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常用的耳穴操作方法

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耳穴操作法有毫针法、埋针法、压丸法、放血法、耳灸法、注射法、磁疗法、按摩法等多种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耳穴毫针法

(—)针具及器械

毫针是用金属制作而成的,以不锈钢为较常用材料。其它辅助工具有75%医用酒精棉球,血管钳或镊子,耳穴探棒(可选用棉棒、针柄或大头针针尾),消毒干棉球。

(二)消毒

应用75%医用酒精棉球,由内至外,由上至下,擦耳郭进行消毒,尤其要注意三角窝、耳甲腔、耳甲艇、耳孔周围和耳屏内侧等部位的消毒;毫针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毫针。操作者手部也要消毒。

(三)耳穴探查

探测耳穴的压痛点,并应用耳穴探棒轻轻按揉一下,使之成为一个充血的压痕,以便于针刺。也可以在消毒前轻轻按揉耳朵,使耳朵充血。

(四)体位、进针、行针、留针、起针

采用坐位,精神紧张、怕针或病重体弱者,可选用卧位进针。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耳郭,中指上托针刺部位的耳背,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持针,在选好的穴位处轻轻快速进针。

进针的方法有捻入法和插入法。针刺的深度应视耳郭局部的厚薄、穴位的位置而定,刺入3~5毫米深即达软骨,不可刺透耳郭对面皮肤。刺激强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耐痛度而定,手法以小幅度捻转为主,角度为180°以内。若局部感应强烈,可不行针。

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时间,小儿、老年人不宜多留。

急性病证,可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证,每次用一侧耳郭,两耳交替针刺。

起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必要时再用2%碘伏棉球涂擦一次。

注意事项

1. 针刺耳穴,可能会有晕针现象,应注意预防。如已发生,要立即停止对耳穴的刺激,并让患者平躺休息。

2. 肢体功能障碍及扭伤、小儿脑瘫患者,在留针期间,应适当自行活动或被动活动关节,以起到行气、通络止痛的作用。

3. 针刺耳穴,疼痛感较重,应对患者做好思想工作,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耳穴埋针法

耳穴埋针法是指耳穴皮下埋藏蝌蚪式或揿针式的皮内针,可微弱而持久地刺激耳穴皮肤感受器,以达到调节中枢神经、抑制病理性兴奋灶的目的,适宜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操作方法

1 应用75%的医用酒精或2%碘伏严格地对耳郭各部进行消毒。

2 耳穴探查:应用耳穴探棒或2%耳穴探测仪测得所选耳穴的压痛点或低电阻变化点,并应用耳穴探棒轻轻按揉一下,使之成为一个充血的压痕,以便于针刺。

3 操作者左手固定耳郭,绷紧耳针处的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过的皮内针柄,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内,刺入针体的2/3,再用抗过敏胶布固定。若用环形揿钉状皮内针,因针环不易拿取,可直接将针环贴在预先剪好的小块胶布上,再按揿在耳穴内。

4 仅埋患侧单耳,每次埋针2~3穴,每天自行按揉3~5次,留针3~5天。若埋针处痛甚时,可适当调整针尖方向和深度;埋针处不要淋湿浸泡,夏季埋针时间不宜过长,埋针后耳郭局部跳痛不适时,需及时检查埋针处有无感染;若有感染现象,起针后,针眼处如有红肿或脓点,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注意事项

1.严格进行针具和耳部的消毒,预防感染。

2.埋针处如因疼痛而影响工作和休息时,可适当调整针尖的方向和深度。

3.耳部不要受潮、浸泡,夏季埋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天。如果患者所埋针的针孔附近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应当立即将针取出,并对整个耳郭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4.耳部皮肤有炎症、有冻疮者或皮肤对胶布过敏者,不适于应用本法进行治疗。

耳穴压丸法

耳穴压丸法,简称耳压法,指在耳穴表皮贴敷药丸、药籽、谷类等,予以按压,以达到激发经气、疏通脉络的目的。该法不仅有耳针、埋针的效果,而且简便、安全,不易引发感染,故深受欢迎。

