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4.1.1 园林植物选择的原则

1)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种外来植物

乡土植物(Native plant,Local plant)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在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基础上,应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与引种外来植物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一是适应性强。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引种栽培更加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抗病虫害、抗污染能力强,苗源多,廉价,易成活。同时,乡土植物更易于和当地的其他生物构成和谐的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二是实用性强。乡土植物可以食用、药用,可以提取香料,可以作为化工、造纸、建筑原材料以及绿化观赏。三是代表性强。乡土植物能够体现当地植物区系特色,代表当地的自然风貌,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乡土文化特色的地域性园林景观,从而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园林景观模式。四是文化性强。乡土植物在漫长的利用历史过程中,与当地其他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乡土植物被赋予民间传说和典故,形成了反映当地精神文化内涵的乡土植物文化。如白族地区在新居前种植“风水树”,以合欢、黄连木、大青树等为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将榕树作为佛教教徒崇敬的对象。

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会形成不同的季相,又因各种植物的形态和习性不同,形成了多种层次和色彩的立体的植物景观;其次,在园林绿地中选用多种植物,因地制宜地栽种,可以实现对不同地段多种立地条件合理、充分的利用;同时选择多个植物品种,不仅丰富了植物景观,还有利于组成乔、灌、草、藤等多层结构的植物群落,提高群落的稳定性。为了丰富植物种类,应以选用乡土植物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一些本地缺少,而又能适应当地环境的或观赏价值高的树种。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应该注意的是,在引种的过程中,注意慎重引种,避免将一些入侵植物引入当地,引发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应该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它是外来的,不是本地原有的物种;二是这个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和威胁。生物入侵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途径有:有意地引进,无意地带入(如随轮船压舱物进入),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扩散等。

我国曾数度因为引种不当引发生物入侵,给当地植物造成巨大伤害。如 100 多年前我国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作为观赏物种和饲料,结果水葫芦疯长成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聚集堵塞河道,使水土发臭,并导致鱼类种数急剧减少;1996 年加拿大一枝黄花首次登陆在浙江省沿海一带的海塘,短短的十年时间,如今这种外来生物已经随处可见,据有关部门统计,宁波慈溪已有上万亩之多,并向周围城市扩散,在高速公路沿线、荒野地,部分绿化均可见到一枝黄花的踪迹。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十分重视生物入侵这一问题:一是植物配置时尽量设计乡土植物;二是引种新的园林植物时要特别谨慎,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三是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四是要加强对已知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2)以总体规划和基地条件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园林绿化植物

(1)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各细部景点的设计都要服从总体规划,植物景观的营造也要服从主体立意或为园林绿地的主要功能服务。如道路绿地应选择树干高大、树冠浓密、深根性、耐干旱、清洁无臭的树种;学校、医院附属绿地应多选用有较好防护作用和消减噪声能力的植物,可栽植密林;布置开敞空间及层次丰富的疏林时则要选择姿态优美、色彩鲜明或花香果佳的树种。园林中所植的一草一木,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园林功能上的要求。

(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在种植设计时,应该对当地的立地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包括光照、气温、水湿、土壤、风力影响等,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的要求合理地安排,使不同习性的植物与其生长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一般来说,乡土植物更容易适应当地的立地条件,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而不要盲目地引进和推广外地园林植物。

3)乔灌木为主,草本花卉点缀,重视草坪地被、攀缘植物的应用

木本植物,尤其乔木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骨架。高大雄伟的乔木给人挺拔向上的感受;优美的形体易使其成为景观的主体,成群成林栽植又有浑厚淳朴、林木森森的效果。乔木结合灌木,在防护、美化,以及生产功能上起到首要作用。优美的植物景观,不仅需要高大雄伟的乔木,还要有多种多样的灌木、花卉、地被。乔木是绿色的主体,而丰富的色彩则来自灌木及花卉。通过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才能组成平面上成丛成群、立面上层次丰富的季相多变、色彩绚丽的植物栽培群落。

乔木以庞大的树冠形成群落的上层,但冠下空间尚有很大利用价值,当乔、灌、草结合形成复层混交群落,叶面积系数极大地增加,此时,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降温、增湿、滞尘、减菌、防风等生态效益就能更大地发挥。因此从植物景观的完美性,从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等方面考虑,都需要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地被、攀缘植物的综合应用。

