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一、病史介绍

患者女性,75岁,因“下腹部胀痛8天,全身乏力4天”,入住我院;患者2010-6-20外出购物时不慎跌倒,臀部先着地,当时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无皮肤擦伤,未引起重视。6月2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持续性胀痛,平躺抬高臀部时疼痛可缓解,伴少量血便,无畏寒、发热、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遂就诊于我院,行胃肠镜检查示残胃黏膜见散在小糜烂面,未见溃疡及肿物。患者自服黄连素后腹部胀痛缓解,血便消失。6月25日在无明显诱因下自感全身乏力,活动后劳累明显,无法站立,经轮椅运送回家;休息后无明显缓解,乏力症状明显,家人发现她面色苍白,当时无发热、头痛,无胸闷、气促,无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等不适。于门诊查血常规示WBC 120×10 9 /L,RBC 1.17×10 9 /L,Hb 66g/L,PLT 224×10 9 /L,幼稚细胞占20%,凝血四项正常。门诊拟诊急性白血病收入院。发病以来,精神一般,食欲欠佳,睡眠一般,尿色深,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往体健,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放射介入治疗工作,多年染发史,冠心病病史多年,目前长期口服盐酸曲美他嗪(万爽力),高血压病病史多年,目前口服氯沙坦钾片(科素亚)降压,效果可。2002年在我院行胃原位癌根治术,2008年12月在我院行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有奴夫卡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口服硝酸酯类头痛明显,否认其他过敏史。否认传染病病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 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无传染病接触史,无烟酒嗜好。

婚姻史 已婚,配偶健在,夫妻感情良好。

月经史 初潮14岁,每次持续4~6天,周期30天,52岁绝经。

家族史 父母已故,母亲死于脑溢血,父亲死于肾癌;其余家人均健在,直系亲属中有胃癌、结肠癌患者,否认患遗传病、传染病和同类疾病史。

二、初步诊断

白血病?

三、入院后查体

T 36.5℃,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26/68mmHg。神清,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以及出血点,无皮疹、溃疡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中线可见一长约10cm的手术瘢痕,脾肋下约7.5cm,肝未触及。指关节肿大,无明显活动障碍,双下肢无水肿。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阴性。

四、辅助检查

2010-6-23胃肠镜检查示残胃癌黏膜见散在小糜烂面,未见溃疡及肿物。

2010-6-29心脏超声示左室稍大,余未见异常。腹部CT检查示脾大,胆囊炎表现,胆总管胰腺段沙粒样结石可能,两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积水。

2010-6-30骨髓穿刺检查结果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13%,淋巴系占70%,原始淋巴细胞占6.5%,幼稚淋巴细胞占39.5%。免疫组化提示糖原8%,过氧化物酶阴性,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图42)。骨髓活检提示骨髓增生活跃,造血组织中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单核样淋巴细胞稍增多,免疫组化示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红系减少(图43)。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K阴性、LCA阳性、CD3阳性、CD45RO阳性、CD20阳性、CD79α阳性、Vim阳性、MPO部分阳性、TDT阴性。骨髓流式细胞检测呈B淋巴细胞标志。免疫分型示异常细胞占74%,主要表达CD19、HLA-DR、CD5、CD20、CD22、CD79α;部分表达CD23;而CD3、CD56、CD34、CD33、CD10、κ/λ、cTDT、FMC7、cCD3、MPO阴性,考虑B淋巴系幼稚细胞。送金域检验中心进一步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提示骨髓成熟单克隆B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占92%,其免疫表型为CD19阳性、CD20阳性、CD5部分阳性、CD23阴性、FMC7部分阳性、CD10阴性,膜/胞内皆为λ限制性表达。流式细胞检测提示CD5阳性、CD10阴性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图44)。染色体核型结果示44-46,XX,-8,-13,-14,i(17)(q10),+Mar1,+Mar2,+Mar3,+Mar4,+r,inc [cp6]/46,XX[4],分裂相少,形态差,建议复查(图45)。

图42 骨髓涂片及血涂片结果

图43 骨髓病理

图44 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图45 染色体核型

2010-7-5 PET-CT提示巨脾,代谢弥漫增高,考虑为白血病脾浸润可能性大;全身骨髓代谢弥漫稍增高,骨质未见破坏,请结合临床;原位癌术后,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副脾,老年性脑萎缩,右下胸膜粘连;双肾盂扩张、积水。

2010-7-22腹部B超示肝稍肿大,脾肿大。

血常规

(续表)

五、诊断思路

患者入院后骨髓穿刺结果提示淋巴系占70%,原始淋巴细胞占6.5%,幼稚淋巴细胞占39.5%。免疫组化提示糖原8%,过氧化物酶阴性,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细胞免疫分型,考虑B淋巴系幼稚细胞。进一步请外院教授会诊后观看骨髓片,考虑不能排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变可能,追问病史患者一年前体检即发现脾大,但当时白细胞正常。按照会诊意见进一步送金域检验中心进行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结果提示:CD5阳性、CD10阴性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具体见上)。患者经外院教授会诊后考虑诊断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变。

