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理论

(一)教育主权理论

教育主权问题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和难点所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权问题必须从国家主权和国家意识形态问题上来看待。在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中,必须深入挖掘高等职业教育主权问题来厘清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理论体系,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创新。

1.教育主权的概念问题

作为民族独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教育主权问题是不可侵犯的,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国内教育相关事务的最高权力,同时是处理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的独立自主权,不受他国干涉。因此,各国在处理教育国际化的时候,都十分谨慎,特别是在教育独立性问题上,都十分强调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学术界对教育主权的界定也有多种声音,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剖析。

唐安国在 1993 年率先定义了教育主权的概念,即“教育主权是一国自主处理本国教育事务以及独立处理与别国发展教育合作事务的权力,具体可分为教育立法权、教育投资权、学校审批权、教育监察权” 。梁家顺认为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和文化主权的逻辑延伸。 刘雪萍将教育主权划分成权威层面、内容层面和范围层面三个维度,并对三个维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例如权威层面中的核心权力表现形式为教育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按照上述观点,我们可以认为,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涉及教育立法、行政、司法的最高权力,是在国际环境中处理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根本原则,是国家独立自主的表现形式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主权即国家主权和教育主权的内容之一,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立法、行政、司法的最高权力,是处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根本原则。

明确了教育主权的概念后,还要了解另一个与教育主权相关的概念,即教育产权。潘懋元认为教育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产权与教育主权主体上相似,但是在细节上有所区别;狭义的教育产权就是学校产权,如中外合作办学中,中外双方利益分配问题,属于教育产权问题,并不属于教育主权问题。按照这个逻辑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教育主权受到影响,那么教育产权一定受到影响,教育产权受到影响,教育主权不一定受到影响。只要我们明确了这个概念和逻辑,就不会把一些教育产权的问题上升到教育主权的问题上来。

2.教育主权面临的挑战

这个问题的由来是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主要原因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自身属性问题——一个强制规则的国际组织;在 21 世纪初,我国综合国力较弱,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在教育领域竞争力不强,我们的教育主权可能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王建香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教育开始对外开放,教育主权会受到显性和隐性的挑战。 我们认为,显性的因素主要是国外资本对教育产权的控制和国内人才的流失;隐性因素主要是指在国家主权层面的挑战,最直接的就是意识形态问题。杨颖认为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容易被西方发达国家以“国际化”的方式实施文化侵略与扩张,使教育主权受到侵害。 还有更多的学者认为我国教育主权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冲击。

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主权受到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外方院校容易争夺办学主导权,在教学上一味按照外方意图培养我方院校学生,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产生偏离;二是外方来我国院校授课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损害我国学生的利益;三是外方依仗自身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高额收取我国院校费用,造成我国院校资金大量流失;四是外方借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对我国高职院校师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关系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形成并得到了发展。这是一套有完整架构体系的理论,主要围绕国际合作这一中心观点衍生出四个核心概念:相互依赖、国际合作、国际制度、全球主义。 因此,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可以为我们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在时代背景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同国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发展路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相互依赖

在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中,两个或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出现了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情况,我们就称之为相互依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并随着经济发展加深。值得一提的是,跟相互联系不同,相互依赖的程度要更深一些。随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变得越密切、越深入,相关国家的经济与世界经济会逐步融为一体。这种融为一体在国际关系这个领域里,就成了荣辱与共的利害关系。而且在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大部分情况都属于非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会让依赖性较强的单位处于被动,依赖性不强的单位会表现出一种强势的态度。支持这个理论的学者认为,这种非对称的相互依赖会出现两个特征,一个特征是敏感性,是指一个国家的变化导致另一个国家变化并为之付出了代价,而变化快慢和代价的多少是敏感性大小的衡量标准;另一个特征则是脆弱性,指的是一个国家发生变化,导致另一个国家为了应对变化调整而付出的代价。

2.国际合作

在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中,国际合作概念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不断调整自身的各个要素以满足其他合作国家的期望或者偏好,而且国际合作会在相互依赖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相关学者认为用博弈理论和预期理论都可以进一步印证国际合作这一概念。 在国际合作中,一般会出现三个特征:第一个是自愿性,即参与国际合作的国家是自愿的;第二个是对目标的认同与承诺,即参与国际合作的国家的合作目标都是一致的;第三个是有利性,即所有参与国际合作的国家都在合作过程中获得了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合作在相互依赖的情况下产生,而目前全球各个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科研、环境、军事、社会、政治等方面都相互依赖,互动越多依赖性越强,就会变得越繁荣。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国际社会相互依赖的程度在逐步加深,进而扩大了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当然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3.国际制度

为了达到各个国家一定的目的或预期期望,各个国家进而要产生出一种决策程序,这种决策程序是有原则性、规范性的,那么这就是国际制度。支持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学者认为,使用武力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代价太大,因此要使用代价最小的方式,并对自身有利的方式来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或利益冲突,那么国际合作就是代价最小且效益最大的解决方法。作为国家之间的关系实质,国际合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使各个国家的利益或者目标一致。因此,就要形成或者创建一种使各个合作国家放弃占优的战略,使各个合作国家集体获得最佳利益结果的一种制度。同时他们还认为国际制度有权威性、制约性和关联性三个特性。国际制度的形成前提是所有参与国际合作的国家普遍认同和赞成这一制度,这是国际合作行为的一个准则,但凡要参与国际合作的国家都必须遵循这个制度,因此国际制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前面提到的国际制度如果部分国家放弃占优,使各个国家的行为都符合国际制度所制定的规范,促进国际合作的达成,那么就会制约相关国家的一些行为,比如克服经济和政治的欺骗现象。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各个领域之间的国际制度会不断扩展、交叉和融合,使各领域之间的国际制度具有关联性。

