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大意失荆州,天朝付出惨重代价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安南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在秦皇嬴政的安排之下,大将屠睢和赵佗统领号称五十万的庞大军队,向楚国南部的百越部落发动攻势,并在这片广阔领域设立了桂林(今广西大部)、南海(今广东大部)和象郡(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三郡,实行直接统治。正是从那时候起,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都成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我们今天再看历史,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豪迈气魄。可惜,大秦帝国如同流星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划出一道无比耀眼的光芒之后,就急速地消失了。

秦朝灭亡前后,南海郡尉赵佗趁机兼并了桂林和象郡,建立了一个地盘不小的南越国。汉朝建立之后,赵佗迫于其强大,被迫称臣纳贡,成为“外藩”,但事实上一直保持着独立。到了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发动了对南越国的战争,次年将这一区域重新纳入汉朝版图,并设立了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交趾就是原来的象郡。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中原王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算经历了五胡十六国混战的大破坏、两晋南北朝争斗的大分裂、唐末藩镇割据的大动荡,但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越南中北部从来就没有独立过,一直为汉族王朝牢牢控制。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朝廷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为岭南五管之一,治所在宋平县(今越南河内)。这正是“安南”一名的由来。

可惜唐朝灭亡之后,中华大地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越南地区也出现了吴权、十二使君、丁部领和黎桓等分裂势力。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李公蕴统一了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建立李朝,定都河内。其实,他是个如假包换的汉人。皇祐六年(1054),李朝正式定国号为大越。自身麻烦不断的北宋王朝,已经无力甚至无心收复这片固有领土。

南宋淳熙元年(1174),孝宗朝正式承认了大越的宗藩国地位,并封其国主为安南国王。不久之后,陈氏取代了李朝。忽必烈的蒙古铁骑轻松踏平大理,却在安南的激烈反抗面前碰了钉子,三次用兵都未能得手。可以想象,大越的子弟兵有多么凶猛了。

明朝建立以后,安南效仿朝鲜,定期向天朝纳贡,随后被朱元璋列入了永不征讨的大名单。当地官员和百姓,似乎也可以安享独立了。但历史的剧本,从来不会按照少数人的意愿书写。

就在朱棣起兵靖难之际,千里之外的安南国也发生了一场政变。建文元年(1399),陈朝权臣黎季犛杀害国王陈日焜,控制了整个国家。随后这个篡位者更名胡一元,自称是舜帝后人胡公的后代,改安南国号为大虞,年号元圣。过了不久,黎季犛传位于次子胡汉苍,并自称为太上皇。

朱棣登基之后,胡汉苍派使臣到南京上书请封,自称是陈氏之甥,为众所推,暂理国事,并发誓永远效忠大明,“有死无二”。朱棣不知内情,正式册封这孩子为安南国王。

朱棣的施政重点一直在北方,安南从来不是他重点关注的区域。但一起意外事件,却让这一切完全改变了。

永乐二年(1404)正月,安南国大臣裴伯耆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南京,见到了朱棣,这位陈朝的老臣跪在殿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陈述了胡氏父子过往的种种恶行,最后,他慷慨陈词:

“臣不自量,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鸣阙下。伏愿意陛下能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荡除奸凶,复立陈氏。臣死且不朽!”

他的一番表白固然感人,但朱棣也见过太多风浪,怎么可能这样就轻信。

八月,又有一位年轻人来到南京,跪在了奉天殿下。他一张口,满朝文武就炸开了锅。

“在下陈天平,故安南国王之孙。”

随后,陈天平声泪俱下地向皇帝陈述了陈朝被颠覆的内情。朱棣震惊了,他不太相信,胡氏家族敢于如此冒犯天威,欺骗宗主国皇帝。这事情如果属实,无论如何,也要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

但朱棣对于这个自称国王亲属的年轻人,也没有马上承认,而是在等一个契机。

转眼就是第二年元旦,安南朝贡的使臣自然要来到南京,向天朝祝贺新年。不过,朱棣给他们安排的任务,却让这些人非常意外。

朱棣指着坐在一边的陈天平问道:“这个人,你们可曾认识?”

