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干预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幼儿与儿童

在幼儿与儿童的概念界定中,《辞源》将儿童界定为未成年的男女。联合国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辞海》中幼儿是指4—6岁的小儿。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儿童统称为幼儿。国内学者基本认为幼儿期主要是在学龄前阶段,并将幼儿期分为先学前期(1—3岁)和学前期(3—6岁) 又将学前期划分为学前初期(3—4岁)、学前中期(4—5岁)和学前晚期(5—6岁) 。鉴于以上对幼儿和儿童的界定,本书认为儿童期涵盖年龄范围较广,包含了幼儿期,认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年龄阶段在3—6岁的观点。

2.动作与动作发展
(1)动作的定义

Magill认为动作是由身体、头或肢体运动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 。《辞海》将动作定义为举动和活动。《现代汉语词典》中,动作作为名词时指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作为动词时指活动或行动。董奇、淘沙认为动作是个体身体能力的载体。在运动学中,动作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肢体、躯干的肌肉、骨骼、关节协同活动的模式,它既可以指由多个部分共同构成的完整活动模式,也可以指某一部分的特定活动模式 。从以上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动作的理解可以看出,国外研究者认为动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动作的发生带有一定目的,是由身体或肢体活动来实现目的的。国内研究者将其看作一种行动模式,是通过身体活动展现这种模式的。动作无论是被看作系统还是模式,其共同点是必须通过身体或肢体来完成。

(2)动作发展的定义

Clark等对动作发展的定义:人类一生动作行为的变化及这些变化的过程 。Payne等认为动作发展是研究人类一生中动作行为的变化、构成这些变化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Payne认为动作发展是用来描述人类一生中行为或作为一个人的变化的术语,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了人一生中动作行为的变化 。国外将动作发展设置为一门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学习动作发展可以进行教育诊断,识别动作发展缺陷。

从以上定义可知,动作是通过身体或肢体完成一定指向性和复杂性的活动,并且具有一定目的性。而动作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人与环境、社会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引起动作行为的改变。

3.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

查阅文献发现,有研究常把大肌肉群动作称为粗大动作、大肌肉动作,把小肌肉群动作称为精细动作、小肌肉动作。这些概念隶属于动作发展中的下位概念,主要根据参与工作肌群大小进行划分。

Magill认为粗大动作指需要大肌肉系统参与工作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如:走、跑、跳、投掷等动作。精细动作指需要小肌肉系统参与工作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包括手眼协调动作和高度精确性的手指、手腕动作,如:画画、书写、使用筷子等手部动作 。Payne等认为精细动作技能指那些主要由小肌肉肌群运动而产生的动作,典型的精细动作通常是指与手有关的动作行为,如:伸够、抓握、进食和书写

尽管人们根据参与工作的肌肉群的大小将动作区分开来,但是任何动作都是在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下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肌群在参与工作的状况下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体。如投掷动作过程中,需要股四头肌、臀大肌、胫骨前肌等下肢肌群,需要背阔肌、胸大肌、竖脊肌等躯干肌群,以及上肢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等大肌群协调配合。在出手瞬间,为了精确地控制方向、速度、落点等还需要手部精细动作参与完成。因此,投掷动作从外在形式上虽然表现为大肌肉动作,但仍需要小肌肉动作参与来完成。也就是说,在实现动作目标过程中,如果小肌肉工作起主导作用,就可以认为是精细动作,相反,则认定为粗大动作。

4.移动性动作与操作性动作

Haywood等认为基本动作可分为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性动作。移动性动作指通过空间产生身体移动,包括跑、马步跑、单脚跳、滑步、立定跳远等。操作性动作包括操纵和控制物体的动作,包括如投掷、拍球、踢球、抛接、滚动等 。Payne等认为移动性动作是指能够使个体在空间产生位置移动的动作。常见的位移动作有走、跑、跳等。操作性动作是一类操作或控制诸如棒、球等物体的动作。常见的操作性动作包括投掷、挥、击、拍、踢、抛、接等动作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性动作的界定基本一致,移动性动作主要是通过时间、空间来改变身体位移,而操作性动作是通过身体来操作、控制物体的动作。

(二)核心概念界定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绎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成。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真正的研究运动是从修正其最基本的概念开始的

