件事,因为几乎所有的尾灯造型都快要被用绝了。当然也有人说汽车的车头才是最重要的符号,因为不同品牌的汽车,车头的造型也是不一样的。

那为什么不是车标呢?因为对于汽车而言,距离远了,车标就看不清楚了,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它的识别度就非常低。我们可以很轻易地通过汽车的尾灯,或者通过迎面而来的一个车头辨识出这是一辆什么品牌的车,但这时候车标你可能根本还没看到。

到这里为止,我们从国家说到企业,又说到产品,你应该基本了解了到底什么是符号。

所谓符号,就是把许许多多无形的信息进行浓缩、浓缩、浓缩,从而变成非常具象化,并且对你产生强烈刺激的一些感知系统。

所以符号具有超强的“信息打包功能”以及“信息携带功能”——它先把 N 多信息打一个包,然后携带到你的脑子里去。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瓶子,无论这个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如果它上面画了一个骷髅的符号,你立刻就知道里面装的是有毒物品,不能轻易去碰它!因为这个骷髅已经把“有毒”“有危险”“碰了可能会出问题”这些信息,打包、携带到你脑子里去了。

再比如我们在学车的时候,一定要学习交规,交规里有非常多的交通标志,其中每一个标志都是对一些特定信息的打包和携带。

所以我们如果要创造和使用一个符号,它将会是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要把我们需要的信息进行打包和编码,然后就出现了一个符号。接着,当这个符号传递到人们大脑中被感知到了以后,人们的大脑再对这个符号进行“解码”。所以根据符号学理论,一个符号的创造和使用,简单地说就是从“编码”到“解码”的过程。

那么这个过程是为了产生什么作用呢?请记住:这个过程就是为了影响和控制你的大脑。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一个符号居然能够起到控制你大脑的作用!没错,能控制你的大脑,才是一个有效的符号。

所以,一个有效的符号,事实上有三个标准:

第一,你创造的这个符号一定是大家都认识的。如果我认识、你不认识,这就不叫符号,叫密码、叫暗号。所以,大家都认识是一个最低配置,这叫“共识”。

第二,大家不但都认识这个符号,还能产生同一种感知。我认识这个符号,知道它代表有毒,并且你也认为它代表有毒、他也认为它代表有毒,这叫“共情”。不能是我看到这个符号认为它代表哭,你认为它代表笑,这也不是一个有效的符号。

第三,一个有效的符号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大家看到这个符号以后,都会采取同一个行动。比如开车时看到马路上的一个掉头标识,大家都会掉头,而不是向左拐弯,这叫“共举”。

有效的符号,让所有人都对它产生“共识→共情→共举”的情绪过程。

那么如果用“共识→共情→共举”这个标准来衡量,你认为全世界最成功的一个符号是什么呢?我猜你心里一定会跳出来很多答案。其实全世界最成功的符号,就是红绿灯。因为红绿灯只用了三个颜色,就让全世界人民产生了同一种认识和行动: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准备!没有任何人会乱套,连小孩都知道。所以人类历史上有好几次,政府想去调整红绿灯机制,结果都发生了很大的交通混乱,因为红绿灯已经把符号的有效性做到了极致。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参照物,是我们做个人品牌符号的最高对标。

下面我们将正式进入个人品牌符号放大的心法。

首先我们得说明一个问题:事实上,当我们说到个人品牌符号的时候,跟之前一样,我们也仅仅以为就是眼睛能看到的那些符号,比如你的名字、你的头像、你的发型和衣服、你的一举一动。但是个人品牌符号跟国家符号、企业符号、产品符号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物体,他是有七情六欲的。因此,一个人的个人品牌符号,其实分为“外在符号”和“内在符号”,我称之为“双重符号系统”(见图2-1)。

图2-1

在上一章里我们说过,做好个人品牌,就是让自己与外界发生有效的连通,从而达到让外界来认识你、认可你、认准你这样一个效果。所以通过图2-1可以看到,你站在一个位置上,外面是一个大大的世界,当你确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定位以后,事实上还需要进一步确立你的“内在符号系统”,更准确地说,叫“原力属性符号”。上一章所说的“四股原力”会让你形成自己的使命、核心价值观、终极目标,以及你在社会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角色。而这些都是你最本质的内在符号,你可以简单地把它们理解为是你个人品牌里的一股“气”、一股“劲儿”,或者说是你个人品牌的一副“骨架”。有了这样一套原力符号系统以后,才能“催生”出你的一系列外在符号,例如你的名字、头像、行动等等。而这些外在符号就是让你用来社交的,所以我又称之为“社交属性符号”。