六、治疗效果及追踪

患者入院后予输注洗涤红细胞600mL,口服羟基脲降低白血病细胞,考虑诊断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变。拟行脾脏切除后行R-CHOP方案化疗,患者家属拒绝行切脾治疗,拒绝R-CHOP方案化疗,要求先行口服化疗方案治疗。按会诊意见进行瘤可然+泼尼松方案化疗5周,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高,幼稚细胞比例高,腹部B超提示脾脏有所变软缩小,仍达肋下60mm,骨髓检查提示幼稚淋巴细胞占46%,建议可调整为R-CHOP方案化疗。拟调整治疗方案时患者8月11日出现发热,肺部感染,合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CT检查提示考虑双肺炎症可能性大,不排除白血病肺部浸润可能。给予亚胺培南(泰能)+卡泊芬净(科赛斯)+阿奇霉素治疗后仍反复发热,达39℃左右,心率增快130次/min,血氧饱和度波动在80%~90%之间。全院会诊后考虑肺部感染尚未控制,有可能病情进展合并其他脏器衰竭,建议转ICU进一步治疗。转入ICU时体温38.8℃,心率120次/min,血压正常,血氧饱和度波动于85%~92%之间(面罩给氧下),双下肺较多湿性啰音。抗感染方案泰能+卡泊芬净,17日会诊后考虑真菌感染可能性大,换卡泊芬净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肽可霉素(替考拉宁)加强抗阳性球菌治疗。再次会诊认为不能排除病毒感染,建议加强抗病毒治疗。病情迅速进展需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浓度60%,PEEP 7cmH 2 O)。经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呼吸机条件逐渐减低,体温降至正常,并于8月26日成功脱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9月1日转回血液科进一步治疗。在进行各项支持治疗基础上,维持抗感染治疗方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两性霉素(安浮特克)+更昔洛韦(赛美维)],维持赛美维治疗2周后停用抗病毒治疗,继续维持抗细菌及抗真菌治疗。尽量维持液体匀速静脉滴注进入,记录24h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减低心脏负担。患者转回血液科后原发疾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较稳定,原、幼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上升,继续口服瘤可然治疗。9月21日停哌拉西林,脂质体两性霉素B减量至每天150mg,继续治疗至10月22日调整剂量每天为100mg,复查肺部CT提示病灶基本吸收,10月24日停脂质体两性霉素B,全院会诊后确定停药,3周后复查肺部CT提示未见病灶变化,停用抗真菌治疗,继续口服瘤可然维持治疗,每个月口服5天,视白细胞情况调整。2010-11-11骨髓检查结果示骨髓中幼稚淋巴细胞<10%,外周血分类幼稚淋巴细胞<4%。2010-11-17省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提示del(17P)阳性率55%,IgVH突变阳性,ZAP-70蛋白阴性,流式细胞检测见骨髓占11%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涂片检查见6.5%幼淋。继续维持瘤可然口服治疗,监测血常规。12月后白细胞逐渐上升,12月7日继续口服瘤可然每天6mg,12月17日加用激素治疗,治疗后白细胞进一步上升至27×10 9 /L,12月22日调整治疗方案为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每天静脉滴注500mg,后根据血象确定治疗频率。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后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调慢滴速后恢复,治疗后白细胞下降至2.2×10 9 /L,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减低,后暂停化疗,一直给予环境保护,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5g,每周2次)及皮下注射胸腺肽(1.6mg,每天2次),以提高免疫等支持治疗,患者未出现感染,白细胞逐渐恢复至2.5×10 9 /L左右,病情稳定出院,门诊随访监测血常规变化。

七、最终诊断

1.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变)。

2.胃原位癌根治术后。

3.残胃炎。

4.冠心病。

5.高血压病。

6.重症肺炎(真菌感染)。

7.心功能不全。

八、讨论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发病率在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2%。PLL多为B细胞性。本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见,起病多隐袭,进展缓慢,临床主要特征是高白细胞、脾大、外周血中幼淋巴细胞占55%以上。本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病程缓慢,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脾大、白细胞明显升高,骨髓涂片示幼淋巴细胞占70%以上,其细胞胞体圆形或类圆形,胞浆量丰富,核膜清晰,核染色质浓聚,核仁大而清晰,符合幼淋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一年前出现脾脏增大表现,考虑为既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史,出现幼淋变。因本病是一种少见病,因此诊断本病时应注意与其他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鉴别。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有文献推荐联合烷化剂治疗(如CHOP、COP方案),然而,仅少数病例达到CR。在另一些研究中,单独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氟达拉滨、克拉屈滨或喷司他丁,缓解率也不高。有报道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或阿仑单抗有一定的效果。最近的报道提示联合氟达拉滨与米托蒽醌化疗,后续予利妥昔单抗巩固治疗4个疗程,达到CR,且患者耐受性好,虽然这个联合治疗方案病例数少,但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而本病例开始予MP方案化疗效果差,白细胞数持续增高,且并发肺部感染,控制感染治疗后白细胞有所下降,继续口服瘤可然治疗仍无法控制病情。后调整为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患者仅1个疗程后白细胞下降明显,脾脏缩小,且患者耐受性好,进一步疗效尚待观察。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少见,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脾大,外周血及骨髓中存在大量体积较大、核仁清晰、核染色质浓密的幼淋巴细胞时应考虑本病。

参考文献

[1] 林夏怡,佘妙容,李城城,等.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J].广东医学,2010,31(10):1340.

[2] 范辉,朱宏丽.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J].西部医学,2003,1(1):79-8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高飏 肖扬 HWi3FfcrMhjhjw6Opj6L3pUQv6LraKcpcBqxHymTHb0Mm9luqw5rxwoq/KvfM2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