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一直在路上

老周告诉我,他的新书已经成稿了。他把清样稿放到我的办公桌上,说麻烦老板写个序吧。老周之前出版的《镜头里的世界名校》和《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都是我写的序。在以前的序言里,我把我们俩前世今生的故事都写完了,把我对他的才华如滔滔江水般的崇拜之情也写完了。这次,我该写些什么呢?我想写写我们之间的相处。

也许,没有太多人能够理解两个男人相处四十多年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高中时代,我们两个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上大学后,我们各奔东西,人生轨迹也渐行渐远,我在中国生根,他在英国定居。怎想2000年的春天,分别二十年之后的一场相遇,又成就了后面二十多年“相爱相杀”的故事。

老周在我的感召下,幡然醒悟,离开大英帝国,回到祖国怀抱,走进新东方的营帐,开启了人生中场的奋斗。一直到今天,依然和我一起夙兴夜寐、焚膏继晷,为新东方的发展不遗余力。倏忽之间,我们都已经年近六十。过完这个春节,我们俩同时进入了一个甲子的本命年,正所谓“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人的一生,记住少年时相处的美好容易,人到中年保持利益合作的友谊很难。少年时的生活简单明朗,即使是争夺爱情的打打闹闹,回忆起来也是如缕不绝的甜蜜。到了中年,出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就滑到了油腻的泥坑里,争权夺利、阳奉阴违、貌合神离的事情层出不穷,常常会为了一点利益厮杀,或者为了一点权力互相使绊。合伙人常常以共同富裕的宏愿起,以万箭穿心的结局终。谁是谁非,如乱麻一般纠缠,没有人能够理清楚。

老周中年来到新东方,重启了我们少年时期的友谊。后续到底能走多远,他没有计算过,我也没有思考过。当其时,新东方更老一代的朋友们,正在因为各种原因龙争虎斗,日夜不得消停。为了避免卷入无序的争斗,老周主动请缨去开拓上海市场,一去就是三年,搞得轰轰烈烈,为新东方开辟了一条未来发展的新路。因为在上海的成功,新东方开始攻城略地,几年内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开办了几十所新东方学校。后来,老周回到北京,先执掌北京新东方学校,后调入总公司任常务副总,负责新东方国际教育咨询业务,短短几年就把业务做到了全国第一。二十几年的岁月里,老周经历了新东方两次巨大的人事震荡,但始终没有卷入其中,最终成为新东方CEO和董事会成员,强力推动了新东方的发展。

老周有超强的人格魅力,有高效的执行力,有能够凝聚人心的开放个性,有把握业务方向的精准能力。任何一件事情交到他手里,他都能够妥善处理;任何一个业务交到他手里,他都能够迅速改变局面、推进变革;任何复杂的人事关系交给他处理,都一定能得到稳妥的结果。

每当新东方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出来扛鼎和挡箭的人。而在利益的分配上,他总是悄没声息地远离争执。我们从来没有因为利益问题争吵过一次,给多给少,他就两个字“都行”,然后继续任劳任怨,带领大家奋发前行。我们俩也有争执的时候,但从来不是利益上的,而是业务上、个人进步上的切磋和砥砺。

老周的大度不是装出来的,他有一种面对利益和权力云淡风轻的性格和智慧。也许,他不想把生命浪费在这些关于功名利禄的俗事上。尽管他深入新东方业务,处理各种世俗杂务得心应手;但本质上,他不屑于像我一样,陷入琐碎的纠葛处理中,陷入公关应酬的痛苦中,陷入人事关系无聊的纷争中。他觉得这样挺好,各得其所:老俞要是不搞出点事情来,那就不是老俞;老周做的事情要是没有点洒脱和洋气,那也不是老周。

我们俩就这样互补着、折腾着,一起走到了今天。其实我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折腾可能就是后半辈子绵绵不绝了。他中间也想过离开新东方,去过更加自在的生活,那种无忧无虑、彻底脱离名利场的生活;我也想过放弃新东方,去过养猪放羊的生活,那种符合我农民气质的挑水劈柴的生活。但每每起心动念之间,新东方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考验和困难,于是我们两人互相对望一眼,放下本来要远行的行囊,再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我们像两个习惯战场的战士,听到军号的召唤,便立刻血脉偾张。