这就是我们的个人品牌符号跟企业品牌符号、产品品牌符号大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是通过内在符号系统催生出外在符号系统,进而与外界产生社交、发生连通的。反过来看,外界是通过你外在的社交属性符号来感知你的内在符号,从而来识别你和了解你的。

所以你如果只有一身外在符号是不够的。我们在讲个人品牌定位的时候说过,做个人品牌就是为了让别人更清晰地“看到你”,看到你什么呢?其实看到的就是你一系列完整的符号系统。而我们一直强调的“放大你的个人品牌”,其实放大的也应当是你里里外外一套完整的个人符号系统。只有这样,外界才能真正地认识你、认可你、认准你。

于是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内在符号和外在符号共同发挥有效的作用,让它们达到对外界“共识→共情→共举”的效果。换句话说,必须让外界通过你的一整套个人符号,认识的是同一个你、认可的是同一个你、认准的也是同一个你。如果他们通过你的外在符号,想到的是另一个人,例如说到峰帅的白发,想到的却是周星驰,那说明你的外在符号是有问题的。或者反过来,他们通过你的价值观一识别,想到的也是另一个人,那说明你的内在符号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放大个人品牌符号,是一个非常严谨、非常严密的过程。

那么当我们确立了个人品牌定位以后,到底应该如何去放大我们的个人品牌符号呢?下面我要给到你的是整门课程的第二套应用工具,叫“个人品牌符号靶”(见图2-2)。

这张工具图很像一块射击的靶子,从图里你可以看到:事实上,当我们在创造自己的个人品牌符号时,最重要的并不是急着去建立我们的外在符号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交符号,而是先要把我们的内在符号一个一个萃取出来、逐个敲定。这就好比你如果要练肌肉,一定首先得确保你的筋骨是强健的,如果你连筋骨都没有练好,就来练肌肉,那只会伤了身体,适得其反。

我们就根据这个“符号靶”,一起来详细拆解一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内在符号系统和外在符号系统。在拆解过程中,我会尽可能以我自己为例,使我讲的内容好懂、好记、好用,因为我本人取得的这点经验和结果,就是我们整个课程的原型和蓝本。

图2-2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说外在符号是由内在符号催生出来的,那么我们的内在符号,也就是原力属性符号,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务必注意:我们的内在符号,是由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催生出来的。所以,当你要放大自己的个人品牌符号时,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在你个人品牌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你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我在讲定位时着重强调的,你一定要确立你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你的态度和原则。

如何确立呢?你得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毫不含糊地说出你的核心价值观。

比如就我而言,我的定位是“终生营销专家”,并且我从做个人品牌开始,就提出了我的核心价值观,现在许多人或多或少都受了它的影响,那就是“长线主义”和“保底思维”,这两个词几乎已经被我占用了,而且你一听就明白什么意思。

当你拥有了笃定的价值观以后,基于这样的价值观,你要确定五个原力属性符号。

社会角色符号

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上,你到底是为什么而生的?在这个社会上,你到底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你的站位到底是什么?你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你也必须用一句话来表述清楚。

还是以我为例:我的社会角色是一个导师型、统帅型的职业营销人,我给自己设定的角色,说得不谦虚一点,就是上帝派来解决营销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弊病、各种误区的。当我确立了这样一个社会角色以后,也就意味着后面一揽子事情都要跟这个角色紧密相关。

形象气质符号

毫无疑问,你的形象气质符号一定要匹配你的社会角色符号。比如,基于我的社会角色符号,我就应该是一个儒雅的、率真的、有趣有料的形象,而不应该是一个嬉皮士的、邋里邋遢的形象,因为毕竟我要参加各种商务活动、开展各种商务合作。所以和我一样,你的形象气质符号,也应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述得清清楚楚。

职业定位符号

这个符号听起来很耳熟!没错,你之前费了那么多脑子,最后终于确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定位,而作为一个终生定位,这个定位本身就是你的一大原力符号、内在符号。比如,我的个人品牌定位是终生营销专家,再加上一个作家,这既是我个人品牌的定位,同时也是我标志性的职业定位。所以我曾经强调:用一句话把你的个人定位说清楚。因为只有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自己的职业符号说清楚,外界才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楚。