(一)操作方法

先找准穴位,并压个凹陷作为记号,消毒后,操作者左手固定耳郭,右手用镊子取下一块粘有药丸的胶布,准确地贴在作有记号的耳穴上,按压数秒后,即能见到效果。若不见效,可调整位置或加贴对侧耳背相应处(此谓“对压”)。

(二)常用药丸种类及适应证

仁丹: 具有芳香醒神、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眩晕、神经官能症、中暑、高热、昏迷等。

六神丸: 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开音的功效。适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

喉症丸: 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的功效。适用于咽痛、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

冰片: 芳香开窍,善于走窜、入心。适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眩晕、心律失常等。

注意事项

1.防止胶布受潮和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如有对胶布敏感者,可加贴肾上腺穴、风溪穴。

2.夏天汗多,贴药2~3天为宜;冬天干燥,可贴3~6天。但耳郭有冻疮、炎症、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

3.侧卧时压丸处疼痛难忍者,可放松胶布或移动位置,即可缓解疼痛。

耳穴放血法

耳穴放血法是指用三棱针、一次性采血针或毫针等,对准耳穴浅表络脉进行点刺放血的疗法。

(一)操作方法

1 按摩耳穴1~2分钟,使其充血,严格消毒。

2 操作者左手固定耳郭,右手以三棱针或一次性采血针对耳穴或浅表络脉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10滴。

3 用干棉球稍加按压,胶布固定,防止感染。

4 一般2~3天1次,若是急性病,可每天1次。

(二)适应证

本法具有活血化瘀、开窍醒神、镇静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实证、热证和瘀血阻滞经络所导致的疼痛诸症。

耳灸法

此法是以温热刺激耳穴来防治疾病的方法。《黄帝内经》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云:“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操作方法
1温和灸法

选用艾条进行全耳郭的施灸,点燃艾条一端,对准耳穴,距皮肤2厘米左右处施灸,施灸时以耳郭明显充血、有灼热感为度。每次施灸3~5分钟,两耳交替进行,隔天1次。

本法适用于诸多病症。

注意事项

1.体质虚弱者不宜使用此法;孕妇、血液病患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2.本法操作时手法宜轻、浅、快,出血量不宜过多,挤出之血为暗红色、紫红色,但随病情好转,血色可变为红色、淡红色。

3.对耳背浅表静脉多次放血者,应先从远心端开始,切勿首次在中央施术。

4.操作完毕后,用消毒后的干棉球按压,切勿揉擦,否则皮下易形成血肿。

2线香灸

耳穴小但穴位集中。将点燃的卫生香对准所选的耳穴灸治,穴位不宜过多,以每次选取2~3穴为宜。通常以患者感到温热而稍有灼痛感为度,每次施灸3~5分钟,两耳交替进行,隔天1次。

本法主要适用于运动系统和脏腑疾病。

3灯芯草灸

将事先准备好的灯芯草剪成1厘米长,并用麻油浸泡。治疗时将灯芯草置于患者耳尖或其他耳穴,亦可运用小镊子夹持在耳穴上,用火柴点燃任其燃烧,待灯芯草燃尽,有时会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或者点燃灯芯草,对准耳穴,迅速点灸,听到一声清脆的声响,为1壮。每穴施灸1~3壮,两耳交替施灸,隔天1次。

本法主要适用于病毒性腮腺炎、结膜炎、咽喉炎、咳喘、小儿积滞、疳积、带状疱疹、小儿惊风、小儿夜啼等病症。

4苇管器灸

苇管器的制作:取成熟苇管,截取粗细两节,套在一起制成苇管器。粗段苇管长4厘米,直径0.8~1厘米,切成下鸭嘴形;再在其上放薄铅片以防止艾火烧坏苇管;细段切成长3厘米,直径0.6~0.8厘米。粗细两段苇管套接在一起,接口处用胶布固定,插入耳孔端用胶布封闭。