几个人一看,互相交换了眼神,随后,步调一致地做出了反应。

这些岁数一大把的使臣,当他们认出比自己小很多、早就失去高贵身份的陈天平时,立即跪倒在地,磕头行礼,口称殿下,甚至还当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什么都不用再问了。朱棣确信,陈天平没有欺骗自己,他真的是安南的王位继承人。

作为这个南部国家的宗主,朱棣当然有义务维护其繁荣稳定。既然胡氏政权是篡位而来的,那必须得让合法的继承人重新上台。

朱棣立即向胡氏传旨,责令他们给自己一个合理解释。很快,对方的上书就送到了南京。

胡汉苍在上书中,做了一番深刻的检讨,说自己也在一直寻访陈天平的下落,现在能找到真是太好了,恳请天朝送陈王回国,主持朝政,自己愿意当一名小官,效忠陈王。

朱棣一看相当满意,吩咐大理寺少卿薛品为特使,护送陈天平回国继位,还准备把胡汉苍封为国公,从安南划出一些州府,让他世代统治。不过,朱棣对于胡汉苍的表态,不是完全放心,他下诏给广西将军黄中、副将吕毅,任命两人为副使,责令他们率领五千精兵,一路保护陈天平和天朝特使的安全。

有些读者就不明白了,送一个陈天平,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后来发生的事情说明,这五千人还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时光如梭,永乐三年(1405)三月,黄中和吕毅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南京,见到了日理万机的永乐皇帝。当二人跪在阶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述自己的遭遇时,朱棣听着听着,却罕见地发怒了:

“来人,把这两人推出去,斩了!”

大臣们赶忙跪倒一片,为这俩将军说情。朱棣总算没有当场杀人,但还是控制不住情绪,指着黄中和吕毅一顿痛骂。

究竟是什么事情,能让朱棣如此暴怒呢?

那绝对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无人愿意提及的耻辱。堂堂的大明五千兵马,在即将进入升龙城(河内)时,在郊外中了埋伏。

这一场战斗杀得天昏地暗,从朝阳初上一直杀到日落西山。黄中和吕毅没想到,胡氏父子居然敢在此设伏,更没有想到,安南人打起架来也不含糊,让明军损失不少。当喊杀声渐渐停息之时,两位主将长出一口气,却发现了一件更可怕的事情:陈王不见了!

两人立即组织寻找。到了夜幕完全降临之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士兵们终于把陈天平和薛品找到了,不过却是两具血淋淋的尸体!

陈天平被杀,薛品被杀,千余名大明士兵被杀,而作为主将,他们两个倒有脸活着回来!朱棣能不生气吗?

朱棣怒不可遏地说:“这么一个小国,居然敢欺负天朝。这要是不打,养兵何用?”当时,成国公朱能正好站在皇帝面前。朱能一听,马上跪下磕头:“这些逆贼真是罪大恶极,天地不容。臣等请仗陛下天威,一举消灭他们!”

安南人不知道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居然连天朝特使都杀,这无疑是对大明的宣战行为。别说武将个个请战,憋足劲想在安南大杀一场,连一贯喜欢对外息事宁人的文官们,也对这样的挑衅看不下去了。

不过,朱棣的备战并没有得到朝中大臣的一致拥护,也有一些反对声音。更令朱棣痛心的是,太子朱高炽也认为劳师动众,去征讨一个高祖定下的“不征之国”,有些得不偿失。解缙也反对南征。

对此朱棣坚决出兵。如果这样的奇耻大辱都不报复,那周边的小国,一个个是不是都要有样学样啊?他还让解缙起草檄文。

胡氏父子也不是傻瓜,当然清楚和大明作对的后果。从杀掉陈天平之日起,这个国家就进入了紧急状态,全民皆兵,准备对付来自北方的复仇者。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时光就这样从指间悄悄地溜走,可传说中的大明大军,还是没有跨过边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难道对安南这片贫瘠、荒凉的土地,朱棣没有兴趣?

难道朝中反对声音太大,让他不得不推迟自己的行动?

难道安南人的好战传统、三败蒙古人的传奇经历,让永乐帝害怕了?

难道北边的蒙古人又闹事了,朱棣腾不出精力南征?

多少人猜中了开头,猜不中结局。他们知道朱棣一定非常愤怒,一定想血债血偿,但没有想到,朱棣的决心是如此之大。远在升龙城的胡氏父子收到探报时,差点儿没当场昏了过去。

出什么大事了? zzqZzlri2Wg7TVyYFgK8a8Um2Szv59bqDX0152F6SL3Y7S53pvs7R4fPsSPP6H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