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2016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绿道系统,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此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也提出,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多措并举推动绿道建设。

湖北地区提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战略,到 2020 年,已建成沿江森林生态体系,建成绿色通道 3 000 千米,有效保护 668.47 万公顷现存天然林;林地保有量将达到 860.67 万公顷,林业系统国家级保护区总数达到 18 个,湿地面积保持在 144.5 万公顷以上,林业总产值达到 5 000 亿元,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 16 万公顷。随着武汉东湖绿道的建设,其他地级市也相继开始绿道建设,绿道作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网络,为整合自然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乡土保护促进旅游产业提供发展机会,并推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交流与协同发展。自 2019 年起,山东省开展“全省绿道建设三年集中行动”,各县(市、区)每年建成不低于 10 千米长度的绿道,到 2021 年年底前,全省力争建成绿道 5 000 千米,初步构建全省绿道主体框架;到 2025 年年底前,基本建成有机串联全省内主要公园绿地、山体、海域、河湖水系、生态区和历史人文空间的全省绿道网络系统。自 2017 年起,上海市连续三年将绿道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以每年建设 200 千米的目标推进,如新江湾绿道串联了城市生态走廊、公园、文体中心等重要的公共空间,形成了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生态廊道。福州市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按照环城达山、沿溪通海、绿道串公园、顺路联景点的思路,建成滨河绿道 400 千米、山地绿道 175 千米、市民家门口的串珠公园168 个,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高达 91.4%,实现了“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绿道工程建设标准,推动形成连接城市生态要素的绿道网络,引导各地依托绿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参与活动,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城市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国相继出现绿道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绿道的出现让城市出现了“绿链”,可以有效保护河道,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绿道包含多种形式,如滨水绿道、城市林荫道、郊野生态廊道,从欧美国家最初的绿道形式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的林荫带到以绿化结合休闲娱乐的维护型绿道到集绿化、生态保护、游憩为一体的复合型绿道。绿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产生了很高的价值,绿道的价值通常可分为两方面: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包括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视觉方面的美观,经济价值包括土地利用、市场需求等。从景观学和环境保护学来看,绿色生态空间过于散乱对景观的空间格局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各个绿色散乱空间的整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之一。绿道能整合散乱的绿色空间,更好地产生景观效果,在满足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生活的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绿道能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集于一身,凝聚城市的特色和魅力,鼓励旅游业、商业的发展,为市民提供良好的锻炼、休闲的活动空间与场所,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绿道对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价值,拥有巨大的保护环境的效益,不仅服务于人类,也为动物提供更好的栖息地,提高地区物种的多样性。

作为城市滨水开放线性空间的绿道,是生态恢复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创新设计途径之一,既可以构建城市河道生态网络,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整合滨水绿地,完善配套设施,开发休憩空间,使城市分散的绿化空间得以连接起来,让破碎的景观斑块形成体系,为人们提供滨水休憩空间,进而丰富了人们的景观体验。 LKt/0QoA+WGqDlZNE/Q9dXO3qdirSPykFedmYxK43iFLjMxTups7L6o2fN38jJ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