操作方法:将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或药艾绒放入苇管器内,点燃艾绒后,将苇管器插入耳孔内施灸,以耳孔感到温热为宜。一次灸3~9壮,灸患侧耳孔,每天1~2次。

本法主要适用于面瘫、耳聋、耳鸣、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病症。

5温针灸

待毫针针刺后,在针尾放置少许艾绒,并用手挤压使艾绒紧密地包绕在针柄周围,应用檀香或卫生香将艾绒点燃。每次艾绒燃烧约2分钟,每更换1次艾绒为1壮,每次灸3壮。

本法主要适用于虚寒证、风寒证。

注意事项

1.施灸时注意距离,以免灼烧头发。

2.施灸的灸量以耳郭潮红,稍有灼热感,但未起疱为度。如已起疱可涂抹药膏,以促进水疱自然消退;切勿将水疱刺破,以防感染。

3.再次施灸时,宜更换耳郭或耳穴。

4.精神紧张、严重心脏病患者及孕妇慎用耳灸法。

耳穴注射法

耳穴注射法,简称“穴注”,又名“水针法”或“小剂量药物注射法”,是指将刺激性小、对皮肤没有坏死作用的微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针尖和药物的协同作用,调整人体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操作方法

1 选择药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

2 皮试注射器,吸取所选药液。

3 严格消毒耳郭皮肤,一手固定耳朵,并将要注射的耳穴皮肤绷紧,另一手将针头斜面向下刺入耳穴皮下与软骨膜之间,抽动针芯,如无回血,方可缓慢地推注药液0.1~0.5毫升,以隆起如豆大或丘疹样的肿疱为准。

4 术毕,针孔处可有少许渗血或药液外溢,应以消毒过的干燥棉球轻轻压迫,不宜重压和按摩,以促进药物自然吸收。

5 注射患侧或双侧耳郭,每隔3天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1周后,可继续治疗。

(二)适应证

咳嗽、哮喘、瘙痒、淋病、高血压、心悸、失眠、胃痛、腹痛、痢疾、痹症、咽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扭伤、各种神经性疼痛、皮肤病等。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慎防感染。

2.准确了解药物性能、剂量、有效日期及禁忌证等,凡有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

3.首次使用耳穴注射者或年老体弱者,选穴不宜过多,药液剂量也应减少。

耳穴夹治法

耳穴夹治法是采用耳穴仪器的一对夹头,分别夹住所取穴位进行电刺激的方法。

(一)操作方法
1补泻方法

先将仪器的阳极夹头夹住主穴,阴极夹头夹住配穴。补法:电流强度弱(患者有似咬似抽、轻轻弹振的感觉),频率低(80~120次/分钟);泻法:电流强度强(以患者能忍为度),频率高(180~220次/分钟);平补平泻法:电流强度与频率均处于“补”与“泻”两法之间。

2治疗时间

每次30分钟,虚证者每天1次,或隔天1次;实证者,每天1~2次,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6天为1个疗程,休息2~3天后,再行第2个疗程。

注意事项

两个夹头切勿相触,否则容易排线,影响疗效和仪器性能。

(二)功用与适应证

本法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恢复机体平衡,适用于各种虚证。

耳穴磁疗法

耳穴磁疗法是以磁体产生的磁力线透入耳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操作方法
1直接贴敷法

采用医用耳穴定向磁珠贴压法,将磁珠粘贴在耳穴上,同时在该穴的耳背处再贴一粒,以利于磁力线集中穿透穴位,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适用于荨麻疹、扁平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2间接贴敷法

采用薄层脱脂棉花将磁珠包裹置于耳穴(塞在外耳道口)上,以减少磁珠副作用。适用于耳鸣、耳聋的治疗。

3埋针加磁法

先按埋针法把皮内针埋入耳穴,在针环上敷一粒磁珠,胶布固定,每隔3~7天更换1次。

(二)适应证

本法对腹泻、头痛、肋间神经痛、慢性肝炎、肝区作痛、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

1.有个别患者磁疗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嗜睡乏力,局部皮肤灼热发痒、起小疱或瘀斑,心悸,兴奋,失眠等症状,但一般短时间内会改善。取下磁珠后,症状即可消失,且不留后遗症。

