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净值群体海外置业

中国人正成为全球海外购房的第一购买力。2015年中国投资到海外房地产的资金总额达到300亿美元,是2014年的2倍(151亿美元),2009年的50倍(6亿美元)。其中,“四大金刚”(伦敦、纽约、悉尼、墨尔本)占总交易量40%以上:纽约的吸金能力最强,吸收57.8亿美元;排名第2位的是悉尼和墨尔本,总共吸引38亿美元;此外是伦敦。另外,“南太平洋的明珠”新西兰脱颖而出,一季度3%的房屋(1158套)被境外人士买走,中国人是最大金主,占比27.7%,怪不得连马云都希望阿里巴巴20多个高层可以在新西兰养老。当然,其他“出走海外”的方式同样“热度不减”:1. 跨境游:2015年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1.2亿人)、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1.5万亿),海外购物从奢侈品(占46%)到日用品“无所不包,无所不买”。2. 跟风留学。2000年到2014年,中国留学人员年均增长22%,2014年是45.98万人。在这股浪潮下,留学人员日益低龄化,甚至出现带着保姆的“中国式留学”。3. 举家移民。胡润2014年调研发现,64%的中国有钱人正在考虑、正在申请或已经移民海外。香港一移民专家更不无夸张地说“到2020年,离开中国的人累计将有2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富人正在“漂洋过海”中掀起新波澜。

显而易见,36年的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的造富运动,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角下,不同层次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奋斗在“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征途上,并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实现了“华丽转身”。福布斯《2015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大众富裕阶层(个人可投资资产在60万至6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中产群体)规模增加140万人至1528万人,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约114.5万亿元。此外,富人中的“战斗机”——高净值群体数量更是惊人。万国置地《白皮书》介绍,2013年末,我国个人资产达到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109万人,保守计算个人总资产为10.9万亿。基于如此巨额的财富,一贯秉承“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富人必然会将一定比例的资产投资到海外,此外,富人的三大消费(奢侈品、旅游和子女教育)也大都“花”在海外。可见,“水满自溢”,因为钱太多,走出去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但问题是,富人的钱正在以“加速度”流出去。诺亚财富《2016高端财富白皮书》发现,虽然目前将海外投资作为主要配置资产的高净值人士占比只有12%,但近8成的高净值人士计划在未来增加海外投资的配置比例,地产为首选目标。所谓饮水尚需思源,在华夏大地上刚刚“飞上枝头”的“凤凰们”何以纷纷急着飞走他乡,另筑新巢?

据胡润富豪榜调研,中国富人偏好三大投资品种即房地产、股票、黄金,此外,创新行业和消费领域也吸引着富人的投资热情。然而眼下,股市仍是惊弓之鸟,黄金已然变性,科创问题多、失败率高,就连昔日作为投资“摇钱树”的房地产市场也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

再者,传统的投资理财空间也被逐渐压缩,具体表现在:1. 从2015金融闯关到2016金融全面整治。2015年初,金融“大管家”周小川“年底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和利率市场化”的承诺拉开了金融闯关的序幕,然而经历过“8·11汇改”的惊心动魄、股灾的哀鸿遍野和互联网金融的一片混沌后,相关部门心有余悸,刚刚打通的“闯关路”又被“暂停”成了“断头路”。目前,QDII额度少、沪港通条件多、“优汇通”(中行在广东试点的无限额换汇业务)被叫停,加之P2P被遭整治,金融业再一次轮回了中国式金融监管怪圈。2. 被称为“懒人投资”的理财产品收益缩水。银率网统计,2016年以来,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从年初的4.2%跌至3.9%,降至5年来的新低。2015年“五一”假日前,不少银行还推出了收益率在5%~6%的“五一专属”产品,而2016年“五一”,约定俗成的节日专属理财产品干脆“爽约”。3. 银行表外业务从“脱缰”到步入“正途”。2008年后,银行打着创新旗号,疯狂地将表内信贷转到表外,打造了一个监管外的“资金池”。现如今伴随着信贷泡沫涨上天,资产表外化也走到了终点。2016年4月28日,银监会下发82号文(《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围绕着防范表外业务潜在风险,监管机构从规范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入手,“开正门、堵旁门”,直戳银行业最隐秘的软肋。

