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概况

2013 年,德国联邦政府制定并实施了《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报告》。德国联邦教研部负责具体事项,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步构建起较为成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深度整合了国内力量,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BMWI)、德国外事局(AA)、德国联邦劳工部(BMAS)、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等各司其职,共同营造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2013 年,由德国联邦总部主导运营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注册成立了,它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中心咨询单位。由德国联邦政府确定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受到了国内众多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从而为战略落实和推动提供了动力,该项目在两年时间内就获得了长足发展,最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响应。分析来说,德国职业培训项目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并收获世界职业教育界的肯定,是因为它坚持了“双元制”培训理念。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深度落实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理念,因而成为“双元制”实践的成功案例。具体来说,应用科技大学首先明确了学校和企业是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并规定学校作为第一办学主体,担负着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尤其应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作为第二办学主体,应当配合学校的培训计划,尤其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值得强调的是,应用科技大学并非把“双元制”简单视为一个宏观概念,而是把它作为培训管理的策略具体落实到培训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内容、师资聘任、入学标准、进程安排等。应用科技大学规定,新入学的学生应当具有不低于半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否则入学后必须自行参与规定时长的自主选定的职业实践活动。另外,应用科技大学始终与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协商确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人才培训过程一般是 3~4 年,其中必须开设一个实践学期,在实践学期内,学生前往企业从事实践活动,积累职业经验;教师应当建议学生选用企业真实的研究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学校应当积极招聘具有职业实践经验的教学培训人员,逐步组建起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概括来讲,应用科技大学在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中,坚持了“双元制”教育培训理念,在各项工作中注重企业、实践、应用研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和自我优势,整体具备了强大的实力。

在德国,众多高等职业教育相关单位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营销活动,包括应用科技大学、德国大学校长联合会议、德国联邦政府、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等,这有力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另外,德国高校积极响应政府战略,同时发挥自身在某些专业上的优势,吸引国际职业教育界和国外相关高校的注意力,确定合作关系,进行校际交流合作,大量招收赴德留学生的同时,还鼓励本国教研人员和优异学生去往他国交流学习,将德国高校“双元制”人才培养理念传播出去,从而收获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举例来说,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重视与国外高校的合作,目前已经与 100 余所高校确定了合作关系,每年接收大量留学生,留学生在学生总体中的占比超过了20%,这使其收获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

20 世纪 90 年代,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会向毕业生颁发专属的Diplom(FH)学位,它标志着学生接受了完备的职业培训教育。《索邦宣言》(1998)规定了英、德、意、法进行大学合作,而且确保文凭互认,各国的研究人员和学生能无障碍地流动。《博洛尼亚宣言》(1999)进一步扩大了合作范围,提出了营建“欧洲职业教育区”的发展目标。德国政府、教育界和众多高校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进行了多次策划,例如,应用科技大学调整了学制,将学制缩短为 3~4 年,会依据学生在学习和职业方面的自我规划,向他们授予对应的硕士(Master)、专业硕士(Diplom)或学士(Bachelor)等不同学位,这些变革与挑战受到了学生群体的欢迎。在随后开发出的“欧洲学分转移系统”(ECTS)中,包含了通用学习模块,提供了量化指标体系,这为确立国际通行的学位制度和实现国际间的学分互认奠定了基础,间接推动了学生的跨国流动和更广泛的交流学习。

德国的国际化素质考试对学生的外语知识提出了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有能力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完成综合课题,在承担项目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自身能力和国际化素养,最终达到考核要求。此外,德国高校与国际教育机构保持联系,适当调整自身的学位制度,增设了“外向型”课程,组织了“设立国际性学科专业”项目,包括“汽车机电工程师”“欧洲学”等,该项目得到了政府的资助。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特点

1.借力第三方组织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单纯依靠政府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将相关的国内民间组织和国际组织等第三方组织引入其中,从而开展广泛、深入的文化、专业化交流活动,整体上推动本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同时惠及国际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在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与国内大部分应用科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各高校确定了高校留学制度,确保留学生的普遍适用原则,无论是赴外留学的学生还是赴德留学的学生,都能收获应用科技大学的奖学金,而且德国高校还在国内外开设了多个办事处,具体负责教学培训管理工作。实际上,德国已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育管理体制。在长期的发展中,德国高校、第三方组织实施了多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项目,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能力、有信心迎接各种挑战,引领和继续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2.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德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培训的国际合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战略和规划。例如,出台于 2002 年的《教育与研究向世界开放:走国际化合作的道路》,系统表述了国际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提出了落实德国教科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 8 项目标,比如,“国民能够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语言和科研进展,养成包容开放的世界观,从而增强国民的国际竞争力”“强化国民国际化发展的能力”“在所有教育领域促进外语教学”等。德国作为欧盟的主要国家,非常重视联盟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并主导了多次合作项目,扩大了自身影响力,同时提高了欧盟国家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整体实力。步入 21 世纪以来,欧盟国家在教育与科研领域达成共识,并成立了多起合作项目,例如“欧洲青年人第三阶段项目”“达·芬奇项目”等,德国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区域性项目,并且发挥出重要作用。另外,德国还积极签署了欧盟区域协议,包括 2000年在葡萄牙里斯本签订的经济区域的协议和 2002 年签订的主题为“21 世纪全球化社会的职业教育”的国际职业教育协议。

3.重视英语学习

德国政府和教育界深刻认识到英语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始终重视英语学习。例如,德国在里斯本协议中赞同确定欧盟范围内的基本技能要求,其中就包括外语能力,同时也赞同进一步提高欧盟国家职业教育证书的互认程度,倡导组织国际性交流项目,鼓励企业界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德国提议,在职业培训活动中应当加入英语教学内容,这是实现国际化、欧洲化的重要手段。德国政府的主张得到了社会各党派的认可,德国高校调整了课程安排,增设了外语课程或者增加了外语课时。2002 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发了《教育与研究向世界开放:走国际化合作的道路》,其中列述了多种开展外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BQFnmygltfDhUy4Yw7hr4syH/Ouo/1IaJ4Hy584IcshgpoRuYuopV63LoZcBGh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