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建议

一、药物相关性骨质疏松

1.概念

继发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抗癫痫药物等导致的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疾病。

2.诊断

(1)长期应用可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

(2)排除雌激素和年龄等因素导致的低骨量的骨质疏松症。

3.防治建议

无论使用药物量的多少,应给予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足量钙、活性维生素D、低盐和适龄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戒烟、避免过量饮酒、限制咖啡因的摄入、适当接受阳光照射、适量运动和防止跌倒,防止肌肉萎缩。

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1.概念

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主要是指患有糖尿病引起骨显微结构受损和骨量消减症状,增加了患者的骨脆弱性,容易引发骨折疾病。

2.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合并骨质疏松症诊断,其中糖尿病诊断采用 201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126 mg·dL- 1 (7.0 mmol·L- 1 );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相当于包含了75 g无水葡萄糖的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 200 mg·dL- 1 (11.1 mmol·L- 1 );具有高血糖典型症状或存在高血糖危象者,随机血糖≥200 mg·dL- 1 (11.1 mmol·L- 1 )。

骨质疏松症诊断: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对于绝经后妇女以及≥50岁的中老年男性,发生了脆性骨折和(或)BMD的T值≤-2.5;当T值≤-2.5合并脆性骨折时可以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而对于未绝经妇女以及<50岁男性,以上标准并不适用,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ISCD)推荐使用Z值,Z值≤-2.0则被认为是“骨量低于该年龄预期范围”状态。

3.防治建议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目标主要包括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和糖尿病的全面达标。对于具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应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对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则需避免骨折或再发骨折,可从饮食、运动等方面调整生活方式,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在短期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长期提高骨量,降低骨折或再发骨折风险。

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1.概念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各种因素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钙、磷和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表现为以骨吸收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病变、肾脏钙化或泌尿系结石、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等。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骨质疏松症称为甲状旁腺性骨质疏松症。

2.诊断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骨质疏松症。

3.防治建议

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治疗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应用双膦酸盐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用雌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拮抗PTH介导的骨吸收,加强功能锻炼。

四、肾性骨病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1.概念

肾性骨病相关的骨质疏松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CKD)的中后期,由于机体对血清中钙、磷及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分泌和代谢障碍,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等进一步发展而引起骨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骨质疏松,常伴随骨痛、行走不利、骨折等多种症状。

2.诊断

慢性肾功能不全同时合并骨质疏松症。

3.防治建议

(1)均衡膳食。

(2)合理运动。

(3)加强自身及环境的保护措施。

(4)药物治疗:根据患者CKD分期,结合患者骨密度情况、骨折风险、是否接受透析等因素,应用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 D及其类似物和钙剂治疗。

五、结缔组织性骨质疏松症

1.概念

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本身的炎症反应、活动障碍、内分泌紊乱及治疗中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影响患者的骨代谢因素导致的骨显微结构受损和骨量消减症状,增加了患者的骨脆弱性,容易引发骨折疾病。

2.诊断

(1)结缔组织疾病。

(2)骨质疏松症。

3.防治建议

防治的第一项措施是控制原发病的炎症活动,其次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剂,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并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地应用最低有效剂量。

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重点是控制原发病,同时对症治疗骨质疏松,如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骨代谢,加强运动等。 rpvpwizOr+busDCu5nUggN7yx9ZYySao2IbhpRFITtu85U6kPFp9pQs1WdA9Ff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