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3 地基沉降的时间效应

3.3.1 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1)天然土层的应力历史

土的应力历史是指土体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的应力状态。黏性土在形成及存在的过程中所受的地质作用和应力变化不同,所产生的压密过程及固结状态也不同。土的先(前)期固结压力 p c (天然土层在历史上所承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与现有土层自重应力 p 1 = γz 之比,称为超固结比(OCR),即

土层可分为以下3种固结状态,如图3.13所示:

①土层在历史上所受到的先(前)期固结压力等于现有上覆土重时,即 p c = p 1 ,称为正常固结土。

②土层在历史上所受到的先(前)期固结压力大于现有上覆土重时,即 p c > p 1 ,称为超固结土。

③土层在历史上所受到的先(前)期固结压力小于现有上覆土重时,即 p c < p 1 ,称为欠固结土。

在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是正常固结土,其土层的压缩由建筑物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所致。超固结土相当于其形成历史中已受过预压力,只有当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大于先(前)期固结土,土层才有明显压缩。超固结土压缩性小,对工程有利。欠固结土不仅要考虑附加应力产生的压缩,还要考虑自重应力产生的压缩,欠固结土压缩性对工程不利。

图3.13 沉积土层按先(前)期固结压力分类

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对砂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量已基本完成,对低压缩黏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对中压缩黏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20%~40%,对高压缩黏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20%。

2)先(前)期固结压力 p c 的确定

确定 p c 的方法很多,应用最广的方法是卡萨格兰德(A. Cassngrandc)建议的经验作图法,作图步骤如下:

①从 e -lg p 曲线上找出曲率半径最小的一点 A ;过 A 点作水平线 A 1和切线 A 2。

②作∠1 A 2的平分线 A 3,与 e -lg p 曲线中直线段的延长线相交于 B 点。

③B 点所对应的有效应力就是先(前)期固结压力 p c

该法仅适用于 e -lg p 曲线曲率变化明显的土层,否则 r min 难以确定。此外, e -lg p 曲线的曲率随 e 轴坐标比例的变化而改变,而目前尚无统一的坐标比例,且人为因素影响大,所得 p c 值不一定可靠。确定 p c 时,一般还应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等形成历史的调查资料加以判断。

3.3.2 饱和黏性土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1)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在研究土的压力与孔隙大小关系时,必须区别土体中所受压力的性质及其物理意义。观察下述现象:把一薄层砂放在一容器底部(图3.14),在砂层表面再放一层钢球,使砂层受到 σ (kPa)的压力,于是砂层发生压缩,孔隙比减小。若相同砂样放在容器底部,其上不放钢球而是注水至高度 h ,也使砂层表面增加 σ (kPa)的压力。这时砂层体积没有发生压缩或其他变化。正如容器内放一块浸透了水的棉花,无论向容器内倒多少水,也不能使棉花丝毫压缩一样。这一现象反映了土体中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应力。前一种应力称为有效应力,它是经过土骨架传递下去的,用 σ′ 表示。后一种应力作用于孔隙水上,不能使土体发生体积和强度变化,称为孔隙水压力,用 u 表示。饱和土体所受到的总应力为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即

式(3.12)即为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

图3.14 有效应力原理

土中水不能承受剪应力,这样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不会引起土的抗剪强度的变化,而有效应力的增大将提高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土的强度的变化只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土的变形主要是由土粒移动而引起的,而孔隙水压力对土粒各方向的作用除了使土粒受到浮力外,只能使土粒本身受到静水压力,不会引起土粒移动。由于固体土颗粒模量相对非常大,由水压力引起的本身的压缩可忽略不计,而有效应力的变化将引起土粒的移动导致变形,因此土的变形只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

由此得到土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有效应力原理:

①饱和土体内任一平面上受到的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加孔隙水压力。

②土的强度的变化和变形只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

2)单向固结理论计算黏性土地基固结速率

当地基为单面排水时:

当地基为双面排水时:

式中: T v ——对应固结度的时间因数;

t ——固结的时间,s;

H ——压缩层厚度,cm;

C v ——土的固结系数,cm 2 /s,一般从固结试验中求得,也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初始孔隙比、压缩系数、水的重度资料求取的固结度 U 与沉降量 s 的关系。

式中: U t ——可压缩土层在时间 t 的平均固结度;

s t ——可压缩土层在时间 t 的相应沉降量;

s ——可压缩土层的最终沉降量。

在地基计算中常常需要先假定一个固结度,求达到这个固结度的时间(见表3.5中查得与此固结度相应的 T v ,代入),或假定一个时间 t ,求 t 时的固结度(从式3.13或式3.14求得 T v ,再从表3.6查得相应的 U t ,进而根据 s t s 或根据 s s t

表3.5 不同 T v 的平均固结度

表3.6 不同平均固结度的时间因数(对初始超孔隙水压力分布的描述见图3.15)

图3.15 地基中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布

3.3.3 与固结有关的施工方法

1)堆载预压法

同样软弱的地基堆积同样高度的填土时,如果是快速加荷,黏土地基会被破坏,如果缓慢地加荷,地基土不会破坏。缓慢加荷经过长时间,荷载是逐步地加上的,荷载下面的黏性土有时间固结。固结后,土体密实,强度提高。地基强度提高了,就可使它承受相应的荷载。如图3.16所示为堆载预压法工地现场。

图3.16 堆载预压法

2)砂井排水法

堆载预压法使地基达到所需强度要经过很长时间。由时间因数 可知,当时间因数 一定时,时间 t 与排水距离成反比例关系,如果能缩短排水距离,时间就可大大缩短。在黏土地基中,以适当的间距垂直打设透水系数 k 大的砂井,加荷时,除上下方向排水外,在水平方向还会向砂井呈放射状地排水,排水距离大大缩短。这种方法称为砂井排水法(图3.17)。

图3.17 砂井排水和排水方向 8q6cyXPxMnKLIF4py8Ij2TqQPZPMDJdd29qUCHtYbB5uGHxrlT1drhK+Z+Z52oU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