行业理念符号

也就是说,在你的职业定位之下,你对这个行业的核心观点或者基本看法是什么?并且这个观点和看法,是带有你的独特使命的。

千万注意:这个“行业理念”跟我们最开始要确立的“核心价值观”听起来有点相似,其实不是一回事。如果说你的核心价值观是宏观层面、哲学层面的,那么你的行业理念就属于落地层面、实操层面的。

比如我所在的营销行业,在眼下这样一个时代,我对它的核心理念、核心看法是:每一个垂直领域都应该建立一个“赋能闭环”、一个共同进退的平台,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突破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这是我的一个商业观点,同时也是我创立俯头帮营销平台的根源所在。

再比如我提出过一个观点:在后互联网环境下,要“众人赋能众人”。就好比俯头帮,未来必须汇聚起无数职业营销人,共同来赋能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我认为这是当代创业环境下的一个大趋势,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所谓的“抱团取暖”。

诸如这样的观点,我在线上线下很多场合都公开分享过很多次,其实都一样,所以也就成了我的行业理念符号。

核心产品符号

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明明是在说个人品牌符号,怎么突然出来一个产品符号?没错,这个核心产品符号,跟你的个人品牌息息相关。我一再说过,个人品牌是个商业概念,说到底你最后还是得卖产品。所以脱离了核心产品的个人品牌,不叫个人品牌,因为它与商业无关了。比如,说到峰帅的核心产品,自从我做个人品牌以来,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就是“俯头帮”了,以及我背后还有一个营销咨询公司。如果说到课程,那么“个人品牌放大器”这门课程也可以算是我的一个核心产品。但是如果只说一个核心产品,那只能是俯头帮营销平台了。所以,俯头帮就是我个人品牌的一部分,我也是俯头帮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当你这样一个一个仔细敲定以上五大内在符号,确立了你的原力属性符号系统以后,你才能自然地催生出一套健全的、精准的,并且是有效的外在符号系统,也就是社交属性符号,这时候你与外界的连通以及产生的个人品牌符号,才具有终生价值,否则你所建立的那些肉眼可见的个人品牌符号,貌似很漂亮、很犀利,其实都是无本之木。而相反,只有当你拥有了这样一整套从内到外的符号体系,你的个人品牌符号才具有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你才能够大胆地向外界去无限放大这些符号。

下面还是以峰帅为例来看一看,一套完整的、经得起考验的社交属性符号,是如何催生出来的。

第一,当我确立了我的社会角色是一个统帅型的营销专家以后,我才敲定了自己的“社交名字”——峰帅。这个名字作为一个社交符号,其实早已盖过了我的本名。

第二,当我确立了我的形象气质应该是儒雅的、率真的、有趣有料的以后,我才有了现在的标准头像——10元钱的灰色T恤,右手挠后脑勺,看上去有点雅痞雅痞的,但是好像又有点成熟、亲和、比较可信赖的样子。我经常开玩笑说,这张头像我会先用80年再说,即便我以后变成秃头了,我还是会用这张头像。

第三,当我确立了我的职业定位是一个终生营销专家以及作家以后,我也就有了明确的“身份标签”。我在视频号上的个人简介就是“21年营销专家、作家”,这里我刻意加了一个“21年”,而且以后每年都会加一年,变成“22年”“23年”“24年”……为什么呢?因为营销专家有很多,我加了一个年份,就像陈年老酒一样,在人们心里钉上了一根“语言钉子”,让人看了以后很难忘掉。

第四,当我在营销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行业理念以后,我给自己定制了一句传播口号。熟悉我视频号的人都知道,我在很多视频后面经常会说一句话,叫“关注峰帅,营销不败”,后来改成了“走近峰帅,营销不败”。最开始我说出这句口号的时候,有几个黑粉怼我,说我太不要脸了:“关注你,营销就能不败了吗?”我说,对啊,我说的是“不败”,并没有说“必胜”啊!现在的主流可都是说“必胜”的,比如关注他很快就能涨粉,流量也能上来,变现更不是问题。这些关键业绩指标(KPI),我作为一个职业营销人是绝对不敢轻易承诺的。

所以我的这句个人品牌口号,事实上跟我的核心价值观——“长线主义”“保底思维”,也是密切相关的。换句话说,我不可能说出一句违背自己价值观和行业理念的口号。

除了这句口号,你甚至可以认为,俯头帮的那句口号,“俯首甘为营销人,赋能中小企业主”,同时也是我的个人传播口号,因为我的职业本来就是营销人,而我的行业观点就是要“众人赋能众人”。