事实上,不论是房地产还是理财产品,投资空间的压缩只能影响富人的资产配置比例,从根本上看,导致富人走上“背井离乡”之路的还是“心有千千结”:1. 从财富积累看,无论是80年代靠投资倒把、90年代的国企改制、00年之后的房地产还是10年的互联网创业,富人(企业家或官员)的发迹除却个人能力和远见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策红利”的钻营投机。尽管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这样的一种“原罪”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令其阴影重重,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仇富”“仇腐”蔚然成风。2. 从人性看,每一个人都渴望获得高品质的生活,为下一代考虑更是“义不容辞”。就拿澳洲来说,宜人的气候、独一无二的动植物、优质的教育体系、丰厚的社会福利、纯天然的美食等无疑令国人心驰神往。而同国内房产相比,海外房产更有高性价比。如上海虹口区瑞宏地产的一个普通楼盘动辄上千万,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一桩独立别墅总价也不过50~70万澳币(约200~350万人民币),加之蓝天、碧水、阳光、沙滩等“自然福利”,“怀揣金条无处花”的高净值群体又怎能不心动呢?

显然,富人将目光瞄准海外房产既是形势所趋,也是无奈之举。不过,正如对马桶、电饭煲、奶粉的“爆买”引发当地断货或涨价,中国人“买啥啥贵”的魔咒使得各方心态大不同:一方面,赚得“盆满钵满”的开发商把中国人当“财神爷”;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则视中国人为哄抬物价的“罪魁祸首”,对其充满抱怨和不满;最纠结的当属地方政府,昔日大开“绿灯”吸引中国土豪的“钱袋子”,对蜂拥而至的中国资本“拍手叫好”,而今眼见着中国人的砸钱引来价格噌噌上涨,欣喜之余又忧心忡忡,委屈地直呼“看不懂中国”。以澳大利亚为例,RP Data房屋价格指数显示,2015年,悉尼和墨尔本以11.5%和11.2%的增速领涨全国,一季度,两者依然维持在7.4%和9.8%的偏快速度。笔者赴澳大利亚调研发现,由于中国因素的干扰,目前澳大利亚国内关于房价走势众说纷纭:一方坚持“拐点论”,即金融危机爆发后,境外人士如美欧等国购买澳房产的数量在减少,未来房价会呈下行趋势,如澳经济学家Jonathan Tepper警告“房价将暴跌50%”;另一方则相信,以中国人为首的购房势头正呈“燎原之势”,大量涌入的新购房需求完全可以填补甚至超过“旧缺口”,如RP Data多次公布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的房屋价格指数。事实上,且不论房价走势到底如何,眼下的楼市乱象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即任何经典规律一经中国沾边就会变“非典”。

综上,中国土豪在全球“撒钱”购房未必都受待见,但即便如此,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未来中国元素(人、财、物)涌向世界的洪流已是不可逆的,也是挡不住的。基于这种大势,当地政府就要在国外资金流入和国内房价波动之间寻找均衡点。目前,为避免宏观经济被房价劫持,澳政府已经硬性规定“房价波动限制在10%以内”。此外,当地四大银行(Westpac西太平洋银行、NAB澳大利亚国家银行、ANZ澳、新银行、CBA澳洲联邦银行)纷纷出台购房新政,全面暂停纯海外人士的购房贷款。针对海外人士额外征收的购房印花税也从原来的3%上调至7%,土地税从0.5%上升至1.5%。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高净值群体刚刚开启的海外置业大路将走不通了呢?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变通之术可谓世界第一,在国内“个人年结汇5万美金”的外汇管制下,即便不能在海外贷款,中国人也能实现海外投资。

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七种渠道:地下钱庄;贸易利润留海外;通过对外投资让资金顺利外流;内存外贷、内保外贷、外坏内利;多账户凑人头式的“蚂蚁搬家”;回购商品或信用卡套现;汇改中的自由汇兑。

