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

防备得十分严密周全,往往容易松懈大意;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秘密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在事物之外。非常公开的事物中经常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谋略。

【讲解】

相传唐太宗率兵30万,离开长安远征辽东。大军到达海边,太宗举目远眺,沧海茫茫,一望无边,看来此海难渡,不禁焦急起来。大将薛仁贵见状,心生一计:他请太宗进入海边的一座彩色营帐,命文武百官饮酒作乐。一时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竟然使太宗忘记了忧愁,沉浸在欢乐之中。正在酒酣之际,太宗忽闻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便急忙揭开帐幕向外张望。这才发现自己与30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而且马上要到达彼岸。原来薛仁贵担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所以叫做“瞒天过海”(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可见,“瞒天过海”原意就是瞒着“真龙天子”唐太宗,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渡过大海。从引申的意义上讲,“瞒天过海”指采用伪装手段,制造公开的假象,使对方失去警戒之心,寓暗于明,寓真于假,避开麻烦,渡过难关,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瞒天过海的关键在于一个“瞒”字。瞒得过则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此计中的“天”指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象。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使“天”变成聋子和瞎子。用“瞒”解除了“天”的威胁,“过海”也就不难了。

【故事】

望梅止渴提士气

曹操统率大军攻打张绣的时候,正赶上盛夏时节。曹兵走进一片荒原,火辣辣的太阳悬在半空,酷热的空气令人感到窒息。

将士们多么希望面前突然出现一股流动的清泉啊!可是,眼前除了干裂的荒地和飞扬的灰土,什么都看不见。

部队的行进速度越来越慢。曹操心里很着急,他已经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源,他自己的喉咙也干燥得难受。忽然,他灵机一动,骑马来到一块高地上,马鞭朝前一指,对没精打采的将士们高呼道:“前边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结着又酸又甜的梅子,咱们快些赶路到那里吃梅子吧!”将士们听曹操说前方有梅子,不由舌头底下生出津液来,止住了难耐的口渴,终于很快地走出这片荒原。

唱筹量沙退敌军

南朝宋将檀道济率师北上,多次打败魏国军队。在宋军打到历城时,粮草将绝,檀道济只好带兵回撤。魏军从降卒口中得知宋军粮草不足,士气低落,就追了上来。

为摆脱危局,檀道济想出一个奇妙的办法。他命令士兵在夜里称量沙子,并大声唱出称得的分量,然后把所剩不多的粮食撒在沙子上。天亮时,魏军看到伪装的粮堆,以为宋军依旧粮草充足,便不敢妄动。报信的降卒被认为是谎报而遭斩首。

檀道济为使魏军看不出破绽,命令全体士兵披挂整齐,绕军营缓缓而行。魏军见宋军如此从容,以为其中必有埋伏,不敢冒险追击。檀道济在粮草缺乏的情况下,运用“唱筹量沙”的计谋,终于摆脱了魏军的追击,带领将士们平安地返回宋国。

诱敌深入得胜利

1947年初,胡宗南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在西北野战军的掩护下,党中央机关于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以为大功告成,陶醉在暂时的胜利中。殊不知,胡宗南正中了毛泽东“诱敌深入”之计。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我军以一个营的兵力与敌人保持接触,佯作掩护主力后撤的态势,向西北的安塞且战且走,以便调开敌人主力,集中兵力打击分散之弱敌。但是,胡宗南开始时非常谨慎,并不是以其主力追击我诈佯部队,而是用一个旅的兵力在后面紧跟。

为进一步迷惑敌人,诱敌生疑,我军把六个旅的电台全部配属给该营,电台网络全天开通,频繁联系。果然,敌人接收到频繁的电台信号,误认为该营是我军主力。胡宗南集中五个旅的兵力追击我诈佯部队,并令第31旅进驻青化砭,以保证其左翼的安全。敌人这一行动正符合我军将强大集中之敌化作孤立分散之敌的目的。我军主力在青化砭布下天罗地网。胡宗南第31旅孤军冒进,于3月25日进入我伏击圈。我军主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发起进攻,歼灭敌军2900余人,取得了青化砭战役的胜利。

