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兰
前年上半年,因为得到了一段创作假,为了给手头的作品搜集资料素材,我忙里偷闲回了一趟老家。
虽说是家乡,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熟稔通达,所以从一开始,都是发小亚丁全程陪着我。
来回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安排上无须说很紧迫,实际上也就去了车田、板溪等几个乡镇。
选择板溪,原因之一是县上有位朋友小袁被下派扶贫,正在该镇的红溪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有这个“地主”的导引,事半功倍,无疑能给我的“寻访”提供一些方便。
红溪,是重庆酉阳县板溪镇的一个普通行政村,与渝湘高速公路、板溪轻工业园区相邻。该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在将近3000人口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属于贫困户。
出县城循渝湘高速向南,约10公里后下高速,过板溪镇,很快就抵达了红溪村。在村委会稍事休息,听了简单的情况介绍,一行人继续前往福广寨——发小亚丁眼里的“很好看的地方”。这片土地位处巴尔盖国家森林公园,紧邻县青华林场,不仅土肥水美,可种植花卉水果、蔬菜水稻等农特产品,更有近5万亩广大林地与草场,具备发展山羊、肉牛等养殖业的良好基础……
车行平稳,村道路面硬化不错,只是路宽近乎单行道,若遇车相向而行,错车会比较困难。不过据小袁讲,随着福广寨农旅开发景区的立项,村道的拓宽工程已列入规划,交通瓶颈问题不久将得到解决。
福广寨所在地属于红溪村6组,层层叠叠的老房子依山而建,是个聚居了几十户人家的大寨子,山后有小路通往县青华林场。寨子前面的山坳里有一坝平坦的水田,温煦的阳光下,稻谷长势甚好——小袁书记蛮有成就感地介绍,这是新注册成立的福广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现金付酬,吸纳村民就近务工种植的200亩生态稻谷。市场方面,公司已初步与重庆一家医院达成协议,建立了大米销售链。除此之外,公司还因地制宜,种植了辣椒300亩。
聊起近一年来驻村扶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小袁也不免有些感慨——
刚来红溪村时,尽管按照县上要求坚持吃住在村,与村民打成一片,但扶贫工作到底从何入手,他还是觉得心中无数。“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尽快摸清村情,他与驻村队员一起,费时一个月对10个组进行认真调研,确认了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足:红溪紧靠县城、工业园区和渝湘高速,交通便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与青华林场面积广大的森林相邻,具备种养优势;秋季有丰富的红叶资源,可开发打造乡村旅游……而有碍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部分干部群众发展意愿不强,信心缺乏,尤其是思想观念亟须更新。
凭借深入调研掌握的情况,他们理清了工作思路:首先通过学习,增强村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脚踏实地的脱贫规划,转变部分村民无所作为的思想,提升大家的精气神。而后多次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梳理出各类问题数百个,有的放矢逐一制定落实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领导,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
驻村工作队重点推进“到户产业”发展,确保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
围绕居住安全,落实住房保障政策:抓C、D级危房、异地搬迁和“一房五改”,共改造C、D级危房18栋,整改破旧房251栋,9户异地搬迁人家住房全部竣工入住。
开展健康体检和医生签约上门就诊服务,解决困扰村民的医疗健康保障问题,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国家医保政策。
贯彻“两免一补”教育扶贫政策,确保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上、有书读,做到全村无一人辍学、弃学。
将低保、养老保险等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对优抚对象、独居老人、低保户、五保户、孤儿等7类重点人群进行兜底。
科学扶贫要从根本上抓起,那就是让乡村跟市场发生有效联结,自身具备造血功能。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提振个体/家庭经济外,着眼长远规划布局村级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也必不可少。为此,红溪村以“党支部+公司+实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创办了福广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引导23户贫困户将扶贫小额贷款350万元入股桃花源实业公司,参与利益联结。
因地制宜发展油茶、青花椒、中蜂、山羊等特色产业,鼓励农户参与,促进农民增收。红溪村现已创办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各3个,由此带动养殖大户45户、种植大户65户、养蜂大户15户,目前有存栏山羊2500只、存栏肉牛450头,种植烤烟、油茶、青花椒共6500亩,预计今年农民人均收入可达到8500元。
乡村脱贫致富,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目前红溪村已完成7、8组4公里路面的硬化,1组村公共服务中心1.5公里铺上了沥青,在9大片区修建水池3座,安装饮水管道5000余米,让9、10组100余户群众吃上了放心水。
通过扶贫工作队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板溪镇红溪村脱贫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红溪人正继续迈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福广寨景区建设应该是重头戏吧?”我向小袁发问,“搞农旅开发,红溪村有没有自己的特色或优势?”