显然,尽管面临障碍和不便,中国的钱仍然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翻过“篱笆”或“围墙”,以合法、不合法的方式涌向海外,给相应国家房价上涨添油加火,甚至对当地社会形成一定压力。不仅如此,华人留学、移民海外的新浪潮更以迅猛之势刺激着国内外的神经。当年美国卡特总统抱怨中国缺乏人权,催邓小平更快实现中国公民自由出境甚至移民时,邓小平一句“给你们1000万够不够?”,让美国人不切实际的高调就此打住。然而,历经30多年,如今中国移民海外的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上述数字。根据2015年的一份统计数据,中国国际移民群体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世界各地华侨华人总数约为6000万人。而2014年香港一位移民专家预计,到2020年,离开中国的人累计将有2亿。中国目前是美国投资移民最大来源国,中国大陆公民获得EB-5签证的人数比例从2008年的26.7%增长到85.4%,近三年均保持在85%以上。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分别是中国移民首选目的地之一。要身份去美英,要宜居去澳、新成为中国移民的共识。与此同时,留学海外的群体持续膨胀,2008—2012年出现了2000年以来的第二次井喷式增长,其中前3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后两年有所下降,增长率也在17%以上。在经历2013年不足4%的增长后,2014、2015增长率又回到两位数,2015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13.9%,首度突破50万人,中国已成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第一大国际生源国。其中,留学低龄化,甚至带着保姆去留学的趋势已然显现,2005—2014年10年间赴美“留高”生翻百倍足以为证。

然而,中国的钱和人以这样的势头涌向世界难免让其他国家心怀忌惮。自2012年以来,中国富人移民不断登上各国媒体的头版,“中国人”被与高房价以及各种不文明行为、“不守规则”画等号,招致越来越多当地居民的“抵制”。事实上,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人财富的增长并在全球开枝散叶,中国人在海外不但没有收获更多的尊重,反而在一些国家遭遇政治和文化上的“敌视”,被贴上“即使入了美国籍也只会效忠中国”的标签,2013年美国广播公司(ABC)深夜脱口秀节目《吉米·基梅尔秀》中竟然出现“杀光中国人”的言论;就连俄罗斯也担忧中国人来得太多了,曾有俄罗斯媒体设想,“有朝一日一觉醒来,远东已不再是俄国的远东了”。面对如此境遇,犹太人的经验教训显然是不容罔顾的前车之鉴。当年犹太人之所以在欧洲不受待见,遭遇歧视迫害,甚至灭顶之灾,除了文化、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直接的诱因就是犹太人没有深入融入欧洲,且“醉心”于金融和商业,搞银行、金银首饰,在对金钱和利润的追逐中被视为“贪婪、吝啬,不择手段攫取财富”的“吸血鬼”。今天,中国人在海外“折腾”房地产,大搞房地产生意同样也招人忌恨。要避免重蹈当年犹太人的覆辙,中国人走向海外,更需融入当地文化,本土化,这和当年外资进入中国也避不开本土化这个话题根本上是一个道理。以此观之,如今风行于海外的“中国城”、“唐人街”本质上其实就是“孤立”于当地的反例。中国人畅行世界,被认可、接纳,避免受排挤、抵制,就是要用中国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精髓,把自身“消融”在世界形形色色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中,与其结为一体,成为其难以割裂、毁损的一部分。

其实,不单是“外人”对中国人在海外的大手大脚羡慕嫉妒恨,就是“自己人”也倍感心理不平衡。面对新一轮中国人“豪放”地在海外移民置业,一掷千金,早年出走海外的游子心中陡然生出两大心结。一个是历史心结。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者如今普遍有种幽怨,认为上天、上帝不公。照理,他们这一代人移民海外是“捷足先登”,可是勤恳、辛劳多年,收获的财富却远比不上如今来海外的、看上去很“粗鄙”的“土豪”。正如某位学者所言:“过去30来年,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假如你生活在中国,你的财富可能已经增加三五倍了;假如你移民去了美国,你的收入可能走了下坡路,你的财富也可能因为赶上了金融危机而缩水四分之一,今天要衣锦还乡都不容易了。错过了中国迅速崛起的伟大时代和机遇,又赶上了西方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至今都是许多海外华人的心头之痛,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一个是未来心结。面对当下纷乱的国际形势乃至中国人如此规模地走向海外,海外游子普遍感觉看不懂、看不明白,不知道当下究竟是新混乱还是新机遇。因为,在这些人眼里,如今全球都处于经济危机洗牌期,经济发展前景晦暗不明,特别是欧洲,更是风雨飘摇,似乎只能“按兵不动”,但中国人蜂拥海外又令其困惑。实际上,究竟是混乱还是机遇,关键在于站在什么坐标和维度上,能否看清纷繁迷乱背后的底牌。而在这一点上,那些投资海外的群体至少在方向上摸准了时代的脉搏,踏浪而行,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融入世界。 v1okWiJJBVcrAhLNsuXpazTmPHM6OVV84Up3nwO3gndj0+y3i25g7QSg6N9NkZ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