希特勒施计麻痹波兰

侵占波兰是希特勒侵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突袭波兰,希特勒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玩弄一系列欺骗手段,大放和平烟幕,以掩盖其紧张的战备活动。

希特勒制造舆论说,位于德国和波兰边境的但泽归属问题,可以搁置下来以后解决。他向英国政府表示,德国同意英国政府的调停建议,即邀请波兰的全权代表来柏林谈判。在发起战争的前几天,德国派遣了一艘伪装成训练舰的战斗舰访问但泽,还派一个“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波军参谋部。直到临战前的几小时,德国外交部长还假装非常亲热的样子接见波兰驻柏林大使,并举行双边会谈。会谈之后,柏林电台立即广播了德国的和谈提案。

波兰当局被希特勒制造的假象所迷惑,错误地认为德军主力已被英军所牵制,不会东调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拂晓,正当波兰人睡着大觉的时候,希特勒出动了2300架飞机和上万门大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向波兰全国发动猛烈的轰炸和炮击。整个波兰陷于一片混乱,此后不到一个月,波兰的军队全军覆没,国家灭亡。

珠宝商利用名人效益

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举行的婚礼盛典,是1985年英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新闻。当时,伦敦的一位珠宝商利用公众对此次婚礼盛典的专注心理,精心策划了一则关于戴安娜王妃的假新闻,使其生意红火一时。

这个珠宝商首先找到一位长相酷似戴安娜王妃的模特儿,让她穿上戴安娜经常穿的衣服,梳上戴安娜的发型,并对她的神态、气质作了煞费苦心的模仿训练。

一天晚上,这家珠宝店灯火辉煌,老板衣冠楚楚、神采奕奕地站在门口,好像在恭候要人的光临。此举顿时吸引了过路行人。过了一会儿,一辆高级轿车缓缓地停在门口,“戴安娜王妃”从容地从车上走下,嫣然一笑,向聚拢来的行人点头致意。老板笑容可掬地把“戴安娜王妃”迎进珠宝店,彬彬有礼地向她介绍项链、耳环、钻石等贵重首饰。“戴安娜王妃”面露喜色,一边称赞一边挑选了几件首饰。这些场面早被老板邀请来的电视台记者拍摄下来。

第二天,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这段新闻录像。因受老板的关照,记者把它拍成“默片”,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解说词。这则新闻一下子震动了伦敦城,崇拜戴安娜王妃的年轻人纷纷来到这家珠宝店,抢购“戴安娜王妃”称赞过的各种首饰。这家珠宝店变得门庭若市,生意异常兴隆,几天的营业额远远超过开业多年的总和。

这则新闻惊动了皇家内宅。皇家发言人郑重声明:“经查日程安排,戴安娜王妃没有去过那家珠宝店。”这家珠宝店老板振振有词地解释说:“新闻录像中没有说那位嘉宾就是戴安娜王妃,是围观的公众想当然地把她当成王妃了。”

店老板示假隐真生财有道

克罗克原先是美国的一个穷光蛋,没读完中学就出来做工,以养家糊口,维持生存。后来,他在一家工厂当上了推销员,一方面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他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走南闯北,结识了不少人,交了许多朋友,增长了见识,积累了大量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越来越不满足于给别人当雇员了,一心想创办自己的公司。

可选择哪一行呢?“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他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当时美国的餐饮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已变化了的时代的要求,亟需改革,以适应亿万美国人的快餐需求。

想归想,要将其变成现实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必须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克罗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要实现鸿鹄之志没有启动资本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话一点不假。克罗克自己开办餐馆又谈何容易呢?

