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土中自重应力

土中的自重应力

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将地基视为在水平方向及地面以下都是无限延伸的半无限弹性体。由于天然地面是一个无限大的水平面,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地基土只产生竖向变形,而无侧向位移和剪切变形,因此可认为土中任何垂直面及水平面上不产生剪应力。对均匀的土体,某点的自重应力只与土的重度及该点深度有关。

2.1.1 均质土中的自重应力

对均质土,取横截面为单位面积的土柱进行计算(图2.1),设土的重度为 γ (kN/m 3 ),地面以下深度 z 处的自重应力即该单位面积土柱的重力,即

式中: σ cz ——在天然地面以下任意深度 z 处的竖向自重应力,kPa;

γ ——土的天然重度,kN/m 3

z ——从天然地面起算的深度,m。

图2.1 均质土中自重应力计算简图及分布

2.1.2 成层土中的自重应力

当地基土深度范围内有多层不同重度的土时(图2.2),任意深度 z 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为各土层竖向自重应力之和,即

式中: σ cz ——土中的自重应力,kPa;

γ i ——第 i 层土的天然重度,kN/m 3 ,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浮重度 γ′

h i ——第 z 层土的厚度,m;

n ——从地面到深度 z 处的土层数。

从式(2.2)可知,土中自重应力 σ cz 随深度呈线性增加。当仅有一层土时,呈三角形分布;有多层土时,呈折线形分布,同一层土内为直线,在层面交界处有转折。

2.1.3 地下水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计算自重应力时应采用水下土的有效重度代替天然重度,即采用浮重度 γ′ = γ sat - γ w ,具体计算方法同成层土体情况(图2.2), γ w 为水的重度,通常取10kN/m 3

当地下水位有可能下降时,最低水位以上土的重度不应扣除水的浮力。

图2.2 成层土中自重应力计算简图及分布

2.1.4 不透水层的影响

基岩或只含强结合水的坚硬黏土层可视为不透水层。不透水层中不存在浮力,在该层面及以下的自重应力等于上覆土和水的总重,如图2.2所示,不透水层处土体的自重应力为

2.1某地基土层剖面如图2.3所示,试计算各土层自重应力并绘制自重应力分布图。

图2.3 某地基土层剖面图

解: 填土层底: σ cz = γ 1 h 1 = 15.7 × 1.0 = 15.7(kPa)

地下水位处: σ cz = γ 1 h 1 + γ 2 h 2 = 15.7 + 17.8 × 2.0 = 51.3(kPa)

粉质黏土层底: σ cz = γ 1 h 1 + γ 2 h 2 + γ 3 h 3 = 51.3 +(18.1 -10)× 2.5 = 71.55(kPa)

淤泥层底: σ cz = γ 1 h 1 + γ 2 h 2 + γ 3 h 3 + γ 4 h 4 = 71.55+(16.7 -10)× 3 =91.65(kPa)

不透水层面: σ cz = γ 1 h 1 + γ 2 h 2 + γ 3 h 3 + γ 4 h 4 + γ w h 3 + h 4 )= 91.65+ 10×(2.5 +3) =146.65(kPa)

钻孔底: σ cz = γ 1 h 1 + γ 2 h 2 + γ 3 h 3 + γ 4 h 4 + γ w h 3 + h 4 )+ γ 5 h 5 = 146.65 + 19.6 × 2 =185.85(kPa)

2.1.5 自重应力的分布规律

由以上各情况下的自重应力分布图可知其分布规律:

①土的自重应力分布线是一条折线,折点在土层交界处和地下水位处,在不透水层面处分布线有突变。

②同一层土的自重应力按直线变化。

③自重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变大。

④在同一平面,自重应力各点相等。 3T67zyFFMpjpyGJvT2hjOgLGX0PEAt5skOA+C6pUFYGP6UnqAwZu/qtsBcsT+8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