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风景园林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2.1 风景园林植物的景观作用

园林植物是影响园林艺术美的主要因素。作为生命体,园林植物本身具有形态、色彩之美,受朝暮、阴晴、风雪、雨雾等自然条件和四季气候交替变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可以构建多样的空间形式,表现时序美景,美化山石及建筑,影响景观构图及布局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园林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形态变化,使环境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1)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公共空间的营造是人类整体生存环境营造的核心。园林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态、习性、色彩多样性在对空间的界定(如将成片的草坪和地被植物供人们玩耍和运动,以矮灌木界定空间或暗示空间的边界)、不同功能空间的连接方面,以及独立构成或与其他设计要素共同构成空间的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

园林植物就其本身而言是空间中的三维实体,是风景园林景观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植物就像建筑、山石、水体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等的功能。植物的生命活力使空间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植物造景可以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的改变而让人感受到“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

一般来说,园林植物构成的景观空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景物低于人的视线的植物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小,强调空间的收纳性和开放性,注重空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

由大面积的草坪与水体、低矮的灌木构建的开敞空间在城市公园、开放性绿地中比较常见。视线通透、视野辽阔的空间易让人感到轻松开阔、自由舒畅,富有特色的开敞空间能留给人们舒适的记忆。开敞空间也会让城市环境变得更亮丽、和谐,更具时代感,甚至能成为城市的标志。

(2)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周围并不完全开敞,而是部分视线被植物遮挡起来的空间。半开敞空间可以是开敞空间到封闭空间的过渡。

半开敞空间中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视线的贯通,开敞面呈单方向且开敞度较小,从而可对人的视线进行有效的引导,达到“障景”的作用。例如,在园区的主入口与其他功能区的衔接处,设计者通常会在开敞入口的某一朝向借助地形配置山石及植物、设置园林小品等以阻挡游人的视线,让人们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后体会豁然开朗之情,从而丰富游人的游览情感。

(3)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指人停留的区域范围内,四周用植物材料封闭的空间。这样的空间里人的视距缩短,视线和听觉受到制约,近景历历在目,景物的感染力加强,容易产生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感。小庭园的植物配置宜采用这种较封闭的空间造景手法,而在一般的绿地中,这样小尺度的空间私密性较强,适宜独处、安静休憩。封闭空间按照封闭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覆盖空间和垂直空间。

覆盖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树干分枝点的高低层次和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就形成了垂直空间。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

(4)覆盖空间

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阴树,可构成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这类空间只有一个水平要素的限定,人的视线和行动不被限定,但有一定的隐蔽感、覆盖感。该空间可以是介于树冠和地面之间的宽阔空间。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能形成垂直尺度的强烈感受。

(5)垂直空间

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具有方向性的,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这类空间只有上方是敞开的,令人翘首仰望将视线导向空中,能给人以强烈的封闭感。它是向心的,人的行动和视线被限定在其内部。

(6)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也称为流动空间,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界面组织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性,空间构成形式丰富多样,使视线从一点转向另一点,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将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

园林景观中的动态空间包括随植物季相变化和植物生长动态变化的空间。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自身经历了生理变化过程,形成了枝形、叶容、花貌等一系列形象上和色彩上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可选择的空间类型。例如,落叶树在春夏季节形成覆盖空间,秋冬季来临,转变为半开敞空间,更开敞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在树下活动、晒阳的需要。

园林植物随时间流变化着风貌。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植物的形态,从而影响了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序列。如苏州留园中的“可亭”两边有两株银杏,原来矗立在土山包上形成的是垂直空间,但植物经过几百年的生长历程,树干越发高挺,树冠越发茂盛,渐渐转变成了覆盖空间,两棵银杏互相呼应地庇荫着娇小的可亭,与可亭在尺度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景观设计中,植物不但是“绿化”的原色,还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规律为创造四季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具有不同季相的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具备不同的景观变化。例如,春季观花、夏季观叶、秋季观果、冬季观枝,给人以不同的时令感受。

3)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景观的主要材料,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和风韵。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以孤植来展示植物的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进行配置以表现植物的群体之美,还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藤相结合的群落景观。

4)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

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性,如热带雨林景观、常绿阔叶林植物景观、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等就具有不同的特色。园林植物的应用还可以减少不同地区中硬质景观给绿地带来的趋同性。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过程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植物材料营造植物景观,对于弘扬地方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5)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造景风格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很多诗、词、歌、赋中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并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许多人格化的内容。人们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了欣赏植物的意境美。