最后,当我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产品以后,也就催生了我的产品符号——那只带有“俯头帮”三个字的牛头以及口号,并且在我个人品牌的放大过程中,我的产品符号始终跟我紧紧捆绑在一起,让人们见我如见它、见它如见我。

通过以上拆解,你应该已经明白:我们在做个人品牌时,身上这一系列的“外在符号”,没有一个不是由“内在符号”自然而然催生出来的,并非凭空拍脑袋想出来的。所以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点,我有必要再次强调:

第一,你所有的社交属性符号,也就是外在符号,都来源于你的原力属性符号;

第二,你所有的个人品牌符号,无论是内在符号还是外在符号,都必须指向你的核心价值观,否则你所有的符号都将没有向心力;

第三,你所有的个人品牌符号,从一开始都要服务于你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你所提炼的这一系列符号,不是给别人看着玩的,因为它们都是你的个人品牌符号,而做个人品牌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别人认识你、认可你、认准你,所以你的符号也必须从一开始就服务于这一最终目标,不能乱提炼,不能乱改动,更不能乱解释。

但是,你的符号最终对你的个人品牌所产生的效果,其实是一个递进的状态(见图2-3),通过这张阶梯图可以看到:

图2-3

第一个阶梯代表你的个人品牌符号能够让外界“认识你”,也就是让人看到你的某个符号以后难以忘怀。例如“峰帅”这个名字,无论从读音、字形还是含义上,都让人看了以后很难忘记。

第二个阶梯代表的是“认可你”,也就是说,这个符号不但让人难以忘怀,还让人非常喜欢它、愿意亲近它。比如峰帅那个傻乎乎的头像,不但上面的动作容易识别,很多人看了以后还觉得比较和蔼可亲,于是就增加了主动点开链接的概率,而假如我弄一个西装革履的头像,未必能有这样的效果。再比如俯头帮的红色牛头标识,也很容易识别,并且在设计的时候我故意把它做成有点低调的“牛气冲天”的感觉,于是比较讨喜。

第三个阶梯代表的是“认准你”,也就是当别人认识了你这个符号以后,不但喜欢它,还想赶紧行动。比如李佳琦,他的标志性符号不是口红,而是他那个非常个性化的听觉符号:“买它!”当你听到这两个字,内心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一种真的想去买它的本能。再比如,峰帅的那句口号:“走近峰帅,营销不败!”当我在视频上反复强调它的时候,事实上也是在反复地提醒你:走近我以后,我不能保证你的营销必胜,但是你至少不会败。于是很多在营销方面遇到问题的人,真的会来关注我、走近我、咨询我,以求得“不败”。

所以我要再次强调:一套有效的个人品牌符号,一定是能够让人有共识、有共情、有共举的,并且不仅仅是让人记住、让人喜欢,更重要的是让人有一种“立刻行动”的冲动。换句话说,有效的个人品牌符号,自带一种“指令性”的因素,它对外界能够产生强烈的“召唤性”。

所以你需要不断反思:你的个人品牌符号是否具备这种“召唤性”?

说完了个人品牌符号的阶梯效果,我们再来反观“符号靶”,还会发现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个人品牌符号≈文字符号系统+图形符号系统

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种感官层面的个人符号,最终不是文字就是图形。例如,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名字、身份标签和口号,它们其实都属于文字符号系统。而我们的头像和产品符号,都属于图形符号系统。这两种形态的符号系统,最终在人们心中就分别形成了我们常说的“语言钉子”和“视觉锤”。

什么是语言钉子?

就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像一根钉子一样钉进了人的大脑和心中,让人永生难忘。

什么是视觉锤呢?

这是定位大师艾·里斯的女儿劳拉·里斯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有一年,她来到中国的陆家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的沿街店铺都是用文字来做招牌的,很少有让她看一眼就能记住的图形符号,只有一两家是用图形符号来做招牌的。这种能够让人看了就深深记住的图形符号,劳拉·里斯把它叫作“视觉锤”。

但是从那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普遍的误区,认为打造视觉符号就等于打造视觉锤。这其实大错特错。你想,锤子是用来干吗的?当然是用来钉钉子的。所以请切记:我们在设计个人品牌符号时,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名字和口号这些文字性的“语言钉子”,视觉锤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一句深入骨髓的核心价值观、没有一句非常明确的行业理念、没有一句立意鲜明的口号,即便你的头像拍得再好、你的产品logo设计得再好,这些视觉锤都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因为这把“锤子”不知道应该把什么钉子钉到人们的心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你的视觉符号做得再漂亮、再犀利,你的个人品牌仍然没法深入人心,因为你拥有的只是一把把“空锤子”。