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做推销员工作时,曾认识了开餐馆的麦克唐纳兄弟,自己倒不如凭双方交情先打入其内部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主意已定,他找到麦氏兄弟,对其进行了一番赞美后,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自己目前的窘境,待博得对方的同情后,便不失时机地恳请麦氏兄弟无论如何要帮他这个忙,答应他留在餐馆做工,哪怕是做一名跑堂的小伙计也行,否则,他的日常生活将面临危机。克罗克深知麦氏兄弟的心理特点。为尽早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他又主动提出在当店员期间兼做原来的推销工作,并把推销收入的5%让利给他们,麦氏兄弟见有利可图且又考虑到眼下店里确实人手不足,便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克罗克进入快餐店后,很快就掌握了其实力与条件。为取得麦氏兄弟的信任,他工作异常勤奋,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他曾多次建议麦氏兄弟改善营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并提出配制份饭、轻便包装、送饭上门等一系列经营方法,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服务种类,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还建议在店堂里安装音响设备,使顾客更加舒适地用餐;他还大力改善食品卫生,狠抓饮食质量,以维护服务信誉;认真挑选店堂服务员,尽量雇佣动作敏捷、服务周到的年轻姑娘当前方招待;而那些相貌平常的人则安排到后方工作,做到人尽其才,确保服务质量,更好地招待顾客。当然,他的每一项改革建议都使麦氏兄弟感到满意,因为,他的言谈举止总是表现得那么坦诚,那么可信赖,给人留下谦虚谨慎的极好印象。由于他经营有道,为店里招揽了不少顾客,生意越做越好,麦氏兄弟对他更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了。餐馆名义上仍是麦氏兄弟的,但实际上餐馆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完全掌握在克罗克的手中。这一切正是通向其最终目的的铺路石,可怜的两位老板一直蒙在鼓里,对此无丝毫戒心,甚至还在暗自庆幸当时留下克罗克的决定是对的,多亏他的有效管理和辛勤治店,餐馆的生意才这么兴隆,财源滚滚而来,大有“伯乐相识千里马”之自豪与快慰。

不知不觉,克罗克已在店里干了6个年头。他的羽毛渐渐丰满,翅膀越来越硬,展翅腾飞的时机日趋成熟,便暗暗加快了行动步伐,他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了一大笔贷款。

该与麦氏兄弟摊牌了,他想,事到临头,不容再难为情。他谙熟麦氏兄弟素来喜欢贪图眼前利益,为一时的需要常常会忘记原来最基本的要求。为此,克罗克充分做好了谈判前的思想准备。

1961年的一个晚上,克罗克与麦氏兄弟进行了一次很艰难的谈判。起初,克罗克先提出较为苛刻的条件,对方坚决不答应,克罗克稍作让步后,双方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克罗克以270万美元的现金,买下麦氏餐馆,由他独自经营。麦氏兄弟尽管有种种忧虑与不安,但面对如此诱人的价格,他们终于动心了。“270万美元,整整270万美元呀!这么优惠的价格,傻瓜才会不接受呢!”双方就此达成协议,并很快进行了产权交割,办理了有关移交手续。

第二天,餐馆里发生了引人注目的主仆易位事件,店员居然炒了老板的鱿鱼,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当地一特大爆炸新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快餐馆也借众人之口,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其在美国的知名度。到此为止,克罗克的“瞒天过海”之计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克罗克入主快餐馆后,经营、管理更加出色,很快就以崭新的面貌享誉全美,在不长的时间内,270万美元就全部赚了回来。又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总资产已达42亿美元,成为国际十大知名餐馆之一。

克罗克实施“瞒天过海”计的成功,就在于他了解麦氏兄弟的脾气性格,仅以让利5%就轻易打入了麦氏快餐馆;随后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工作,换取了兄弟俩的信赖,使兄弟俩认为他处处替自己着想,感到双方利益一致,便自动消除了对他的猜忌,并接受了他的多种建议。经过逐步渗透、架空,老板本已“名存实亡”,最后一场交易,全部吃掉了麦克唐纳兄弟的快餐馆,双方谈判以克罗克的“瞒天过海”计大功告成而宣告结束。

地产商的“蒙骗术”

香港有一小地产商何礼杰准备拿出自己名下惟一的一块地皮与一家实力雄厚的城建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因这块地皮紧靠交通要道,属黄金地段,城建开发公司拟在此建一个大规模的商业广场,其设计部门甚至在谈判前已拿出了设计方案,志在必得。

何礼杰在与城建开发公司的代表们一次次接触、商谈之后,何礼杰知道城建开发公司确有意此项目,故提高了地皮的价格;城建开发公司知道何礼杰仅是一个小地产商,而且仅有这一块地皮,故也寸步不让。怎么办呢?