在园林景观创造中,可以借助植物抒发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如,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严寒的恶劣环境,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梅花不畏寒冷,傲雪怒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竹则“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在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中,这种意境常常被固化,意境高雅而鲜明。

6)利用园林植物装点山水、衬托建筑小品等

大部分园林植物的枝叶呈现出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也有区别。柔质的植物材料经常用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采用基础栽植、墙脚种植、墙壁绿化等形式。喷泉、雕塑、建筑小品等也常用植物材料做装饰,或用绿篱作背景,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围合来加强人们对景点的印象,烘托效果。

园林植物配置于堆山、叠石之间,能表现出地势起伏、野趣横生的自然韵味,构成这些区域主要的观赏景点;园林植物配置于各类水岸,则能形成倒影或遮蔽水源,营造出深远的感觉,能够有效补充和强化山水气息。

1.2.2 风景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园林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种类丰富、结构稳定、层次合理的园林植物群落能够有效防尘、防风、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建设中尽可能多地营造植物群落景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手段之一。园林植物对环境的生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与改善环境

科学研究及实践证实:园林植物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水体、保持水土,通风防风、增湿降温、改善小气候,防火,杀菌,减弱噪声等多方面的作用。

(1)净化空气

①固碳释氧: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大气中气体成分的相对比例是决定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而维系好这种平衡的关键纽带是植物。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会使城市局部温度升高从而产生热岛效应,并促使城市上空形成逆温层,加剧空气污染。利用园林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气的功能,人们大量植树种草以改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状态,净化空气。

②吸收有害气体: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氟化氢、氯化物等一百多种,其中二氧化硫是体量多、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被各种植物表面所吸收,在植物可忍受的限度内,被吸收的二氧化硫可形成亚硫酸盐,然后再氧化成硫酸盐,变成对植物生长有用的营养物质。悬铃木、垂柳、加杨、银杏、臭椿、柳杉、夹竹桃、女贞、刺槐、梧桐等都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珊瑚树、厚皮香、广玉兰、棕榈、银杏、紫薇等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③吸收放射性物质、滞尘:植物对尘埃有吸附和过滤作用,对放射性物质有阻挡和吸收作用。植物除尘作用的大小与植物叶片的性质有关,粗糙、皱纹多、绒毛多及能分泌油脂或黏液的叶面都有阻挡、吸附和黏附尘埃的作用,加上高大的树干和茂密的树冠可以减低风速,使空气中的尘埃随风速降低而沉降,从而增强叶片的吸附作用。草坪吸附尘埃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大 70 倍,而森林则大 75 倍。在水泥厂附近测定,树木可减少粉尘 23%~ 52%,可减少飘尘 37%~ 60%。

(2)净化水体

许多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杀灭细菌,可净化水体的植物见表 1.1。

表 1.1 可净化水体的植物

(3)保持水土、治理土壤

园林树木的树冠能够截留雨水,缓冲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同时植物根系能够疏松土壤。林地上厚而松的枯枝落叶层能够吸收水分,形成地下径流,加强水分下渗,对水土保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还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分泌杀菌素并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

(4)通风防风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地及滨河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能有效改变郊区的气流运动方向,使郊区空气流向城市。将园林植物中的乔木和灌木合理密植,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风作用。绿地不但可使风速降低,而且可使静风时间较未绿化的地区更长。

(5)增湿降温、改善小气候

园林植物可以通过叶面水分蒸腾作用增加小气候湿度。森林中空气的湿度可比城市高38%,公园的湿度也可比城市中其他地方高 27%。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汽增多,空气湿润,可使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 10%~ 20%。

城市绿地可通过蒸腾和光合作用吸收热量,有效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绿林地上植物的枝叶形成浓郁覆地,在酷热的夏季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和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同时,城市绿化地段有强烈蒸散作用,它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 60%~75%,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有研究对城市现状遥感影像和热岛影像进行了抽样统计,并进行了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负相关,即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一个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 30%时,热岛强度开始较明显地减弱;绿化覆盖率大于 50%时,热岛的缓解现象极其明显。

(6)防火

在城市绿地植物配置中,应用防火树种可以建立隔火带,阻止火势蔓延。常用防火树种有刺槐、核桃、加杨、青杨、银杏、荷木、珊瑚树、大叶黄杨、栓皮栎、苦槠、石栎、青冈栎、茶树、交让木、女贞、五角枫、桤木等。