所以我曾经提出过八个字:概念占位,先声夺人。你首先要提炼出一根语言钉子,然后再设计一把锤子,将这根语言钉子钉进人们的心中。比如,我为了表达一种观念或者说明一个问题,经常会提炼出一个原创性的词,我把这些专属词、专属概念牢牢地绑定在我身上,这个动作我称之为“概念占位”,然后我再想办法用锤子把这些词、这些概念钉进观众的大脑中。这是我在放大个人品牌的过程中惯用的一个技术性手段,也是你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信息点。

所以现在我们不妨再回到这一章开始的那个朋友圈调研话题:为什么你的个人品牌符号在你的朋友圈里、在人们心中会那么模糊?事实上,这个小调研我自己也做过,不但在朋友圈做过,我还问过很多朋友,我的市场调研反馈结果是:绝大多数人一开始注意我、认识我,可能是通过我的任何一个外在符号,有的是通过“峰帅”这个名字,有的是通过我的灰白头发,或者我穿着那件10元钱的灰色T恤、抓后脑勺的头像,或者我在视频号上的言谈举止,但是我真正被外界认识并且被认可的,是我的核心价值观,是我的“长线主义”“保底思维”以及俯头帮那句“俯首甘为营销人,赋能中小企业主”的独特口号。再后来,很多人关注我、来听我的课,或者来消费我更多其他产品的时候,其实是认准了我“21年资深营销人”这个身份标签。

所以你可以看到,你放大个人品牌符号,让外界从认识你到认可你,再到认准你,并不仅仅是因为你做了一个什么发型、穿了一套什么衣服、换了一个什么头像。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定要画出“个人品牌符号靶”这个工具,让你去反复自我对照的原因。

当然,在放大个人品牌符号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所侧重,例如有的人头像符号比较犀利,有的人名字符号起得更棒,有的人把身份标签提炼得比较出色,等等。但无论如何,五大社交符号你都必须全部具备,并且时不时地要去检验一下:你的外在符号所对应的那些内在符号,是不是都完全匹配?

最后,在我们放大个人品牌符号的过程中,有三个“第一”,你一定要记住:

概念第一,视觉第二。

也就是我在前面所强调的:你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那些文字符号是占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你的视觉符号。

认同第一,修辞第二。

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个人品牌符号时,核心任务是要让人喜欢你,以及被你召唤,至于文案上的那些小技巧、小聪明,比如谐音、双关、比喻,这些都不重要,甚至应该抛弃,最重要的是:你的符号打造出来以后,能不能让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信号强度第一,美丑好坏第二。

我们在做自身符号,尤其是在做我们的logo、头像这些最直观的品牌符号时,常常会把注意力放在好不好看、丑不丑这些视觉感受上,比如我的卡通头像就被人说过有点丑,应该画得再帅一点(见图2-4)。事实上这重要吗?或许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你释放、传递的那个信号强度和能量强度够不够大。有时候丑一点反而是好事,因为丑的东西信号强度反而更大。例如,椰树牌椰汁大家都喝过,它的包装绝对够丑,密密麻麻的文字,针都插不进,但是它释放的信号强度太大了,以至于山寨产品都没法复制,所以它是一个非常牛、非常成功的产品品牌符号。对于个人品牌而言也一样:无论是哪个符号,信号强度永远是第一位的,至于美丑好坏,通通都是其次的。

图2-4

现在你应该知道了,为什么我们这一章的主题是“把自己变成一碗红烧肉”,因为红烧肉不但长得诱人,有色又有香,关键是味道鲜美——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个人品牌符号也变得“色香味”俱全,才能让人看了就想吃,甚至一想到我们,就想“吃”我们。

核心内容回顾

在这一章里,我们一起经历了一场关于符号的“五觉”之旅,详细探索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符号世界,知道了一个有效的符号如何通过从编码到解码,从而控制人的大脑,发挥出共识、共情、共举的作用。然后,我们终于知道,我们的个人品牌符号其实分为内在的原力符号系统和外在的社交符号系统,并且外在符号是由内在符号催生出来的。最后,我们对照着“个人品牌符号靶”这一应用工具,详细拆解和演示了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个人品牌符号系统。 swKONe0Jo0B+RvC8ZFLE23XaPS/s7pB8q3gPifHyeY33SKo5/6Hccyqd/XKW/R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