2.初治疗时,磁体不宜过大过多。

3.孕妇,高热、急性传染病、血压高及支气管扩张等患者禁用此法。

耳穴贴膏法

耳穴贴膏法是用具有一定刺激性的橡皮膏贴在耳穴上进行治疗的方法。

(一)橡皮膏的性能和适应范围
1消炎镇痛膏

来源多,效果好,对幼儿尤为适宜。

2香桂活血膏

芳香味大,可疏通经络,适用于关节痛、腰腿痛,孕妇慎用。

3活血镇痛膏

刺激性大,渗透力强,脑血管病患者宜用,孕妇慎用。

4伤湿止痛膏

刺激性强,黏性大,适用于关节痛,孕妇慎用。

5其他橡皮膏

如关节止痛膏、麝香镇痛膏、虎骨镇痛膏等,均可选用。

(二)操作方法

1 清除耳部污垢,消毒耳郭,以利于粘贴和药力渗透到皮下组织,刺激耳穴,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目的。

2 将橡皮膏切成0.4厘米×0.6厘米的小方块,贴在耳穴上,压紧,慎防漏气。

3 每次贴一侧耳穴,一般3天后更换贴对侧耳穴,天热时1天更换1次。

(三)适应证

本法对鼻窦炎、咽喉炎、咳嗽、气管炎、胃痛、头痛、头昏、哮喘、冠心病、腰腿痛、关节痛、高血压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尤其对小儿哮喘疗效更佳。

耳穴按摩法

耳穴按摩是一种防病治病的外治法。一般分为两种:一为自己进行耳郭穴位的保健性按摩;二为医生对耳郭穴位的治疗性按摩。常用的手法有:推、刮、按、摩、揉、搓、捏、点、压、切、掐等。

一、保健按摩

通过按摩耳郭,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防病治病、保健延年的效果。可结合“三按三呼吸”法进行。按压时,用鼻呼气;提起时,用鼻吸气。按摩时全身放松,心神安定,精神内守,采取坐位或立位,站立时两脚与肩平宽,两目平视、微闭。早晚均可(或不拘时间,如能养成晨起前按摩、睡前按摩的习惯更好),每天清晨1次,或早晚各1次。

(一)耳轮按摩法

1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摩,直至耳轮发热为度,每天2~3次。

2 将两手掌相对搓擦10~20次,手掌发热后立即放在两耳上,由下向上顺耳轮呈椭圆形旋转按摩10~20次;再将两掌相对搓擦10~20次,手掌发热后放在两耳上,由上向下顺耳背呈椭圆形旋转按摩10~20次。此法可补肾气,以预防耳聋、耳鸣,也可以治疗四肢、脊柱疾病以及失眠。

3 用两手拇指、食指两指捏拿耳轮区,轻点揉按18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阳痿、前列腺增生症、尿频、尿失禁、便秘。

(二)耳屏按摩法

两手中指、食指两指尖在两耳屏轻轻揉按,顺时针揉按18次,逆时针揉按18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感冒、鼻炎、咳喘等病症。

(三)耳尖按摩法

两手拇指、食指两指捏拿耳尖穴处,轻微揉按18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眼疾、感冒、发热、惊风、高血压、头痛、眩晕。

(四)三角窝按摩法

两手食指或中指尖,在三角窝处揉按18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月经不调、不孕不育、阳痿、早泄、遗精等生殖系统疾病。

(五)耳甲艇按摩法

两手食指或中指尖,在耳甲艇区揉按18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胃病、泄泻、胆结石、肝炎等病症。

(六)耳甲腔按摩法

两手食指或中指尖,在耳甲腔区揉按18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心悸、怔忡、感冒、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七)耳垂按摩法