1.幼儿基本动作概念界定

本书中“幼儿基本动作”是核心概念,是后续研究的逻辑起点。首先必须厘清前人对动作、动作发展、动作技能、基本动作技能等概念的相关界定才能更好地深刻理解幼儿基本动作。

(1)对于动作和动作发展的定义

前人界定动作时,首先认为其是一种活动,以身体或身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带有一定目的性。本书认为,动作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身体或部分肢体的活动。而动作发展是人一生动作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包括动作行为变化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

(2)关于动作技能的定义

我国有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将其定义为人们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经验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国外认为动作技能是为实现专门目的的动作或任务,动作表现质量的指示 ,由执行者做出,把动作质量作为成功主要决定因素的技能 。通过以上有关动作技能的定义,可以发现:无论哪个领域的研究都认为动作技能首先是一种能力,是在某种任务、目标或规则驱动下完成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或练习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区别在于,国外学者在动作技能定义时更关注动作质量,而国内学者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能力。

(3)基本动作技能(FMS)的界定

Clark 和Stodden 认为,基本动作技能是复杂和专业运动技能的基础,如果无法熟练掌握跑、跳、投等基本技能,那么他们想学习复杂运动技能就很困难。Barnett等认为是人体非自然发生的基础运动学习模式,它是进行复杂的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和体育活动的基础 。以上对于基本动作技能的定义基本能够达成一致,并且都认为基本动作技能是进行更加复杂的身体活动或专项运动的基础。

前面对动作技能、基本动作技能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但是在文献调研时发现不少研究将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混淆。教育学中认为运动技能是按一定技术要求,准确熟练地完成身体练习的行动方式 。运动生理上认为运动技能是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学校体育学中认为运动技能是按照技能规律对运动行为的资源进行整合或调控过程的总称,包含目标、知觉、动作和练习四个基本要素 。不少研究将两者等同,但是本书认为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动作技能是一种通过习得而获得的能力,是按照一定动作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能力。运动技能特指在体育活动中,为了完成特定的动作,而有目的地掌握和完成动作的能力。两者都属于人体能力的范畴,必须通过习得才可以掌握。区别在于动作技能包含了运动技能,其外延更加广泛。它既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也包括体育活动中所需的各种基本动作发展,如通过练习顺利地书写、跑步、骑自行车、绘画、操作机器工具等都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而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在体育活动中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如掷标枪、游泳、踢足球、举重、体操技巧等属于运动技能的范畴。

但目前已收集到的资料并没有对幼儿基本动作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鉴于此,本书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前人对动作、动作发展、基本动作技能等概念的界定,对“幼儿基本动作”进行操作化定义,认为幼儿基本动作指幼儿期在遗传基础上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最基本的身体活动方式,是形成与掌握复杂动作和身体活动的基础。在动作形式上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在动作方式上包括身体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控制性动作,在动作结构上包括局部动作和全身动作,在动作内容上包括抓、握、爬、走、跑、跳、投掷、攀登、平衡等。

为了进一步明确幼儿基本动作的概念,本书进行了专家访谈,征求了11位专家的意见,在访谈的11位专家中包括7位大学教授和4位幼儿园园长,其中5位专家非常赞成(45.5%),6位专家比较赞成(54.5%)(表2.1)。这表明业界对幼儿基本动作的概念界定比较认可(附录五)。

表2.1 专家对幼儿基本动作概念界定调查统计表

2.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界定

在对幼儿基本动作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后,结合本书主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和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相关界定。《新华词典》中将“发展”定义为“①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②扩大,组织规模等。”《汉语词典》中指开展、进步的意思。《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发展指开展、兴起,张开、扩大,放宽,陈列给别人看,发挥能力,显露的意思。英语中翻译为develop,作为动词时指某事物或人的发展、发育、成长,逐步形成、产生的意思,作为形容词developed指先进的、发达的、成熟的。

本书是在动作发展的视角下围绕幼儿基本动作干预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直接目的是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最终目的是满足幼儿期生存、生活、玩耍及学习等方面的需要,发展的主体是幼儿,发展的内容是基本动作,发展的前提是已经获得遗传基础。因此,本书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特指幼儿在遗传基础上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最基本的身体活动方式,是形成与掌握复杂动作和身体活动的基础,其发展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基本动作更好地发展,最终目的是满足幼儿生存、生活、玩耍及学习等方面的需要。

