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三十不获”,为什么一炮走红

朱棣的第一次亮相相当给力,在父亲朱元璋那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这一仗尽管难度并不大,但却至关重要,影响深远。他不仅打败了蒙古人,也打败了三哥朱棡。

有的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却只能为世界留下一次次的平庸记录,还记吃不记打,这是能力问题;有的人头一回上战场,就让对方小兵的冷箭给射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是运气因素。一个成功者,能力与运气缺一不可,都非常重要。而我们的男一号朱棣,恰恰这两点都不缺。

朱棣三十岁之前的表现堪称平庸,但在三十一岁这一年却一战成名,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他不仅是个出色的将领,更是一位天才的领袖。他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收降了北元高官,带回了不少战利品,而是他展现出了对战争进程超凡的驾驭能力。

朱棣第一次独立带兵作战,却表现得相当老练沉稳。做事有章法,不急不躁。大军出关,先派出探马,探听敌人位置,而不是贸然行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士气。

他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进军敌营途中遭遇暴风雪,很多人打退堂鼓,他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主张,得以出奇制胜。

他明白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知道用武器不能解决的问题,用谈判可以解决。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消灭乃儿不花,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胜利,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给父皇留下的印象深刻。

他注重信用、不搞阴谋,在把乃儿不花带到自己大营招待之时,没有趁蒙古人群龙无首时搞袭击(其实这也不是多见不得人的事),这更让对方能死心塌地地投降。

他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因此在军队中有很强的认同感,他重视细节、演技逼真,让蒙古人感激涕零,真心投降,而不是像蓝玉一样,硬要把自己的脏衣服往人家身上披。细节决定成败,朱棣做得相当到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雄心,从零开始。南京皇宫的竹林中,有过他苦练武功的身影;凤阳郊外的山路上,有过他长途跋涉的记录;忽必烈当年居住的皇宫里,他秉烛夜读,学习兵法战略;关汉卿曾经生活过的小巷中,他微服私访,了解民生疾苦。

朱棣这一次,看似一鸣惊人,但成功的背后,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与付出、坚持与执着。

正因为朱棣的表现如此完美,朱元璋才会看在眼里、喜上心头,知道老四很有自己当年的神韵,才会很自豪地夸奖一番。

朱元璋不光口头表扬,还给了物质奖励。他奖励给朱棣一张面额一百万两的宝钞,这些钱的购买力约合今天的人民币一亿元。据说这宝钞本是皇上想奖励给朱棡的,但老三却无功而返,白白浪费了国家无数粮食,当然不能奖给他了。

由于朱棣大获全胜,这一年闰四月,各王府及百官向朱元璋进《贺平虏表》,为皇帝歌功颂德。作为此次胜利的操盘手,朱棣当然也在朝中赢得了相当高的声望。

第二年春,朱棣再次出征,他在傅友德的配合下,顺利击溃了蒙古将军阿失里的军队,虽然没有能抓获敌方主将,但依然歼敌数千,并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他的声望进一步上升。

在以后的岁月里,朱棣驻扎在北平,风里来雨里去,为大明王朝看守着北大门。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击在前;在营帐中,他爱兵如子,嘘寒问暖。对北平百姓来说,他是胜利的化身;对蒙古贵族来说,他则是噩梦的代名词。

朱元璋很快就要进入古稀之年,活一天少一天了。他知道,让老四在北平戍边,让老大在南京监国,自己就会很轻松,可以安安稳稳地享福。不过,让人感到有点不公平的是,这位皇上欣赏老四,却从来没想过让他代替老大。当然朱标做得还是不错的。而他对朱棣,根本就没有动过那样的念头。

那么,朱棣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 lO3iMtPJO3fkp2vYGh8jvUeEcneoTG+8nncFfwrG6z6JmaqWUeSe3xwI73jkaB6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