1 捏拿耳垂法:两手拇指、食指两指捏拿耳垂区,轻微揉按9次,双手指松开,再按照上法做9次,再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近视、远视、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2 提拉耳垂法:双手拇指、食指捏住耳垂,由上而下,一边下拉,一边摩擦,拇指、食指离开耳垂时,则耳垂弹回。手法由轻至重,每次3~5分钟,早晚各1次。此法可用于治疗头晕、头昏、头痛、眼疾,也可防治感冒。

(八)耳背按摩法

1 两手拇指、食指捏拿耳背、耳腹处,揉按18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眩晕、高血压。

2 两手食指放在耳前部,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摩耳背部。把耳背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按摩,上下两部分各按摩10~20次。

3 两手掌心(劳宫穴)对准耳背作揉按,正转27次,反转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脏腑病症。

4 全耳腹部按摩:两手掌心(劳宫穴)对准耳腹作揉按,正转27次,反转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脏腑病症。

(九)耳孔按摩法

两手拇指或中指尖对准耳孔中,钻按9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耳鸣、耳聋、面瘫等疾病。

(十)耳根按摩法

两手食指、中指两指点按耳根处,手法轻柔,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失眠。

(十一)全耳按摩法

双手手掌摩擦发热,五指并拢,横放于两耳上,指尖向后,双手紧压两耳,向耳后推摩,至手掌离开耳轮。然后再向前拉摩,此时耳郭则被翻向前方,双手摩擦耳背,至手指离开耳轮。如此一推一拉,往返按摩耳前与耳背,进行全耳按摩,以全耳发热为宜。一推一拉为1次,按摩18~27次。此法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长期坚持应用,有助于预防疾病。

(十二)耳郭松按法

双手掌心对准耳郭,五指并拢,放于耳后,掌心一松一按,耳中会发出声响,每次做10~20次。

(十三)双揪两耳法

将耳轮按摩法和提拉耳垂法相结合的一种耳部按摩方法,首先从耳尖沿耳轮进行均匀按揉,然后至耳垂进行提拉。此法可疏经通络、活血醒脑,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头昏、耳聋、耳鸣等。

二、治疗按摩

常用的耳郭治疗按摩方法有揉按法、点按法、掐按法三种。

(一)揉按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操作者右手拇指、食指掌面对准穴位,揉按1~2分钟,指力由轻到重,以耳郭局部有热胀、舒适感为宜。每天揉按1~3次,每天或隔天1次。对体弱者手法要轻;对体壮者手法要重。揉按幼儿耳垂区时,两指放开似摘果状,反复揉按9次。此法可用于治疗眼疾、眩晕、面瘫、失眠、小儿遗尿、小儿积滞、小儿疳积等。

(二)点按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操作者右手食指或中指尖掌面,对准穴位,点按1~2分钟,指力由轻到重,以耳郭局部有胀痛感为宜。对体弱者手法要轻;对体壮者手法要重。每次点按1~3穴,每天1~2次,5~10次为1个疗程。此法可用于治疗疼痛病症。

(三)掐按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操作者右手拇指、食指掌面对准穴位,食指对准耳郭背部穴位,拇指对准耳郭腹部穴位,进行掐按,指力由轻到重,用力要均匀。对体弱者手法要轻;对体壮者手法要重。每次掐按1~3穴,每天2~3次,5~10次为1个疗程。此法可用于治疗疼痛疾病,也可用于急救。

注意事项

1.按摩前应注意双手的卫生,注意修剪指甲,以免损伤耳部皮肤。

2.按摩后,以耳郭发热、发红、有舒适感为佳。

3.按摩用力要适度,不宜过重。

4.耳郭有冻疮、炎症、过敏时不宜按摩。 vTqo/x3WL2eVNvRpT2BAYEtFMKhRQBNeKzoqguCTxTOZ7ZJ7FLmeMMZZqfTs32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