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从1到10,需要强大的组织力

张颖 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

我的一位连续创业成功、非常优秀的创始人朋友对组织力有一段表述,我非常认同。他说企业从0到1的时候,比拼的是创始人对自己的理解,并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而从1到10的时候,就需要提升对别人的理解。用心去观察和认识身边人的优势和问题,以及背后的驱动力和原理,帮助团队获得成长,和不同的人一起高效地协作。 创业群体里面,能够完成从1到10的只有千分之一,做到的就能活下去,做不到的就自然被淘汰。

创办经纬14年,我们初期选择移动互联网赛道,近年在深度思考后和实践验证中逐步切换赛道,在大医疗、硬科技、企业服务、智能汽车生态上都投入了很多。观察下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或技术专家成了企业创始人,他们在技术和专业上很强,但在商业和组织管理上却不太擅长。也因为长期严谨、有逻辑、循证的科学思维,在理解他人方面,会相对弱一点,导致从1到10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令人遗憾的事件。

待提升点1:更多的灰度思考。 专家最大的优势就是死盯着“事”,技术的世界往往是非黑即白,科学家也应当坚持真理。但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中,灰度的存在是必然的,要有妥协和包容。这些灰度可能会存在于对员工的处理,对商业合作的妥协,对条款的容让,以及与对手的竞合中。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真的对事不对人。科学家喜欢琢磨事儿,不喜欢琢磨人,但很多事情背后还是人在决定的。人与人之间出现摩擦的时候,要想解决问题,就不能太纠结于对错,而更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做换位思考,能跟不同个性的人有效沟通。 只有理解人性,把握灰度,才能更好地把自己从一个专家转换成一个企业家。

待提升点2:更多的团队配合。 在创业初期,科研、技术背景的创始人的优势在技术、弱点在商业和组织,在这个公司成长最快,也最需要拉开差距的时候,与其把精力耗费在“补短”上面,不如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找到合适的人来补足自己,包括商业模式的探索、公司运营、资金筹募、组织和人才管理等,以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商业的成功,所有自身优势以外的重要事情,都可以找人来补足,也能找到人来补足。如果找到了这样合适的人,甚至可以给出原有创始人所占股份的1/5~1/3,因为你要认可这个人是同等的伙伴,而不是雇员。 只有聚集一帮优势互补的能人一起干,才能让事业如虎添翼、快速发展。

待提升点3:更系统的自我成长。 多数人在没有合适的场景时,是更喜欢自学的,省事省时,看书、读文章,或者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这种方式有效,但效率并不高。在这个信息过于繁复冗杂,同时有大量可以借鉴的实际经验的时代,开放式学习大概率更能让自己的成长速度赶上企业的成长速度。任正非“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讲的就是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创始人在自学之外,可以留出一定比例的时间,找到志同道合的创始人共同学习。这些人可能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创业公司一把手,这种差不多段位的人在一起聊天,会有真正同频的认识和收获。也可以和已经跨越你现在阶段的创始人聊天,问问他们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踩过哪些大坑。另外,如果你已经融资两三轮了,可以更加差异化对待每个投资机构的每个投资人,找出对自己真正有帮助的人,把自己的精力聚焦在这些少数人身上,让他们帮助你成长。 高速的成长,一定是少数人对你的贡献和帮助,几十倍于大多数人给你的边缘化建议。

经纬创办亿万创业营的目的,也是有这方面的思考,希望能够搭建一个供大家系统学习、持续交流的平台,帮助一批优秀的创业者快速解决从战略到组织再到增长等各个领域的高频踩坑问题。我们汇聚一批“到过山顶的人”,去帮助不同阶段的创业者,“解决攀爬中的场景化问题,提前看到山顶上的风景”。

正是在亿万,我遇到了吴建国老师。作为华为的前人力负责人,他不仅是一位“到过山顶的人”,更是一位已经切实帮助过200多家高成长企业提升组织力的人,善于系统化帮助各行业的创始人。在我们两人的多次碰撞讨论中,吴建国老师对经纬的多家投后企业组织力的洞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和景成芳老师把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系统而高效地升级自己的组织力,实现从1到10,再从10到100的长期成长。

在我看来,《华为组织力》这本书,就是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别人,放大能力。让你从依靠强大个人力的初创阶段,走向依靠强大组织力的规模化发展阶段。拿经纬来说,我们能有今天的市场地位,几位合伙人密切、有序的配合是最根本的原因。但接下来,经纬要实现从70分到83分的升级,就需要继续迭代和升级,把经纬看成是一台精密仪器,通过一套组织体系来进一步避免或减少个人在决策和判断上的漏洞。我也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合伙人团队以及年轻人的成长上,会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差异化评价和分配机制,进一步激发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

王尔德说,经验是一个人给自己所犯错误起的名字。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经过华为及数百家企业的实践,他们对组织力建设的各种路径和可能遭遇到的各种陷阱,比绝大多数创始人知道得更多、更清楚。书中萃取的也不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而是贴近高成长企业具体场景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 企业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希望,也相信,这本书会对你自身的成长与转变,有一定帮助。 g9rBm9Qj7eVuh8ehZ2Q/bFm9TwVKV2Us3dFPoYJW1jcmvgJHBtyK226KhsHmYEK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