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建议

一、基础防护措施

(1)评估患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折的风险。

(2)摄入足够的钙(50~70岁男性:1 000 mg/d;50岁以上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1 200 mg/d),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则使用钙补充剂。

(3)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对于≥50岁人群,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NOF)推荐的维生素D摄入量为800~1 000 IU/d,同时也建议在高危患者中监测血清25(OH)D水平。NOF建议维持25(OH)D水平约75 nmol/L(30 ng/mL)。

(4)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强化运动以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姿势及平衡,还可维持和改善骨强度,并能降低跌倒、骨折风险。

(5)评估跌倒风险以及提供合理的防跌倒措施(如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评估、平衡训练、纠正维生素D摄入不足、避免使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谨慎使用降压药物以及必要时矫正视力)。

(6)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7)每年测量身高。

二、诊断

详细的病史采集以及体格检查,结合骨密度评估及椎体影像学检查等来诊断骨质疏松症,其中实验室检查更可用于排除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因素。

(一)临床表现

1.疼痛

以腰背痛多见,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疼痛。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身长平均缩短3~6 cm。

3.脆性骨折

也称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为无明显外力或轻微外力引起骨折,如平地跌倒、弯腰持物、咳嗽等即可发生骨折;骨折好发部位为胸椎、腰椎椎体,桡骨远端,股骨近端及肱骨近端。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易发生骨折。

4.呼吸功能下降

因脊柱、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小。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片骨质疏松诊断方法是骨矿含量的定性估计方法,敏感性低、精确度差(误差达10%以上),只有在骨密度改变30%以上才能察觉。目前很少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2.骨密度(BMD)检查

骨密度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X线通过不同介质衰减的原理,对人体骨矿含量、骨密度进行无创性测量的方法。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四肢DXA(pDXA)和定量CT(QCT)等,DXA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

WHO标准差诊断法(2004年)

正常 BMD ≥-1. 0 SD

骨量低下 -2. 5 SD<BMD <-1. 0 SD

骨质疏松症 BMD ≤-2. 5 SD

严重骨质疏松症 BMD ≤-2. 5 SD 并发生一处或多处骨折

BMD结果为诊断OP的关键。BMD与骨强度相关,并且可以预测骨折风险。NOF推荐以下人群应测定BMD:①年龄≥65岁女性和≥70岁男性;②有骨折危险因素的绝经后妇女及50~69岁男性;③50岁后发生过骨折的成人;④患有能使骨量丢失的疾病或使用能使骨量丢失的药物的成人。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尿中矿物质成分测定

血清血检查主要测定血清总钙、离子钙、无机磷和镁等;尿液检查主要测定尿钙、磷、镁等。

钙、磷、镁平衡是研究矿物质代谢和骨代谢的重要方法,就是同时测定摄入(包括食物和水)、尿排出和粪排出的3种矿物质,总入量(摄入)和总出量(尿和粪中含量)之差即为净平衡值。净平衡值为正数,表明总入量多于总出量,矿物质不断沉积在骨;净平衡值为负数,表明总入量小于总出量,矿物质不断从骨中释出。

2.与钙调节有关的激素测定

与骨质疏松症有关联的激素很多,如雌激素(est rogen)、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活性维生素D[1,25(OH) 2 D 3 ]、甲状腺素、雄激素、皮质内固醇激素、生长激素等,其中以前4种激素最为重要。

雌激素和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骨吸收;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增强骨吸收;活性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钙吸收,抑制尿钙排出,使血钙增加,加速骨形成。

雌激素和降钙素分泌不足,或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亢进,或活性维生素D分泌低下时,骨吸收明显增强,骨吸收高于骨形成,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3.与骨形成有关的指标

(1)骨钙素(Osteocalcin,BGP):又称骨钙蛋白,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非胶原蛋白。血清中BGP水平变化直接反映成骨细胞活性,是成骨细胞功能和骨质矿化的特殊标志物。BGP测定参考值是4~10 μg/L(RIA法)。

(2)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BALP用于检测成骨细胞功能状态。目前常采用单克隆抗体识别BALP,健康成人BALP测定参考值是7.5~16.1 μg/L。

(3)Ι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Procollagen,PICP):Ι型胶原是骨组织中唯一的胶原,血清中PICP的水平是反映成骨细胞活动和骨形成以及Ι型胶原合成速率的特异性指标。

4.与骨吸收有关的指标

(1)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盐(TRAP):TRAP主要由破骨细胞释放,血浆中的TRAP水平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

(2)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ICTP是破骨细胞性胶原降解的产物,是反映破骨细胞的功能的灵敏指标,而PICP则是成骨细胞活性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直接反映骨胶原降解和合成状态,用于评价骨转换速率。

(3)甲状旁腺激素(PTH):参见与钙调节有关的激素测定。

三、治疗

在启动药物治疗前需要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并完成骨折风险评估、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BMD及椎体影像学检查、BTMs测定等。此外,基础治疗措施应贯彻始终。

(一)骨矿化促进剂

1.钙剂

主要有:①无机钙:如钙尔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②有机钙:葡萄糖酸钙、磷酸钙、乳酸钙等。

2.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保证钙、磷有效吸收的基础,是防治OP的一线药物。

(二)骨吸收抑制剂

1.雌激素类药物

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及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使得其应用存在争议。2014年的NOF指南推荐在绝经早期使用,此时收益大于风险,应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坚持定期随访(尤其是子宫和乳腺情况),做到个体化治疗。目前FDA批准的适应证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及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此外,2014年的NOF指南不推荐仅为预防骨质疏松症而应用雌激素类药物。

2.双膦酸盐类药物

如阿伦膦酸钠、依班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及唑来膦酸等,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募集、激活与活化,从而抑制骨吸收。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口服途径)、影响肾功能、颌骨坏死及不典型骨折、静脉类药物给药后一过性的类流感样症状。颌骨坏死及不典型骨折罕见,用药5年以上的患者风险增加。

3.降钙素

降钙素是一种重要的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降低骨吸收。目前常用的降钙素有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

4.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如雷洛昔芬。

(三)骨形成促进剂

1.氟化物

2.甲状旁腺激素 如特立帕肽

(四)既可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锶盐 如雷尼酸锶 gRoeoyDKmFH/QJETBgoWwLN+vIe75SFODu4oRhe3ouBQ4gYeqi/K9xXE3UWLdz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