3.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干预界定

在对幼儿基本动作及幼儿基本动作发展有了一定认识后,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进行合理的干预是一种重要方式。《辞海》中将干预定义为“预,亦作:‘与’,过问别人的事,关涉”。《古代汉语词典》中干预指干涉,关涉。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英语中,将干预翻译为intervene,指(时间)进入、介入,在其间;事情、情形发生(以致阻碍某事);指(人)干预、干涉、调停、调节。《辞海》中的干预研究指实验流行病学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在均衡排除干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情况下,将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就实验班施加干预措施,对照班施加或不施加干预,观察两组,比较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如果实验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排除其他原因)确有下降,则认为干预措施针对该病有效,应借以确定该病的原因。在实验流行病学中干预研究是指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因为在研究中施加了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也常称之为干预研究。基本特点是属于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有干预措施

本书中干预特指为了提高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而进行人为的、带有目的性的干涉和过问,在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以基本动作发展为因变量,不同的干预内容为自变量,严格控制实验影响因素,并对受试对象进行前测后测,分析实验前后幼儿动作发展差异,检验干预的效果。通过科学地设计干预方案并实施该方案,最终促使幼儿基本动作进一步得到有效发展。

4.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干预概念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类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反映在概念中的类的分子的总和叫概念的外延。所谓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划分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由此可知,概念包含了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在对幼儿基本动作的概念定义中,“指幼儿期在遗传基础上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最基本的身体活动方式,是形成与掌握复杂动作和身体活动的基础”是幼儿基本动作的内涵;“动作形式上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在动作方式上包括身体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控制性动作,动作结构上包括局部动作和全身动作,动作内容上包括抓、握、爬、走、跑、跳、投掷、攀登、平衡等”是幼儿基本动作的外延。

首先,幼儿基本动作是一种身体活动方式。身体活动由身体和活动两个词构成,身体是主语,活动是谓语。活动本身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活动是人类的特性 ,是由主体心理成分参与的积极主动的运动方式。杨春元等认为身体活动为人类提供了这样一种身体的经验方式,它是人类借助人体运动的方式,以自身为对象和中介,改造对象,改造自身,实现自身,是人的精神的主体性在人体运动中自在自为的具体体现,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身体活动 。也就是说,对于幼儿来讲,身体活动是他们有意识地改造自身的一种活动,并通过抓、握、走、跑、跳、投掷等方式来满足兴趣、愿望、需要、玩耍等。

其次,幼儿在婴儿时期或幼儿早期已有动作发展的基础,1岁时就能掌握走的动作,在2岁时已经获得跑的能力,3岁时跳跃动作得到发展。精细动作上新生儿有抓握反射、7~8个月时开始有腹地爬的动作,9个月时已有脚掌抓握反射,9~15个月开始行走动作发展 。可见,幼儿的动作发展建立在原有遗传基础上,在幼儿期可以通过练习进一步得到发展。

最后,基本动作和复杂动作是相对而言的,基本动作为形成与掌握复杂动作做准备,基本动作的掌握可以更好地满足生存、生活、玩耍、学习的需要。因此,幼儿基本动作是“最基本”的身体活动方式,在幼儿动作发展过程中基本动作具有基础性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5.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干预概念外延

本书中幼儿基本动作的概念外延特指:动作形式上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动作方式上包括身体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控制性动作,动作结构上包括局部动作和全身动作,动作内容上包括抓、握、爬、走、跑、跳、投掷、攀登、平衡等。

Ulrich根据空间位置变化和对外界工具的操控情况,认为大肌肉动作可分为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性动作 。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还包括稳定性动作这一维度。Gallahue将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划分为移动性动作技能、操作性动作技能、稳定性动作技能 。本书认为稳定性动作是一种基础性动作能力,并通过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性动作体现出来。无论在走、跑、跳跃还是在踢球、拍击等动作中,如果稳定性动作发展较差,那么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性动作也将难以高质量完成。对于幼儿来讲,稳定性动作主要体现在平衡方面,包括静态和动态平衡、旋转和落地稳定等,如走平衡木、单脚站立、踮脚走直线、高跳下等动作。

本书赞同上述关于基本动作的分类和内容的观点,也将基本动作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一是此种分类方法清晰明了,易于理解。二是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要求3—6岁幼儿动作发展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以及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手部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就涉及精细动作,幼儿期主要通过书写、画画、使用筷子等练习促进精细动作发展。动作从方式上包括身体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控制性动作。全身与局部的组合就构成了动作结构,对于幼儿来说,抓、握、爬、走、跑、跳、投掷、攀登、平衡等就构成了幼儿基本动作的内容,并综合通过外在形式表现为粗大动作或精细动作。 oC8X1dxwfsLuDQ8PGczIXihE+wkefnTOyyohtp1HEWx5LI7fEJbxP66Qe4tex+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