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借刀杀人,老四巧除异己

朱允炆当上皇太孙之后,朱元璋又任命冯胜和傅友德为太子太师,蓝玉为太子太傅,这三个当时明朝最重要的武官,都被拉到了朱允炆的身边。

遗憾的是,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这三人都永远倒下了。试想一下,如果这三位中有一个能在靖难中跟朱棣对峙,就都够四皇子喝一壶的。

蓝玉作为徐达之后的明朝第一武将,捕鱼儿海一战立下了不世之功,声望从此达到了顶点。然而,辉煌不过持续了五年,朱标刚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的第二年,他就倒大霉了。

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蓝玉就遭到了灭顶之灾,不仅以谋反大罪满门抄斩,牵连进来在黄泉路做伴的人更是有一万五千之多——也许说明了蓝玉平时的人缘相当不错。

根据《明史》的说法,在随后两年内,冯胜和傅友德也先后被赐死。这样,明初的开国名将们,就像《红楼梦》中的经典台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三位名将特别是蓝玉之死,与朱棣到底有多大关系,现在已经成为永远的谜,因为相关的史料已经被销毁。我们只能说,蓝玉的死,朱棣是有一定嫌疑的;冯胜、傅友德的死,朱棣是受益很大的,仅此而已。

朱棣的运气也忒好了。

蓝玉案是朱元璋在世时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清洗运动。传统的观点,说是为太孙朱允炆继位扫清障碍,这个结论显然经不起推敲。

蓝玉是什么人?他是常遇春的内弟,太子朱标正妃常氏的舅舅,虽然朱允炆不是常氏所生,而是吕妃的儿子,但蓝玉和朱标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1369)就去世了。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为了显示自己对当年结拜兄弟的感情,不仅把常遇春封为开平王(大明第一个封王的异姓,当然活人是不能封的),而且要朱标娶开平王长女为正妻。当时朱标已经有了一个妃子,但并未生育,有传言说是妃子的问题。果然,婚后第二年,常妃就为朱标生下了长子朱雄英。

因此,蓝玉也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保护外甥的责任。也就是说,蓝玉这个武夫,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太子党。太子死后,又成为顽固不化的太孙党。朱元璋留着他,为朱允炆保驾护航不行吗?

史书上说,蓝玉“长身赪面,饶勇略,有大将才”。徐达、李文忠先后去世,冯胜又被拘押,蓝玉当仁不让地成为武将中的第一人。据说朱元璋非常欣赏蓝玉,后者因此居功自傲,行为不端,豢养多名家奴和义子。

《明史》还给蓝玉安了一大堆罪证,反正人已经被杀了,死无对证:

第一,不尊重农民:强占东昌民田,当地御史过来劝阻,居然把御史打跑了。

第二,猖狂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北征胜利后,带兵回喜峰关时已是深夜,当地驻军不给开门,居然攻打自家城门。

第三,破坏太祖的民族团结政策:发现自己抓获的元主妃年轻貌美,就强行霸占,元主妃因此含恨自尽。

第四,壮大自己的势力: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培植自己的势力。

第五,心直口快,不懂得含蓄:朱标死后,被封为太子太傅,位列冯胜、傅友德之下,这俩是太子太师,他大为不满,“我不堪太师耶”。

蔡东藩先生为蓝玉写了一首诗,抄录如下:

功狗由来未易全,
况兼骄恣挟兵权。
朱公泛棹留侯隐,
毕竟聪明足免愆。

还是蔡老看得清楚,有再多军功,在朱元璋眼里只是一条狗。不过,要让蓝玉学习陶朱公范蠡和留侯张良,也太强人所难了,他连韩信的眼光和能力都没有。

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突然弹劾蓝玉谋反,蓝玉随后被抓——要谋反的人,临死前居然不反抗,乖乖就擒。抓捕他的公文上说,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阴谋造反,想趁皇帝出巡时起兵。

在最短时间内,这些罪犯及他们的九族,都遗憾地进入了大明帝国的死亡名单。前后被杀的人有一万五千之多。这些人的名字被列入了《逆臣录》,永远受到谴责与唾骂——活着被收拾,死了也不得安生。

据查继佐《罪惟录》记载,蓝玉在伏诛前大喊:“朱公谓天下已定,何不留一二防不测乎?”如果事情属实,那可真叫一语成谶。

有一句话叫杀鸡给猴看,传言朱元璋杀蓝玉时,还特意把冯胜和傅友德两位老朋友专车接到南京,让他们见识一下自己是怎么消灭叛乱集团的,领教一下造反派的下场是什么。这老哥俩被吓得够呛,赶紧表示坚决拥护朱元璋的英明决定,坚决批判蓝玉的反动行径。

在随后的两年内,两人也很识趣地都死了,真相扑朔迷离。但张岱的《石匮书》中,居然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朱元璋宴请大将,分给傅友德的一盘蔬菜没有吃干净,勤俭节约的朱元璋非常恼火,训斥一顿并说:“把你的两个儿子叫来。”就像之前一样,这位战神领命出门,也不问原因。