4.全球主义

全球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网络,这种网络的形成是需要各个国家付出相关代价的,是一种空间广阔且有国际联系的网络。 我们认为全球主义是相互依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是单一联系的,而是一种连接网络,但是这种网络包含实际距离,不是一种简单的区域网络。全球主义相互依赖的维度包含了经济全球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教育全球主义、文化全球主义等多维度的国际制度,而且这些全球主义一般情况下不是同时发生的。相关学者认为全球主义的强度具有稀薄和浓厚之分,我们可以认为日益浓厚的全球主义是全球化,全球化也反映了前面提到的关联性和敏感性,具有相互关系。但是必须提出来的是,全球主义不是世界大同,也不是同质化和完全平等。

就目前来看,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主要就是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网络的不断加深,社会、政治、教育、环境等多个领域的不断融合而产生的。这些国际制度组织了一个世界体系,这个体系具有约束性和权威性,不断指导各个国家的集体行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开始逐步流行利益相关者理论,它发展和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切身权益是这套理论的核心,其途径主要要求在决策者作出决策时,平衡利益关系,争取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取得最大程度的合作。这一套理论体系可以用于研究分析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以及这些诉求对合作的影响,通过相关假设和影响方式,积极促进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

1.政府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探讨政府在高职教育国际化中扮演的角色问题,政府就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中权力最大、利益最多的角色,且这种角色的扮演、定位与其他几个利益相关者存在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极易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政府对高职院校和教育机构管得过宽、管得过死,一些高职院校和机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得不到解决,导致政府行使权力的错位与缺位现象。

2.跨国企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离不开跨国企业的参与,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跨国企业对国际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很难满足。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国际校企合作水平不高,跨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未能有效对应;第二点是政府推动国际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推出的政策不能完全落地落实,操作性不强。

3.高职院校管理者

管理者们主要的目标是把高职院校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在实际中,由于处于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之下,缺乏充分自主办学的权限,市场自主办学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同时在处理与跨国企业的关系上,高职院校除了国际合作处或者校企合作处相关管理者外,其他管理者对国际化的意识和对跨国企业的关系处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方向性把控不到位,出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国际化水平不够,不能满足国际企业的需求。

4.教师

谈到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就不能撇开教师的国际化不谈,而教师的国际化包含了多种因素的国际化,如视野国际化、技能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等。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中,教师作为院校学生的信息传递者,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可以认为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水平与进程。

5.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是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化信息的最后接受者。

6.国际组织

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国际组织显得并不太重要,但是它确实又是其中的利益相关者。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需要国际组织在其中牵线搭桥。在实际中,国际组织开展的活动等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影响较大,但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参与主体中的政府的影响较小。

7.国际教育机构

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际教育机构可能与各国的高职院校成为合作者,并在其中促进各国院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当然国际教育机构大多是营利性质的机构,他们的参与也会侵占其他职业院校的市场,进而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我国的高职院校与国际教育机构的竞争关系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境外教育机构在国内的办学有较高的门槛与限制,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处于“温室”中,没有真正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8.第三方机构

独立的、非政府的第三方机构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但是这种力量目前表现得并不太强。

9.媒体

媒体把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政府与大众,使其得到关注,但是这类信息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

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发展起步较晚,仅有二十余年的历史,该理论存在两种核心要素,第一种核心要素是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第二种核心要素是国家和院校两个层面的二维动因理论。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各国学者在第一种核心要素中增加了人力资源要素,在第二种核心要素中增加了国际组织和区域两种要素。

简·奈特的动因理论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基础和标志。她认为:“动因是指一个国家、部门或高等院校对国际化进行投资的驱动力,反映在政策制定、国际交流项目开发和项目实施等层面,支配着人们对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或成效的期望。”

简·奈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等 4 个维度和 19 种具体动因,在每个不同的时代,每个动因表现出来的作用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在 20 世纪 80 年代,政治动因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被认为越来越重要,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动因走向了主导位置。但是在 2005 年,简·奈特认为这样的动因归类有所欠缺,一些动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不能被简单归纳,例如政治和经济,它们涉及的因素很多,之间的界限和区分不明显,且相互有关。

因此简·奈特提出了一个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框架,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分为国家层面(包括人力资源、经济、教育发展等)和高校层面(国际品牌、教育质量、经济等)的动因。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我国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热点,相关的动因理论也被不断地提出,姚宇琦、韩宇提出了二动因理论,杨启光提出了三动因说,孟照海提出了五动因理论,李盛兵和刘冬莲试图在综合已有动因理论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进行新的理论建构,但是这些理论并未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jz0mM5pXf29aSsQ1gjGs9ekU+vWdA74xaP3GIJFTbnKxq25m8ukGIv9BnuMHZG8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