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一、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纳差、恶心伴脐周隐痛12天”于2011-6-1入院。患者1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隐痛,呈持续性,弯腰及咳嗽后加重,平卧时缓解,无放射性疼痛,与饮食无关,无进食油腻食物及暴饮暴食,无腹胀、腹泻,无呕血、黑便,无黄疸。同时出现恶心、纳差、乏力。遂入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WBC 208.40×10 9 /L,淋巴细胞192×10 9 /L,Neu 10×10 9 /L,Hb 115g/L,PLT 145×10 9 /L。外院骨髓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化示Cr 211μmol/L,血尿酸512μmol/L。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血淀粉酶179.8IU/L,脂肪酶2170.6IU/L。行解痉、禁食、制酸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起病以来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胸闷、胸痛,无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无骨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惊厥、抽搐。精神、食欲较差,睡眠一般,大便无异常,小便颜色加深,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50余年,30余年前曾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二、初步诊断

白细胞增多查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三、入院后查体

T 37.4℃,神清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无皮疹、黄染、苍白。右颌下可触及1.5cm×1.5cm的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好;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小在1cm×1cm到2cm×2cm之间,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好。巩膜无黄染,牙龈无出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骨中下段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墨菲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5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283.4×10 9 /L,淋巴细胞192×10 9 /L,Hb 115g/L,PLT 145×10 9 /L。血生化提示白蛋白30g/L,Cr 184μmol/L,尿酸512μmol/L,LDH 915U/L,血淀粉酶162IU/L,血脂肪酶766IU/L。肿瘤标记物示CA125 80.3U/mL。

PET-CT 提示双侧颈部、双侧腋窝、右侧肺门、腹膜后、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影,部分代谢活跃;脾大,内见低密度影,部分代谢活跃,中轴骨及四肢近端骨髓代谢弥漫性轻度增高;双肺下叶炎症;双侧胸腔积液。

胃镜 球降交界处溃疡(A2),HP阳性。

骨髓涂片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淋巴细胞占79%,胞体偏小,细胞形态不规则有伪足突出,胞浆量少,胞核类圆形,染色质皲裂状、核仁不明显(图26),见3%幼稚淋巴细胞。

图26 骨髓涂片

骨髓流式细胞检测 淋巴细胞比例增加,CD2 100%,CD3 97.6%,CD5 99.9%,CD7 99.5%,CD8 99.5%,cCD3 99%,TCRαβ 99.8%,TCRγδ 0.1%,CD4 3.7%,CD25 0.1%。

骨髓病理 骨髓增生程度不一,轻-中度异型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中等大,核圆形,略不规则,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2阳性,CD3阳性,CD5阳性,CD7阳性,CD8阳性,UCHL1阳性,BCL-2阳性,CD4少数细胞阳性,CD56、Cyclin D1、CD34、CD23、CD117、TdT、CD10、TIA-1、GranzymeB、MPO、L26、CD79α均阴性,Ki-67个别细胞阳性。TCRγ重排为阳性。FISH示11q、13q、17p阴性,三体14阳性。

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结构破坏,其内见弥漫分布的淋巴样细胞,异型细胞CD2阳性,CD3阳性,CD5阳性,CD7阳性,CD8阳性,CD43阳性,UCHL1阳性,CD99阳性,CD1a、CD56、L26、CD34、CD79α、TdT、TIA-1、GranzymeB均阴性。

五、诊断思路

诊断疑点 患者骨髓虽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但流式细胞检测示T细胞性,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B细胞性,所以不支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进一步分析及诊断 结合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需要考虑慢性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慢性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包括T幼淋细胞白血病、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多见于老年人,以继发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贫血、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半数患者有脾肿大。60%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淋巴细胞增多(>4×10 9 /L),大颗粒淋巴细胞形态特点是在丰富的淡蓝色胞浆中一般有3个以上的嗜天青颗粒。免疫表型CD2、CD3、CD5、CD8、CD57、CD16阳性,CD4、CD7、CD56阴性,有TCR基因重排。临床进展缓慢。该患者淋巴细胞胞浆无嗜天青颗粒,从细胞形态上看不支持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型有关。临床表现多样,细胞呈多形态、花瓣形细胞,以脑回状和三叶草形核最具特征。血清抗HTLV-1抗体或HTLV-1前病毒DNA阳性对诊断很重要。免疫表型CD2、CD3、CD4、CD5、CD25、HLA-DR 阳性,CD7、CD8、CD16、CD56阴性。该患者骨髓细胞形态不符合成人T细胞白血病。

该患者临床特点为浅表、深部淋巴结肿大,脾大;血淀粉酶升高、Cr升高,可能存在胰腺、肾浸润;白细胞数高,异常淋巴细胞占79%,胞体偏小,细胞形态不规则,有伪足突出,胞浆量少,胞核类园,染色质皲裂状、核仁不明显;流式细胞检测示成熟T细胞标记、CD4阴性,CD8阳性;TCRγ重排阳性;FISH:三位体14阳性。符合T幼淋细胞白血病。

