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莫让习惯变成见

有很多人都习惯感性地一次就把对一个人的答案想好,很长时间都不能改变。还有的时候,我们评价另外一个人,仅仅凭借的是其是否对应自己的个人口味,因对方的脾气性格、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对其做出否定的评价,或因某些习惯与自己合拍就全面肯定他。

1910年,德国习性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边。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小鹅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对其他物体形成追随反应。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追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它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

这种后来被另一位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称为“印刻效应”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里,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知道,人类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他们用“首因效应”等概念来表示人类在接受信息时的这种特征。要成就非凡的事业,必须先具备非凡的眼光,那些成功企业家的故事一再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看一个人要看他的能力,看他能够为公司做多少贡献,而不是在一两次接触之后,就给人家“盖棺定论”,这样常常会把英雄当成了狗熊,失去了提高自己或者招纳贤士的机会。

众所周知的是刘邦与韩信的故事。韩信不被项羽看好,转投刘邦,而刘邦也并没拿他当回事,只给了一个小小的“中尉排长”。在这个位置上,韩信的本领根本无从施展,多亏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才有了数百年的江山。

再让我们来看看松下幸之助是怎样识人的:大正十二年,也就是关东大地震那年。年末的一天,松下先生走进工厂的锻冶车间,看到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个子师傅正在开着车床,便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我是H工厂的,借用一下车床。”他回答。这人留着长发,看上去不像是锻冶车间的工匠,乍一看倒像是搞美术的学生。H工厂是松下的委托加工厂,按约定有紧急的修理业务或用车床时可以随时使用松下的锻冶车间。这个年轻人遇上了东京大地震,来大阪求职,说是最近刚进了H工厂。观察了一会儿他干活的样子,松下觉得他手脚麻利,动作在行,有熟练的技术。几天后,松下见到H工厂的老板时问到了这个青年人。“那人不行,不满太多,对我厂里的事情这啦那啦地净是意见!”听到这话,松下觉得很有意思,马上就把那个青年要来聘用了他。这个22岁的青年就是后来的松下副社长中尾哲二郎。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胡汀尼挑战,有意给他难堪。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来看看能否从这里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去不看他工作。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筋疲力尽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小镇居民成功地捉弄了这位逃生专家,门没有上锁,自然也就无法开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小镇的居民故弄玄虚,捉弄了这位大师。大师的失败在先人为主的习惯告诉他:只要是锁,就一定是锁上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抛弃成见,不要让第一个想法占据你的脑子。要知道:错觉首先来到,真相就难容身。 1fKpq6vqigSg23fGHLyQtqA6AcBtaUEleGYnrHeP8OWNZrvxV1elOeeRTr+pH12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