乔灌比例以 1 ∶1或 1 ∶2较为适宜,即一份乔木数量配以 1 ~ 2 份灌木数量,而草坪的面积不超过总栽种面积的 20%。

4)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速生树种如杨、桦等短期内就可以成形、见绿,可快速达到园林绿化效果。但速生树寿命短、衰减快,对风雪的抗逆性差,增加了施工和养护管理的负担,也对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多样性的稳定与持久缺乏贡献。与之相反,慢生树种如柏、银杏等生长缓慢,但其寿命长,对风雪、病虫害的抗逆性强,更易于养护管理,与前者正好形成互补。为达到快速且稳定的园林绿化效果,应该以速生树种为主,搭配一部分慢生、长寿树种,尽快进行普遍绿化;同时要近、远期结合,有计划、分期分批地使慢生树种替换衰老的速生树种。其次,在不同的园林绿地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是必要的,如行道树以速生树为主,游园、公园、庭院绿地中可以慢生树种为主。

四季常青是园林绿化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落叶乔木绿量大、寿命长、生态效益高,搭配一定数量的常绿乔木和灌木,可以创造四季有景的园林景观。对常绿树种的选择应做到因地制宜。南方地区气候条件好,常绿植物种类多,可以常绿树为主。北方地区气候条件较差,应以适应当地气候的落叶树为主,适当点缀常绿树种,既能保持冬季有景,又能兼顾北方冬季植物采光,塑造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

4.1.2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在充分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植物配置既要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又要形成优美的景观,创造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植物与人的和谐的生态关系,使人在植物构成的空间里能够感受生态、享受生态、理解和尊重生态。

2)自然原则

自然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植物的选择方面,以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为主,在配置中要参照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模仿自然群落的组合方式和配置形式,师法自然,避免单一物种、整齐划一的配置形式,使植物如同生长于自然生活的环境中。第二,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尽量按照不规则的、自然式的布局来设计园林植物景观,促进人与自然的接触和交流。

3)文化性原则

园林艺术通过对植物的造景应用体现着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精神内涵的重要表达形式。植物配置的文化原则,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各种植物配置使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文化气氛,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客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即所谓情景交融。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绿,漫步其间,人们不仅可以感受花草芬芳,而且可以领略诗情画意,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意境。如李清照诗曰:“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体现出桂花的形态、香味,蕴藏着隐逸高贵的意境之美。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挖掘整理并且发扬光大。在现代园林中植物意境美的创造并不是鼓励建造古典园林,它应该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植物配置应多赋予草木以情趣,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自然,享受自然,陶冶情操,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是反映人们审美意识的创作行为,使各种植物通过艺术配置,体现出景观中的自然美和意境美。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 5 大形式美法则,充分体现出植物的个体美与群体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线条进行空间组织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5)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它的设计应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行为需求和审美需求为根本要求。在植物配置时,应当充分考虑园林绿地的功能,如观赏、娱乐功能,供游人参与、使用功能,或是生产防护功能等,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其次,还应该考虑到人对环境的心理需求,如私密感、安全感、稳定感、开放感,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最后,植物景观不能仅局限于实用功能,还应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以及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让人们在美好的环境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6)功能性原则

植物种植是为实现园林绿地的各种功能服务的,实现功能性是营造绿化景观的首要原则。首先应明确设计的目的和功能,如侧重庇荫的绿地种植设计应选择树冠高大、枝叶茂密的树种;侧重观赏作用的种植设计中应选择色、香、姿、韵俱佳的植物;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种植设计,为达到防止眩光的目的,对植物的选择以及种植密度、修剪高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城市滨水区绿地种植设计要选择吸收和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保证水体及水景质量;陵园种植设计为了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植物配置时常常选择青松翠柏,采用对称布置等。

在绿地内进行乔、灌、草等多种植物复层结构的群落式种植,是在园林内实现植物多样性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但如果绿地全被植物群落占据,园林景观会由于空间缺乏变化而显得过于单调,且园林绿地的许多功能如文化娱乐、大型集体活动等也难以实现。因此,城市园林绿地内的植物种植,应从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和效益出发,进行科学的统筹设计,合理安排,使绿化种植呈现出宜密则密、当疏则疏、疏密有致、开合对比、富于变化的合理布局,从而实现园林绿地多种多样的功能。

7)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以适当的经济投入,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等环节上开源节流,从而获得景观效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主要途径有:合理地选择乡土树种和合适规格的树种,降低造价;审慎安排植物的种间关系,避免植物生长不良导致意外返工;妥善结合生产,注重改善环境质量的植物配置方式,达到美学、生产和净化防护功能的统一;适当选用有食用、药用价值等经济植物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同时要考虑绿地建成以后的养护成本问题,尽量使用和配置便于栽培管理的植物。 WXSm1RS2iGj0fiiuvCTckAgjGJGehgvrCk6dSgVMcYOFRZLIgZFahMCxSLIgKYJ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