六、治疗效果及追踪

入院后予白细胞分离、羟基脲降白细胞,入院后第二天患者出现解黑色糊状大便,并出现头晕,跌倒在地,查大便常规示血红蛋白阳性。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考虑上消化道出血,予禁食、思他宁、耐信、输血等对症处理后患者大便转黄,血红蛋白稳定。2011-6-10患者躯干部、双侧腹股沟及腋窝出现暗红色斑疹,右侧肘部皮肤活检。皮肤病理示异型细胞CD2阳性,CD3阳性,CD5阳性,CD7阳性。2011-6-20予福达华+环磷酰胺(FC)方案化疗,化疗后右颌下淋巴结,双侧腹股沟多个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皮肤斑疹消退,化疗结束后第5天出现发热,胸部CT示肺部感染,予美平、斯沃抗感染,1周后复查胸部CT肺部炎症明显吸收,化疗结束第5天骨髓抑制恢复,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正常出院。后继续使用FC方案治疗5个疗程,达CR。

七、最终诊断

T幼淋细胞白血病。

八、讨论

T幼淋细胞白血病(TPLL)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发病率在成熟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约占2%,本病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男性多见。患者常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20%患者有皮肤浸润,也可见胸腔积液。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比较常见,淋巴细胞增高常见,一般>100×10 9 /L,半数患者淋巴细胞>200×10 9 /L。HTLV-1阴性。外周血及骨髓中可见弥漫分布的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胞浆无颗粒,核圆形或椭圆形,可见核仁,25%患者淋巴细胞体积小,在光镜下见不到核仁(即小细胞变异型),5%患者核形态极不规则,可呈脑回状。T幼淋细胞表现为成熟T细胞免疫表型,TdT、CD1a阴性,CD2、CD3、CD7阳性,膜CD3表达弱或者缺失,CD52一般高表达,可作为治疗的靶点。60%患者CD4阳性,CD8阴性,25%患者CD4阳性,CD8阳性,15%患者CD4阴性,CD8阳性。TP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inv14(q11,q32),80%患者可见。10%患者有t(14;14)(q11;q32)易位,其他常见的还有8号染色体异常。该患者临床表现为浅表、深部淋巴结肿大,脾大、血淀粉酶升高、Cr升高,可能存在胰腺、肾浸润,白细胞数高,异常淋巴细胞占79%,胞体偏小,细胞形态不规则,有伪足突出,胞浆量少,胞核类园,染色质皲裂状、核仁不明显,流式细胞检测示成熟T细胞标记CD4阴性,CD8阳性,TCRγ重排阳性,三位体14阳性。

诊断本病时应注意与其他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鉴别,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好发于老年人,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外周血及骨髓中有大量成熟小淋巴细胞,但CLL的淋巴细胞为成熟B细胞。ATLL的HTLV-1阳性。LGL细胞大,胞浆中可见嗜天青颗粒。该患者流式细胞仪结果不支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不支持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

TPLL侵袭性高,中位生存期短。目前无标准化治疗方案。联合烷化剂治疗(如CHOP、COP)仅少数可达CR。单独使用核苷类似物,如福达拉滨、克拉屈滨或喷司他汀,11%患者可达到CR。有文献报道应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和环磷酰胺组成FMC方案(氟达拉滨25mg/m 2 ,第1~3天;米托蒽醌8mg/m 2 ,第1天;环磷酰胺200mg,第1~3天。每29天为1个周期)治疗16例TPLL,3个月后应用阿仑珠单抗30mg静脉注射,3次/周,巩固治疗28周。发现经FMC方案治疗,8例CR,3例PR,2例稳定,3例进展,中位生存期13.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10.6个月。

人源性CD52单克隆抗体(CAMPATH-1H)主要针对于CD52抗原,而CD52抗原表达在正常及恶性的T、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上,尤其是高表达于TPLL细胞上,因此CD52抗体可用于TPLL的治疗。有报道39例TPLL,其中37例接受过多种化疗,均未取得CR,应用CAMPATH-1H治疗,缓解率达76%(CR 60%,PR 16%),中位无病生存期达12个月(4~45个月),CD52反应率(response rate)可达76%,但病例数少,目前还没有大型前瞻性对照研究。CR患者可选择异基因或自体移植。该患者经6个疗程FC方案化疗,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如何需进一步观察。

本病总体进展快,自然病程常不超过1年,但也有患者2~3年后再进展。有报道TCL1及AKT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参考文献

[1] 钱林生,郝长来.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及其分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6):321-323.

[2] Maeda A, Iwai K, Ishibashi T.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 (TPLL)with fludarabine monophosphate[J]. Rinsho Ketsueki, 2009,50(8):658-662.

[3] Dearden C E. 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J]. Med Oncol, 2006,23(1): 17-22.

[4] Valiev TT, Vinograd ova IuE, Chernova NG, et al. Remission in 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 ia during the FMC treatment course[J]. Ter Arkh, 2006,78(7):87-90.

[5] 时杰,张茵,雷平冲.T幼淋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7),674-67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童秀珍 XdjefqTA8eSWG05HVXyEWRCBp01si7yXecyUpb865R6LAYLqj+ihrNOdaafW+di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