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中国经过五十多年才出现了只有一个皇帝的局面,仅仅二十六年过后又变成了多位皇帝同时存在。大成武帝李雄在曾经的蜀汉之都成都即位,与洛阳的晋朝皇帝形成对抗,这便是分裂再次加深的象征。大成李氏虽然有汉式姓名,但其实源自四川东北部的巴氐民族,他们在东汉末年翻过大巴山移居汉水流域,归附曹操,后来为避兵乱和饥馑,又在三世纪末和流民一起回到四川。李雄之父李特在回到四川时看到险峻的剑阁关隘,说道:“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 刘禅是昭烈帝刘备之子、诸葛孔明受刘备托孤而辅佐的蜀汉第二代皇帝,被称为后主。面缚指双手被绑在后面,即投降,这里是指刘禅在263年到魏将邓艾的军门投降。总之,李特感慨的是,刘禅拥有扼守四川盆地入口的剑阁这样险要的地方,仍然被魏军攻入而要到其军门投降,岂非太过无用。而这声慨叹中,亦透露出他要在四川盆地独立建国的意欲。
李特在302年举旗起兵,自称益州牧、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即四川的军政、民政长官,最后终于攻陷了成都,并将年号改为建初。第二年李特与晋的讨伐军作战,兵败身死,其弟李流代招部族,数月后也病死。于是李特之子李雄以成都西北的郫城为根据地统领余部,并再陷成都。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废晋法而与民约法七章(这是学汉高祖将繁苛的秦法简化为三章的故事,李雄则是把晋法简化为七章),以收民心。之后就如前述,李雄在306年即帝位。
大成的领土以四川为中心,延伸到陕西南部和云南北部,而正所谓“蜀独无事”,只有此地可算是一处与中原战事无涉的太平之地。但李雄死后,其国因内乱而急衰,终于在347年,第五代的李势(其上一代将国号改为汉)在位时被东晋将军桓温所灭。李特的族孙亦可谓“岂非庸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