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当今中国城市建筑往何处去?建筑师们的思考与探索一直没有停步。可是现状却不容乐观。有一句话是对目前现状的最好总结:“中国最美的地方往往是没有建筑师的地方。”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我们应该将人、城市、自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设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回过头看时所得出的结论,是真正先进的理念。回过头来,我们好好看看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是怎么做的,在历史上,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并非就建筑论建筑,而是集建筑、规划、地景为一体,共同发展,这一具有东方特色的整体设计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光辉的篇章,很值得继承和发展。

美在我们的建筑中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它的形象性是直观的,人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从建筑之美中获取,生存环境的协调与我们充盈的生命力所展现出来的美就是生态美,也是我们人与大自然生态关系和谐的产物。它的审美对象就是我们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以及我们主体的参与性。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是我们生态美的根源和基础,这里是指我们美学范畴内的生态环境,它是不能离开人的,它形成的生态环境,不仅包括我们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联系,还包括人工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我们的自然环境等。

我们的城市规模日益壮大,自然资源占比较小,给人庇护与安慰的古老街区也日趋减少,建筑与人的尺度关系等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考虑,生硬、呆板,甚至缺乏人情味,自然的山到哪儿去了,水到哪儿去了,鸟到哪儿去了,建筑所赋予的视觉、听觉的内涵就是被钢筋和混凝土包围着。

建筑既可以直观地体现它的实用性,又可以展现建筑内蕴,建筑设计中的材质犹如建筑的肌肤,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具有其自然的秩序和自然之美,建筑材料的质感、肌理、色调等,通过美学意图、技术应用、空间塑造等措施得以实现。

砖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传统的黏土砖具有不变形、不褪色、不变质、没有维修费用等突出特点,应用千年,蕴含自然之美。只是因为占用农田,近些年来在有的地区受到限制,但页岩砖依然保留了黏土砖的特性,特别是红页岩砖颜色更鲜艳,更有表现力,已得到广泛应用。2010年,我在老家尝试用黏土砖建造了一处农院,古朴的砖牌楼、照壁、围墙,就连挑檐的斗栱、顶棚都是由单一的红砖砌筑,特别是外露的大梁也是先用红砖砌好外模再放钢筋浇筑混凝土。房子建成后得到业界的好评。2014年,我的公司在天津市静海开发区开发建设了华厦科技园,因为是公司自己的项目,方案设计、立面选材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操作,效果十分理想。此时,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拆除了大量的建筑,特别是农房,拆下来的红砖有的当垃圾填埋道路、坑塘,有的粉碎作砌块骨料。受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启发,我们的“红砖坊”外饰面直接采用拆除农房废弃的黏土砖,这些砖只须经过简单的清理,把完好的一面作外皮就能使用。这些砖虽然陈旧,但经多年风吹日晒,质感自然粗犷,与用现代语言创作的建筑形成碰撞,视觉震撼,表现力更强,废物利用与建筑表现相得益彰,一举两得。室内隔墙全部用红页岩砖,该砖天然、质地优良,采用清水工艺砌筑,经人工创意组合,或出挑、或镂空、或平拱、或圆券,诠释了自然传统与现代简约的艺术精华。

有了“红砖坊”成功的经验,公司在后续的“万和堂”和“红砖楼”项目中又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此时全国治理污染力度加大,重污染的工业炉被停产,成了废弃物,已生产出的耐火砖经粉碎重新加工烧制,与传统黏土砖有异曲同工之妙,质感更好,经过施工精致组合,获得了非常精美的效果。

红砖吸水性和透水性能较好,利用这一优势,在设计“红砖坊”及“万和堂”项目的空调制冷系统时,末端采用地盘管循环辐射冷量,楼板通过保温、防水等技术措施处理后,不再向下产生冷凝水及渗透,红砖作为装饰层可吸收地盘管上部因热桥产生的凝结水,保持面层干燥,不打滑。当室内空气较干燥时,砖吸收的凝结水又重新蒸发,有效地调节了室内湿度,保证了直接使用地下免费冷能源,且地盘管在空调系统中的冷量没有通过动力二次转换,直接排放,节约了空调运行费用。

黏土砖为重质材料,导热系数较大,有较好的蓄冷热功能,利用这一特性,“红砖坊”采用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减小对空调制冷的依赖。在炎热的夏季夜间,房间的窗户开启,凉爽的空气穿堂而过,砖墙、砖地面和混凝土梁、板、柱外表面与空气冷热交换,共同将空气中的冷量吸收储存起来;白天窗户关闭,当室内温度升高时,蓄藏在重质材料中的冷量缓慢释放出来,平衡热量供房间使用,昼夜往复循环,就有效地降低了夏季的室内温度。在寒冷的冬季,采暖设备运行需要消耗电力,“红砖坊”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在夜间开启使用地源热泵,释放的热量由红砖砌筑的墙体、地面及混凝土浇筑的楼板、梁、柱吸收储存;白天蓄存在重质材料中多余的热量,随着室内温度的降低而缓慢释放出来,供给房间,有效地利用了谷期电能,间接地节约了能源,也降低了运行费用。

“万和堂”还把室内的红砖装饰连同梁、板、柱作为被动式太阳能供热的储能体,日间吸收蓄存太阳能,夜间,随着室内温度降低,储存在墙体、梁、板、柱内的余热缓慢地释放出来,平衡房间热量。

“红砖坊”“万和堂”“红砖楼”,其不同于传统红砖建筑的风格,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有了这几次成功的实践,我们团队在“静海第六中学”和“静海模范中学”方案中就有了放飞的胆识,设计时大胆地将红砖砌筑的精华巧妙地与建筑柱式、檐口、饰面结合在一起,项目建成后得到校方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2019年,我把“万和堂”与“红砖坊”的400多幅照片结集为《红砖建筑》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业界和读者的支持。在家人、同事们的鼓励下,我又从“万和堂”与“红砖坊”“红砖楼”“静海第六中学”“静海模范中学”的照片中精选400幅,汇集一起,并以《红砖建筑实录》为书名,结集付梓。入集照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红砖建筑的艺术精华,诠释了绿色理念与建筑的和谐统一,重塑了红砖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这些建筑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指导都寄托了自己一定的心血。

这本书得到大女儿刘芳的鼎力支持,她绘制插图,编辑、修改照片,整理文稿,与我共同完成了这部作品。

因为有我引以为豪的团队,才能把我的想法、理念变成现实,公司设计、监理、管理团队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还有出版社的编辑们的精心策划,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书中照片谈不上摄影作品,构图、用光还存在缺陷,文字、词作限于自身水平,难免存在错误,恳请同行、读者批评指正。

刘存发
辛丑谷雨于华厦万和堂 TejQTwHf0t5SECPoaS0qLllFI29VdJrgdbrs/FIukhxxO3yJIOuEnPM8QkVQ+7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