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大变天

胡建军和冯志和为了一个大学名额,争的面红耳赤。

直到最后,也没争出一个所以然来。

王继东不想继续耗下去,于是冲马援朝使了个眼色。

两人和众知青道了个别,离开知青点后,朝着老乡家行去。

回到老乡家,两人点起煤油灯,继续夜战。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一转眼就是三个月的时间。

8月,国家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并探讨恢复高考的可行性。

紧接着,人民日报报道了关于恢复高考的文章。

一时间,各大报纸,各大电台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

处在偏远山区的和尚沟村知青,也听到了这一则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

许多比较聪明的知青,都来到王继东这里,和他们一起学习。

对于这些知青,王继东也没有吝啬。

他将一本教材拆成几份,给大家轮流观看。

一个月后。

老农家里,王继东等知青挑灯夜战。

他们的旁边还放着一个匣子。

“人民广播电台最新报道,我国将于1977年年底正式恢复高考,农民、工人、知青、军人都可报名参加高考,不再计较成分问题,不再搞群众推荐那一套。”

这段时间,关于恢复高考的论调,一直被激烈讨论着。

有人说,举荐制是前人定下的规矩,不该破坏。

有人说,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

更有人说,这持续了十一年的停课停学,对祖国教育造成了巨大损失,必须通过恢复高考来选拔人才,让那些真正有学识的人,去到和他们相匹配的岗位上去。

而今天,恢复高考这件事终于被最终确定下来。

听到这一则消息,王继东等知青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声。

如果还是举荐制的话,他们这些人不知道何年才能上的了大学。

尤其是成分不好的人,一辈子都没希望。

可如果是高考制的话,大家全凭个人本事。

谁的学识高,谁就能上大学。

这与谁更能干,谁的人缘好,谁就能上大学相比,似乎更合理一些。

老农家中,马援朝看着王继东,眼角有泪花闪动。

如果不是王继东告诉他,可能会恢复高考的话,他也不可能在这段时间疯狂学习。

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的学习,他更不可能占据先机,比别人多复习四个月。

单单这四个月,就足以决定他在高考中的命运。

而且,他也开始佩服起王继东来。

这小子只听了听收音机里的报道,就可以洞察到恢复高考的先机,这种敏锐的直觉,着实可怕。

几个知青走了以后,马援朝朦胧的双眼看向王继东。

“继东,谢谢你,在我最迷茫的时刻,是你为我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如果没有你,我现在恐怕还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一般,在山里逮着野兔。”

“援朝,别这么说,你是我插队时期最好的朋友,愿我们的革命友谊长存。”

见马援朝这样说,王继东便知道,他的这第一桶人脉算是积攒下来了。

“革命友谊长存。”马援朝哽咽。

恢复高考的通知下来后,冯志和和胡建军都傻眼了。

这是国家的政策,个人在国家的政策下,显得那么渺小无力。

两人人缘好,觉悟高,这一年上大学,他们俩的机会最大。

恢复高考的政策下来,彻底斩断了他们上大学的道路。

他们不想接受这个事实,却也不得不接受。

恢复高考的通知下发以后,革委会主任老徐头也高度重视。

为了能让这些有一定学识的知青考上大学,他直接给这帮知青放了假,让他们安心复习。

经过四个月的复习,王继东已经把高中的知识捡的差不多了。

前世,他曾跟着儿女在补习班上过几年课,还给儿女做过课后辅导。

对于这些功课,他只是看了一遍,就全部捡起来了。

而且,他现在正青春,无论是记忆力、智商还是体力,都处在巅峰状态。

不管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

看着镜子里,那强壮且年轻的身体,王继东心说,年轻真好啊!

此时此刻,王继东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自己体力和智力最巅峰的时期,挥洒汗水,活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他不要重蹈覆辙,在风烛残年的时候,对年轻时候没努力的自己暗暗唾弃。

知识都学的差不多了,王继东在这一刻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他要当这些知青的老师,辅导他们学习。

首先,他的学识已经很高了,在这波知青里,他要说第二,恐怕没人敢说第一。

其次,给别人讲课的时候,他也能再学习一遍,印象会更深刻,学习效果也更好。

最后,这些知青来自全国各个城市,都是人脉。

王继东如果能结交下这些人脉的话,对于他未来的路,有极大的帮助。

这天,王继东把这则消息放了出去。

很多知青抱有怀疑态度,也有一些知青选择相信。

不过一天的时间,王继东插队的老农家里,就聚集了十几个知青。

没有桌椅板凳,知青们就搬块石头,坐在地上听课。

没有黑板,知青们就弄来木板,在上面涂满墨汁。

站在三尺讲台上,王继东左手教材,右手石灰石,在黑板上写下了八个大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好字。”

“这字写的,板正。”

上一世,王继东到了中年便开始练字。

到了后面,亲戚家小孩结婚,一般都是喊他记账。

没别的,就因为他写人名写的好看。

这样一手秀气小楷,对于这个拥有近亿文盲的年代来说,已经算很有文化了。

“不光字写的好,这句话也颇有深意啊!”有人继续追捧道。

王继东无所谓地笑了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讲。

前世,他曾利用闲暇时间,给儿女讲过课,授课经验丰富。

再一次拿起课本,他也能讲的头头是道。

只是开场的几句话,就深深地吸引了这些知青。

第一天的时候,王继东这里就只有十几个知青。 LWTEZN+vFa6sBUokA/0BAnshHWLIgQ2G5tlHDY/OBKtvel9LJdnayoM+dfZC/i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