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创设内阁,影响后世五百年

无论是推翻一个旧朝廷,还是建设一个新政权,光靠领袖是不行的,还需要无数精英的鼎力支持。都说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是人才,十五世纪又何尝不是呢?

别的不说,对待建文降臣和追随自己的北平老臣,朱棣并没有采取双重标准,这一点太难能可贵了。

对于选拔人才,朱棣很有自己的心得:

人君进一人退一人,皆不可苟,必须服众心。若进一人而天下知其善,则谁不为善?退一人而天下知其恶,则谁敢为恶?无善而进,是出私爱;无恶而退,是出私恶。徇私而行,将何以服天下?

朱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一项了不起的政治创新,深深地打上了永乐皇帝的烙印。

这就是内阁制。

朱棣二十一岁那年,朱元璋一手策划和导演了胡惟庸案,一气儿屠杀了两万多人,还把丞相职位废除了。老皇帝告诫子孙:“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真的是杀气腾腾,用心良苦啊!

其实,就在朱元璋废丞相的当年,他先是设置春夏秋冬四辅官,随后很快又设立了“殿阁大学士”的职位,帮助自己收读奏章,处理政务。办公的地点是三殿和两阁,即文华殿、武英殿、华盖殿,文渊阁及东阁。

朱元璋是何等精明的君主,本身工作热情又高,对别人的戒备心理又重,还特别看不起读书人,如此一来,这些大学士最多是相当于政务秘书,做点儿抄抄写写的工作,大事小事还得由朱元璋一手包办。

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他没有朱元璋的治国能力,既需要人帮忙,又不能违反朱元璋的规定,只能采取一些变通之法。后朱允炆颁布圣旨,把各部尚书由正二品提到从一品,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多的决定权。

朱允炆没有立丞相,但齐泰和黄子澄所做的工作,事实上就是以前丞相的工作,朱允炆把朝政放给齐黄二人之后,自己则和方孝孺一起研究更重大的决策,比如要不要恢复井田制、如何恢复,等等。

朱棣在南京称帝时,朝廷可用之人不多,很多建文朝老臣虽归顺,但依旧心系前朝。而朱棣也很清楚稳定压倒一切,对于归顺的建文朝官员,他并没有做出重大调整,原来的尚书还是尚书,原来的侍郎还是侍郎。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就要维持现状了。

朱棣知道,想要把朝政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破格提拔年轻人。

建文四年(1402)七月,朱棣刚占领南京城,在清洗建文余党、维护京城秩序的同时,还不忘颁布一道重要圣旨。这道圣旨,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以后三百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棣指示说,因为翰林院人员缺乏,要挑选一批有真才实学并且年富力强的学者,充任翰林。当时被选者有数十人,朱棣在其中挑选了七人,为他们在文渊阁安排了办公地点。

六部九卿高官的工作地点都在皇宫以外。除非上朝,这些人轻易见不到皇帝,也没有同万岁爷直接联系的通道。但文渊阁就在皇宫里面,位于午门的东南角,归内务府管理,因此设在这里的办公场所就又多了一个名称——内阁,被有幸选中的七人就成了内阁大学士。

当然,朱棣的这个举措,无疑是有延续性的。朱元璋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朱允炆事实上恢复了宰相制,而朱棣则在前两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切实需要,实施了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

相比朱元璋时的那些“抄写员”,如今的这些大学士不仅要处理政务,还要参与到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

此后两百余年的时间里,在整个明代,内阁都是朝廷最重要的中枢机关,从中走出了许多让我们耳熟能详的重要人物。

历史不会忘记这七个人的名字,他们是解缙、黄淮、胡俨、胡广、杨子荣、杨士奇和金幼孜。其中,年龄最大的胡俨不过四十三岁,与皇上同龄;最小的杨子荣只有三十二岁。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朱棣在位二十二年里,只选用了这么七个大学士。除胡俨在永乐二年(1404)调任国子监祭酒,其他人都在内阁任职了多年。

杨子荣、杨士奇与后来进入内阁的杨溥,组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杨内阁”。在朱棣死后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统早期,他们一直得到皇帝的极大尊重,一定程度上掌控了国家核心权力,为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政治大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没有“三杨”打下的基础,就不可能出现张居正这样一言九鼎的权臣。

必须指出的是,这七人之中,没有一个是朱棣从北平带过来的亲信。事实上,他们都在朱允炆那里领过俸禄,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有对主子不忠的变节行为。常言说,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今天能背叛建文,难道明天就不会出卖永乐吗?

可朱棣似乎并不担心。对于这些年轻人,朱棣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七位阁员全部来自南方。其中,杨子荣是福建建安人,黄淮是浙江永嘉人,其他五人全部来自江西。杨士奇是泰和人,金幼孜是新干人,剩下的三人,则又是真正的同乡,都来自吉安府吉水县。吉水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乡,是人才辈出、人文荟萃的一方热土。“朝中半江西,翰林多吉水”,一点儿也不夸张。

这七人之中,自然也需要一个领袖人物,这个人必须有过硬的才学、超高的人气。因此,黄淮只当了三个月,就被撤职了,才不配位嘛。

幸运的是,大明历史上的第二任首辅,绝对称得上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才情超群。

此人是谁啊? 258kiTxfo7strGXOrc/0GvMJO1isPqREgHDdA+36npE/de7CvoyT/ed75oqZ+M8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