(7)杀菌

园林植物具有杀菌作用。一方面,大片绿化植物可以阻挡气流,吸附尘埃,空气中附着于尘埃的微生物随之减少;另一方面,很多植物能分泌可杀灭细菌和病毒、真菌的挥发性物质(丁香酚、天竺葵油、柠檬油、肉桂油等)。如桉、松、柏、樟、桧柏等树木会分泌强烈芳香的植物杀菌素;柠檬桉、悬铃木、雪松、云杉、冷杉、橡树、稠李、白桦、槭树、柞树、栎树、椴树等都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其他一些树种还有夹竹桃、高山榕、樟树、桉树、紫荆、刺槐、桂花、玉兰、千金榆、银桦、厚皮香、柠檬、合欢、银杏、木麻黄、落叶松、云杉、冷杉、圆柏、扁柏、侧柏、柳杉、核桃、核桃楸、假槟榔、木波罗、垂柳、柑橘等。具有杀菌功能的芳香植物有晚香玉、除虫菊、野菊花、紫茉莉、柠檬、紫薇、茉莉、兰花、丁香、苍术、薄荷等。

(8)减弱噪声

植物枝叶对声波具有反射作用,可减弱噪声或阻止声波穿过。通常高大、枝叶密集的树种隔音效果较好,如雪松、桧柏、龙柏、水杉、悬铃木、梧桐、垂柳、云杉、山核桃、柏木、臭椿、樟树、榕树、柳杉、桂花、女贞等。

2)环境监测与指示

指示植物:对环境中的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或植物群落被称为指示植物。指示植物按其指示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土壤指示植物、气候指示植物、矿物指示植物、环境污染指示植物、潜水指示植物。

植物作为自然界生物链中的一环,和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植物甚至能“预测”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些植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十分敏感,如雪松对有害气体就十分敏感,特别是春季长新梢时,遇到二氧化硫或氟化氢的危害,便会出现针叶发黄、变枯的现象。因此春季凡有雪松针叶出现发黄、枯焦的地区,在其周围往往可找到排放氟化氢或二氧化硫的污染源。园林植物中的月季花、苹果、油松、落叶松、马尾松、枫杨、加杨、杜仲对二氧化硫反应敏感;唐菖蒲、郁金香、萱草、樱花、葡萄、杏、李等对氟化氢较敏感;悬铃木、秋海棠对二氧化碳敏感。如果我们掌握了不同植物发出的种种“信号”,对空气状况进行辅助监测,既经济便利,又简单易行。

1.2.3 风景园林植物的社会作用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而园林是利用自然因素对自然环境的重塑,园林植物又是园林的基本要素。由园林植物构建的园林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休憩场所,还为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提供舒适的场地。更重要的是,生态园林绿地使植物景观成为城市居民走向自然的第一堂课,以其独特的方式启示人们应和自然和谐共处。例如,知识型植物群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保健型植物群落让人们同植物和谐相处,热爱生活;观赏型植物群落则激发人们爱美、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1)提供休憩空间

园林植物景观的社会作用,首先是为人们提供休憩空间。建置于住宅区、医院、公园、广场等处的绿地,为人们提供休憩、活动的场所,尤其为 60 岁以上的老人和 10 岁以下儿童提供了主要活动场地。

2)调节人类生理机能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的精神状态持续高度紧张,工作、学习之余急需放松精神,释放压力。优美的绿化环境为人们提供新鲜的空气和明朗的视野,可以有效阻止病菌的滋生并调节人体神经。有医学研究证明,绿色环境有利于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疗养。

3)改善城市面貌和社会环境

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面貌和精神文明程度。园林植物群落空间可陶冶情趣、平静情绪,带给人们美的感悟和享受,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

4)表现文化内涵

在园林造园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园林植物认识、选取与搭配,构造出独特的意向,从而传达文化层面的内容,体现文化内涵,如表达诗情画意的艺术构思和传递天人合一的哲理思辨。

1.2.4 园林植物的经济效益

园林植物的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城市绿化正在日渐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系。园林经济效益应从目前的第三产业收入向着开发园林植物自身资源转化。间接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释放氧气、提供动物栖息场地、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据测算,园林植物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其自身直接经济效益的 8 ~ 16 倍。 XBlkD08Qays8d4TwtD5S39pv33KjxDRRbn+/0+r597Hf4ie8destuuU6xAOLra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