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明的君主

四世纪之初以后,中国北方有十多个胡人建立的国家,北魏也是其中一个。但即使建国者和统治者是胡人,其治下大多数百姓也都是汉人。所谓“入乡随俗”,尊重汉人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当然可以减少摩擦。虽然也有如后赵石虎那种倒行逆施、专行暴政的君主,但多数胡人领袖都是容许汉风汉俗的,而让汉族知识分子参政,历代都有其例。

但最为尊重汉风的,是北魏的孝文帝。

他首先在493年不顾众人反对,将国都由山西北部的平城迁往中原的中心洛阳。该地不必说,是周、汉、魏、晋的故都,南朝宋亦曾数度占领其地,可见古都洛阳作为中国象征的魅力。以洛阳为都,就意味着要恢复到汉朝时的状态,向唯一皇帝的理想靠近。反对迁洛的人虽然也想统一南北,但又不想离开住惯的晋北,同时认为一切为时尚早。孝文帝不但坚持迁都,而且凭其英断将户籍、土地、俸给等制度改革一新。他更将自己的姓氏改作汉风的元氏,并使皇族也遵从其做法。他在改变部族名的诏敕中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由拓跋到土,到黄,到元〔万物之元〕,依稀可见汉人的智慧在内。)这样将拓跋氏当作中国五帝之一的黄帝之后,实在有趣。

匈奴出身的刘渊声称他与汉室有关,赫连勃勃(夏国的创立者)亦以匈奴是夏朝的子孙这传说,将国号定为夏,以追溯与五帝的关系,这些事情都很有趣。笔者不能判断语言上“土为拓,后为跋”是否正确,可能只是发音上近似而已,但用这样的理由改姓,可以想象当中应有汉族智囊团所传授的智慧。至于将黄帝抬出来、主张土德等,则显示出在孝文帝的脑中,亦同三国时期的同名国魏一样,有着继承汉火德而王,故称土德的意识。

拓跋之魏以五行中何德而王一事,曾引发相当热烈的讨论。这是因为谈五德必然牵涉到前代,故不能仅仅说自己是黄帝之后而主土德。如果以魏(土)、晋(金)、后赵(水)、前燕(木)、前秦(火)之序,则北魏应承前秦的火德,又回归为土德。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北魏所承的不是后赵以后的五胡十六国,而是统一天下的西晋的金德,故应为水德”,最终是这种意见胜出。

结果,这之后的传承就成了北周(木)、隋(火)、唐(土)。另一方面,南朝帝德的传承则是晋(金)、宋(水)、齐(木)、梁(火)、陈(土),任何人对此都无异议。总之这当中,北魏自认承晋之统一事,显露出其想成为唯一皇帝的雄心壮志。

话说回来,孝文帝除了改姓,还禁止拓跋氏使用本族语,要求他们改说汉语、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总之他的汉化政策愈加激烈,而这最终招致了反动。到孝文帝两代之后的孝明帝时,北方的边军叛乱,使北魏走向衰微。 y9wZ5gD14C6zSQpP+rcShUzyX/TKYA2uFcT/oArrci1o0+B8YRcSqLBPkubmg0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