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自强说的滥觞

1860年,清朝皇帝因为不愿直面中西接触带来的问题,已然虚掷了20年的光阴。在此期间,一场大起义无疑使得清朝元气大伤,一度将它逼到了改朝换代的边缘。与此同时,在鸦片贸易盛行的广州以及其他沿海地区和条约口岸,摩擦依旧不断,最终引爆了第二次中英战争。这一次法国也掺和了进来。修约的提议一直被中方坚拒。于是英、法两国抓住口实,派出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双方在天津谈判订约,美国和俄国也乘机加入其中。乍看之下,这是一桩列强趁火打劫、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中国的事件,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作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总模式。考察中国19世纪的对外关系,只看西方侵略的一面肯定是不够的。中国人自身的态度和反应也是历史进程的基本要素,这一点可以通过1860年前后的对比来说明。

在1860年之前《天津条约》换约时,清廷做出了一个鲁莽的举动:伏击英国使者,阻止其进京。双方在天津郊外的大沽交火,清军一度获胜,英军败退。1860年第二阶段的战争由此挑起。英法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陷北京,咸丰帝逃走。英、法两国迫使清廷再次确认了其之前的要求。从此之后,外国公使可以驻京,外国军舰可以行驶于长江之上,外国货物和传教士可以深入内地。清廷软硬兼施拒洋人于千里之外的做法一败涂地,它对洋人的态度和策略开始改变。

1860年之后,清朝统治阶层开始为建立新的制度做出充满希望的努力,改革的重点有以下几项:处理中外关系;征收关税;借洋人之力镇压捻军和太平天国。如果这些政策早点实施,谁知道会有什么效果呢?如果有人说这些改革在19世纪40年代或50年代就能施行,那他一定忽略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的观点是,历史的趋势须从中国回应西方态度的转变中显现出来。因此,19世纪60年代清廷政策的大调整值得我们留心考察。 Fx+bwSMkxx+lP02YkjKqfI0w0Y8fZPT9+2+OqdV7VHVEx89HAbEqW+NMPYhvsy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