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对体育的多元价值逐渐认同,全民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体现了国家对幼儿健康促进和干预的重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年度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实施幼儿体育工程,要求落实“从娃娃抓起”,扩展体育的新空间,遵循体育发展规律,把幼儿体育搞起来
。国家颁布的文件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全民健康的重视与关怀,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在体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幼儿健康作为全生命周期健康发展的基础阶段,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国家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前教育阶段,为了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国家相继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和《幼儿园工作规程》
。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健康领域是其首要组成部分,而幼儿体育又是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提高基本动作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2012年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依据《纲要》的精神,从上述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其中在健康领域首次将动作发展作为子领域。2016年版《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五条要求“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二十五条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以上关于学前教育的三个纲领性指导文件,提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为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教师的保教工作、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