把我和老周紧紧捆在一起的,不是少年时的友谊,更不是互相之间的利益,甚至不是新东方这一共同的事业。新东方,不管我们自以为多么重要和辉煌,到头来终究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真正把老周和我捆在一起的,是互相之间深刻的信任。那种牢靠让我知道,即使我们吵翻天,我也能够把身前身后事托付给他,他绝不会辜负我。他会不会托付给我,我不知道,但我有这样的一份安心,还有什么比这更加美好呢?

另外,老周和我之间有着惺惺相惜的情感。他身上的某些能力和气质,是我望尘莫及、想学也学不来的。他完美的英语语音语调、他对于西方文化和教育的深刻了解、他无意中对于时尚的领悟和实践、他一举一动对于异性的吸引力、他把爱好和工作结合得天衣无缝的能力,都是我年轻时自卑的来源,但今天已转化为一种心境舒畅的欣赏。他愿意追随我几十年,我身上也一定有吸引他的地方。也许是我对于事业的执着和坚守,也许是我身上还没有褪色的质朴和实在,也许是我对友情的忠诚和守护。不管怎样,两个气质不太相符的人,就这样一直走到了今天,真的有点“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感觉了。

还有一点,也许才是我写这个序言最需要展示的。老周和我自从高考后天各一方,他先是留在江南水乡,后出国求学,我则负笈北上,一别二十年。但再次见面时,我们发现,各自依然保留着一颗好学的心。他在西方工作,读遍西方优秀著作,成为博学多才、见识高远的人才;我在中国打拼,天天灰头土脸,但也从来没有忘记仰望星空,几十年坚持阅读、暗自奋发,见识虽不如老周广,但学识并没有落入尘埃。也许正是因为看到了彼此的闪光点,我们才真正走到了一起,并且互相鼓励着走到了现在。这些年,新东方始终鼓励员工终身学习,我们俩更是经常互相推荐优秀书籍,相互勉励,也共同推动着新东方好学文化的发展。

过去,老周喜欢翻译,不喜欢写书,也许是他想述而不作,也许是他觉得积累还不够。过去十年,我几乎每年都有一本书问世。每次新书出版,我都会送他一本。每次收到书后,他都会会心一笑,可能心里想的是:这么浅薄的内容也能够出书?我就厚着脸皮告诉他,不光出版了,还卖得很好。久而久之,也许他就动心了。从2018年开始,他也几乎每年出一本书,迄今为止,《不一样的成长》已经是他的第四本书了。这实际上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

过去十年,他带领新东方的国际团队,穿越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和教育机构,深度寻访世界各地的教育。尽管我曾一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他可能是以教育寻访为幌子,行全球旅行之实。但随着一本接着一本书的出版,以及轰动国际教育展的全国巡讲,我才意识到,他的寻访是严肃的。这一寻访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让中国老百姓尽可能真实地了解国际教育,让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深度接轨,让中国的孩子能够为自己设计更好的成长道路。这是发上等愿的事情,是超出个人利益诉求的事情。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

老周还是个特别好的摄影家,所以他的书无一例外,都包含大量他自己拍摄的精美图片。翻看他的书是一种享受:文,充满了思想和洞见;图,带来了美感和惊喜。也许,这才真正体现了“图书”两个字的含义。这本《不一样的成长》自然也是图文并茂的佳作。书中对于全球50所优秀大学的生动介绍,以及穿插其中的关于留学和国际教育问题的解答和探讨,对于那些想要了解、接受国际教育的家庭来说,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相信,老周在这条路上的前行和探索,不会停止。

也许,这就是老周,一个寻找光明并把光明带给别人的人,一个在前行的道路上云淡风轻并坚忍不拔的人。和这样的朋友为伍,是我的荣幸。我希望这一荣幸能够持续到天长地久。

俞敏洪
2022年2月8日 Dln9qrTZXanb7IcsbwE+GHq/mb9TPPmrLMu67h0Mv0CAMXpYrqokvJpyTmz9m9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