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西汉末期,五行的排列被彻底改变,出现了排序为木、火、土、金、水的相生说,即变成与钻木生火、火燃成灰(土)、土中生金这种现象相对应的次序。如果按这次序来排列尧以来的王朝,则尧是火,舜是土,夏是金,商是水,周是木,跳过秦的汉是火。这样就变成汉以火德王天下。但汉事实上是用夏正做历法,颜色上则是重土德的黄,其改革不如秦的彻底。
而王莽以禅让这样的和平革命夺取汉朝,同样根据相生说宣布以土德代火德而王天下,彻底改革制度。另一方面,他也遵从三正说,即相对于汉用夏正,选择殷正,以汉历的十二月为正月,将一日的开始由平旦改为鸡鸣,祭祀的牺牲用白色等,但由服饰到旗帜则按五行说重黄色。
王莽强行更改地名之事也很有名,郡县的地名再三更改,导致官吏一筹莫展。
汉自定火德,而将洛阳的“洛”字改成“雒”,这是因为“隹”字是鸟,是属火的动物。如果是因火忌水而改名,就是相胜说,而这与将汉定为火德的相生说原理相异,可见当时或许尚有两说并存。
东汉打倒王莽复兴汉室,所以当然是火德。而根据相生说,代火德为王的当然是土德。184年,动摇汉帝国根基、使其最终灭亡的农民起义,其徒以黄巾束首,应该也跟土德取代火德,由赤转黄的革命之说不无关系。不过,黄巾之徒与道教一派有关,亦有可能因尊崇黄帝和老子而用黄色。
黄巾起义令汉帝国四分五裂,汉当然失去了天命。为了之后谁受天命的问题,三十六年间群雄并起,征伐不断。其最后胜利者,就是以禅让方式完成政权授受的魏国曹丕(文帝)。他即位后立即宣布按昔日之原则以土德王天下。但文帝在改革上制,只是做到在每一季度之末的十八日使用黄色服饰这种程度。另外,他本来也应如王莽一样用殷正,但因为孔子说“行夏之时”(见于《论语·卫灵公篇》,意指三代制度虽然各异,但如夏朝以春天之始为正月亦可),故仍使用汉朝的夏正制。由于学者中有主张用殷正者,魏在文帝之后的明帝时曾改设早一个月的季冬之月为正月,但在明帝之后则复用夏正。与之相比,文帝即位改元黄初,才更可谓直截了当地宣示尊尚土德(黄色)。吴定年号为黄武、黄龙,也都可看成是与魏抗衡,宣示要代火德而行土德之行为。而以复兴汉室为号的蜀汉,自然就不会参与火土革命。
再推及后世的话,代魏土德的是晋的金德,东晋仍是金德,随后南朝的宋(水)、齐(木)、梁(火)、陈(土)因禅让革命,在五行的推演上也没有问题。但如之后所见,北方小国林立,五德的推移极其复杂。这些留待介绍北魏英主孝文帝时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