何礼杰似乎表现出要放弃与城建开发公司共同开发的打算,他整天与一位阿拉伯富商混在一起,他们多次共进午餐,甚至一起出入舞厅、家中,显得关系极为亲密。如此高频度的接触,终于引起了城建开发公司情报人员的注意,结合当时阿拉伯商人涉足房地产的情形,他们怀疑何礼杰意欲与阿拉伯商人合作,而且何氏故意放出类似的口风。这下城建开发公司的人坐不住了,因为他们知道这块地皮前景十分看好,并把它作为今后三年中公司发展的主要项目。因怕何礼杰把这块地皮卖给别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在以后的谈判中节节让步,何礼杰则大获全胜,他不仅可以在建成后享受40%的收益,而且还可以在合同签字后当即获得300万港币的补偿金。

何礼杰采用瞒天过海之计,假意亲近阿拉伯商人,诱使城建开发公司上当,才使得在以后的谈判中不断占据主动地位。

待机而动,一击成功

近几年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在服务方面狠下功夫,增设了电话订票、特价优惠等服务项目,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声誉,颇受旅客的欢迎。环球公司的繁荣势头,引起了太平洋航空公司的关注。

太平洋公司为打探对方的底细,便派出间谍帕克前往环球公司。帕克经常乔装成旅客,前往环球公司搜集情报。

环球公司每周统计一次载客人数,并在候机楼的大厅里公布出来。帕克对这些统计数字尤其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帕克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因为,近两年来环球公司的生意较为平稳。以最近一个月为例,第一周载客量1万人,第二周为1.1万人,第三周为0.9万人,第四周为1.2万人。

帕克的情报,给太平洋公司吃了一颗定心丸,以为环球航空公司在近期内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那些所谓的推广“优质服务”的措施,只不过是糊弄旅客的一种手段。

然而两年后,环球公司每周的乘客人数突然达到3万左右。太平洋公司得到帕克的报告,大为吃惊,立即召开董事会,紧急商讨对策。经过激烈的争论,董事会终于做出决定:公司所有机票降价10%。就在太平洋公司公布降价决定之后,环球公司宣布降价15%。

太平洋公司气急败坏,为打倒对手,于是又宣布降价25%,环球公司也毫不示弱,立即宣布降价35%,并宣称,凡电话订购环球公司机票的旅客,电话费一律由该公司支付。

几经压价,太平洋公司元气大伤。但是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再没有第二条路。太平洋公司只好硬着头皮与对手血战到底,于是宣布了同样的决定。

一年后,太平洋公司终因飞机陈旧、安全系数小、服务质量落后等原因,无力支撑下去,而宣布破产。

其实,环球公司两年中提供的情报数据全是假的。当每周乘客人数达两万多时,环球公司却显示为1万左右。两年来,环球公司使对手放松警惕,悄悄地积蓄实力。两年后,环球公司羽毛丰满,实力雄厚,已有能力与对手正面硬拼。果然,太平洋公司针对收到的情报,被迫“应战”。其实,此时的环球公司每周乘客数仅两万左右。环球公司从容地将对手打垮运用的就是“瞒天过海”之计,一开始制造假象,迷惑太平洋公司,等待时机成熟,突然出击,一举打败对手。

画龙点睛

此计谋在运用上,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自己的真实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VeqlX0JoIzSX0BWPIDwqiBrq+BHrSEtTDqk/cp3GtBUDdI0ZQl05Hm8JF2RcUA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