“是啊,这就要说到小有名气的板溪红叶了。”小袁答,“你可能有所不知,近年来,我们这儿的红叶可是火了一把。”
发小亚丁接过话头:“有人把板溪红叶跟巫山红叶相提并论——客观地讲,无论名气还是规模,我们都没法跟别人比——但板溪红叶也有小而美的好处。再则,红叶景观只是农旅开发的一部分,还可以有休闲度假餐饮住宿配套项目,让游客留得住,有的玩。”
小袁说:“板溪红叶景区确实比较小众,需要拓展规模,增加景观数量,才能吸引外地游客。不过这里还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山羊古寨,数百亩别具特色的山羊梯田,更有开发中的叠石花谷景区。看完红叶,游客们还可以去观赏叠石艺术、巫傩文化展示和上千亩乡村艺术花卉和景观草坪,那里种植的粉黛乱子草漂亮极了,就像大片大片粉色的云——这种来自北美的草本植物,据说是今年秋季最火的网红草。”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板溪镇所属的山羊和红溪村有规模可观的红叶资源,以国内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黄栌树为主。秋季昼夜温差达10℃以上时,卵圆形的黄栌叶就渐渐由绿变红,色彩鲜艳夺目。据小袁介绍,山羊景区已经基本打造成型,新修了公路和景区栈道,红溪村还在拟开发状态。这一带的海拔大约在1000至14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超过80%,黄栌树与常绿林木混生,高处的黄栌树数量明显多过常绿树。深秋时节,最先由绿转红的是山顶的树叶,而后逐渐向下浸染;从山麓往上,则是由红绿叶混杂到以红黄叶为主。当一片片缀满枝头的红叶,一株株布满坡岭的红树在群山间如火焰肆意燃烧时,那铺天盖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唯有绚烂壮观一词差可形容。
“真可惜你来得不是时候——如果是在10月份的中下旬,”发小亚丁有几分遗憾,“我们就可以去山羊寨那边,看漫山遍野的红叶了。”
小袁说:“那还不容易吗,等到了秋天再来嘛。如今的交通这么方便,有高速有火车,随便抽一个周末就能够成行。”
说的也是。回想起二三十年前的小河(乌江)流域,真的是山高谷深,水急滩险,交通极为困难。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从重庆乘船循长江顺流而下,在巴国故里涪陵换乘小火轮上溯乌江,经武隆、彭水、酉阳三县,去往天远地僻的“边城”秀山,不过六七百公里的路程,竟然需要颠簸长达三个昼夜。有两句在当地流传甚广的民谚曰:“养儿不用教(读一声),酉秀黔彭走一遭。”由此可见渝道之难并不下于蜀道,更何况当时的物质极为匮乏,人们普遍生活在连温饱也不易得的贫困状态中。
只不过那年秋天,事务缠身的我并未能如愿再回一趟酉阳。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拜信息时代图像撷取仅需举手之劳,资讯传输亦是随时随处都可达成之赐,到了11月初,小袁和亚丁分别发来一份电子邮件,内容皆是打包压缩的若干幅新拍摄的红溪山羊村寨和景区红叶照片。由是,我的遗憾暂时得以弥补,我的好奇心得以满足。或许读到这篇文字的朋友也有一睹为快的意愿?那我就不一个人私藏独享了,选一组图随文发出吧,请有兴趣的读者们自行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