不大工夫,傅友德就回来了,还浑身血迹。难道让人行刺了?而且,两个儿子并没有带来,就这效率?不过,老将军把手里的东西往地上一扔,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呆了,如果现场有传菜的宫女,准得把盘子摔个粉碎。

那是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是傅家两个儿子。朱元璋大怒:“你怎么忍心下手?”(我杀遍全中国,却一个儿子都舍不得杀!)傅友德毫不客气地答道:“你不是想要我父子的人头吗,都给你!”说完抽出了匕首。

别以为老将军会行刺皇上,他只是抹自己的脖子,下去陪两个儿子了。朱元璋没有宽恕的意思,还将傅家子女亲属发配到最荒凉的辽东和云南,以示警诫。

这个故事可信度极低,但张岱居然一本正经地将其收录在自己的代表作之中,还当成正史描述。只能说,大明的文人才子,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成见实在太深了,之后,这种成见显然也用在了朱棣身上。

蓝玉一死,朱元璋高兴了,总算把这个不安定因素铲除了,大明江山更安全了;北元的残余势力高兴了,杀人狂一死,我们多活几年的小小愿望就可以实现了;小帅哥李景隆(李文忠长子)高兴了,大将军的位子,名将二代里面最有希望的就是自己了;担任兵部尚书的文官高兴了,少了难说话、不好伺候的大将;大明百姓高兴了,百姓的好皇帝朱元璋,惩治不法分子,真是一点都不手软啊……

但最高兴的还不是他们。

喜讯传来,朱棣与道衍哥俩,估计会在大庆寿寺的某个密室里痛饮,心照不宣地幸灾乐祸。但这个时候的朱棣,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非搞靖难不可。

征讨纳哈出一役,朱棣跟随冯胜出征,但主要还是留在大营中做后勤,后者为了保障四皇子的安全,并没有让其出战。而蓝玉作为先锋,雪夜入庆州杀出来的战绩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原来常遇春的这个小舅子能够当上大将,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出身。

朱棣对蓝玉的军事才华当然非常佩服,但也不敢和他走得太近,一来蓝玉是太子的人,自己不能有拉拢之嫌;二来也不希望让父皇生疑。

蓝玉从辽东班师回京,途中在北平休整,见到朱棣时,他特意送上几匹非常名贵的蒙古战马,希望和朱棣套近乎。

朱棣这时候就体现出自己圆滑的一面了。他首先表示感谢,装模作样地说了一大通客套话,然后客气地回绝道:“马未进朝廷,而我先受献,显得对父皇不够尊重,还是请蓝将军将马献给父皇和太子殿下吧。”

蓝玉回到南京,立即去见朱标。

他说:“我看燕王在他的封国,举止行动就像一个皇帝。我又听会看地气的人说,燕地有天子之气,希望殿下事先预防,对朱棣留一手!”

太子一向仁慈厚道,劝蓝玉说:“不会吧,燕王对我很尊重啊,肯定不会有这种事。”

蓝玉急了:“殿下对我非常照顾,所以我才把掏心窝的话说给你听,希望我说的话会落空,不然它变成事实,那可就太晚了……”

太子乐了:“舅舅您太过虑了,四弟和我手足情深,他不会的。”这样一说,倒显得蓝玉像是搬弄是非的人了。

朱标平时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两人的这番谈话,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让老四知道了。朱棣因此非常讨厌蓝玉。

燕王回南京述职,与朱元璋单独会谈时,不失时机地提醒父亲:“在朝廷中有一些被封了公侯的人,纵恣不法,将来恐怕尾大不掉,应当妥善处置……”虽说点到为止,滴水不漏,但朱元璋是何等聪明的人,知道他指的肯定是刚刚封了凉国公的蓝玉。

“凉”这个字,让人听着就觉得有点怪怪的。据说朱元璋本来想封蓝玉为梁国公,但为了提醒他做事收敛,不要让自己心凉,特意想出了这个主意。但蓝玉这个粗人,体会不到朱元璋的苦心。

明朝大学者王世贞认为,蓝玉被控谋反和被处决,燕王要负主要责任。这个观点并非毫无依据,三大将领的非正常死亡,与朱棣似乎都脱不了干系,而正是因为他们的缺失,才使得在靖难之役中,军事才能并不算极其出色的朱棣,没有真正的对手,可以凭借八百壮士起兵,一举而定天下。

但是,蓝玉之死,显然不是朱棣能够左右的,在朱元璋面前说过蓝玉坏话的人,没有上千也有上百,而朱元璋并不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他之所以清洗蓝玉势力,也是为了捍卫朱家政权。

与朱允炆争夺皇储的斗争,朱棣暂时失利。但是,他却成了蓝玉案的最大受益者。三大威胁都被清除,朝廷中已经没有能让朱棣害怕的将领了。

那么,朱元璋对朱棣还有什么期望呢? yDdHyBhVj9qF7vZEU7dHEnm7zBcb50J3KcS2p0zTeeQ/HijgWPM4mNSD2Uq5O+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