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首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一、病史介绍

患者女性,72岁,因“头晕、心悸3天”,于2002-12-4入院综合科。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伴明显心悸、耳鸣、眼蒙,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Hb 62g/L。排浓茶样尿,且面色苍白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起病以来,无发热、骨痛、关节痛,无呕血,无腹痛、腹胀,无排黑便,胃纳尚可。

既往史 先天腭裂;1960年确诊双下肢静脉曲张,时有双下肢浮肿;1984、1988年跌伤致第4腰椎、第12胸椎压缩性骨折;1994年发现鼻咽部干酪样结核,抗结核治疗1年,治愈;1997年确诊慢性支气管炎;2002年诊断糖耐量异常。有贫血史多年,未予治疗。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对青霉素过敏,无输血史。

个人史 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无不良嗜好。长期服用大量多种补药(具体不详)。

家族史 其爱人因白血病去世,其两个哥哥因鼻咽癌去世。

二、初步诊断

贫血查因:溶血性贫血?

三、入院后查体

T 36.8℃,P 104次/min,R 20次/min,Bp 108/63mmHg。神清,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轻度黄染,胸椎及两侧肋骨后凸畸形,胸骨无压痛,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率104次/min,心尖部可闻及Ⅰ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关节无肿胀,双踝关节可见静脉曲张,双下肢轻度水肿。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5.6×10 9 /L,Hb 61g/L,HCT 0.172,MCV 106.2fL,MCH 37.5pg,MCHC 30.3g/L,PLT 260×10 9 /L,RET 10.18%。

肝功能 ALT 20U/L,AST 29 U/L,LDH 343 U/L,TBIL 45.5μmol/L,DBIL 10.3μmol/L,IBIL 35.5μmol/L。

肾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未见异常;免疫八项示IgG 17.95g/L;ANA、ENA、抗ds-DNA均阴性。乙肝两对半阴性。

胸片 双上肺陈旧性肺结核。

血清蛋白电泳 Gaman 20.7%。

亨氏小体、酸溶血试验、蔗糖水试验、Coombs试验均阴性。

红细胞脆性试验 开始溶血0.48%,完全溶血0.2%。

G-6-PD、PK未见异常。

腹部B超 腹膜后实性包块(37mm×33mm)。

骨髓穿刺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G:E=0.5:1,红系占62.5%,以中晚幼为主,可见豪-周氏小体,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嗜碱性红细胞增多(图17)。意见: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图17 骨髓象

五、诊断思路

患者于入院后加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碱化尿液,补液输洗涤红细胞2U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后,尿色转清地塞米松减量至5mg/d,后改为泼尼松15mg,每天3次,口服,并加环孢素(赛斯平)0.1g,每天3次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家属签字出院。出院时Hb 111g/L,RET 1.1%。出院时泼尼松用量为10mg,每天2次。

出院诊断 溶血性贫血。

再次入院情况 患者出院后一直服用激素治疗,并逐渐减量至停药。于2003-01-12因再次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气促,排浓茶样尿入综合科。此次患者体重明显下降(约10kg)。体查示右颈前可触及一淋巴结,约1cm,质中,不活动,无触痛,余体征同上次入院。

血常规 WBC 7.6×10 9 /L,Hb 79g/L,HCT 0.212,MCV 101fL,MCHC 372g/L,PLT 222×10 9 /L。

肝功能 LDH 468U/L,TBIL 27.3μmol/L,DBIL 9.4μmol/L,IBIL 17.9μmol/L。

尿常规 胆红素阳性,尿蛋白微量。

胸、全腹CT 双上肺陈旧性肺结核;腹膜后腹主动脉左旁肿大淋巴结。

综合科诊治经过 入院后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碱化尿液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后,Hb 升至89g/L,后地塞米松逐渐减量,而后改为泼尼松口服,并加硫唑嘌呤0.1g,每天1次共16天(2013-1-15至2013-1-30)。2013-2-4复查血常规示WBC 0.7×10 9 /L,Hb 73g/L,PLT 51×10 9 /L。予刺激骨髓造血治疗,血常规明显改善,白细胞、血小板升至正常,但仍贫血。经血液科会诊转入血液科。

血液科初步诊断 ①溶血性贫血;②淋巴结肿大査因。

诊断疑点

1.患者中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诊断溶血性贫血,但患者亨氏小体、酸溶血试验、蔗糖水试验、Coombs试验均阴性。G-6PD、PK未见异常。患者属哪种类型溶血性贫血?

2.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腹膜后腹主动脉左旁肿大淋巴结,不能用溶血性贫血解释。

进一步分析及诊断 入院后再次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G:E=0.5:1,有核红细胞占57%,以中晚幼为主,部分呈巨幼样变,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区扩大(图18)。意见: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图18 再次入院后骨髓象

行右颈淋巴结活检术,病理报告示CD20阳性、LCA阳性、CD3阴性、CD45RO阴性、CD30阴性、CK阴性,考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图19)。

图19 骨髓病理

患者存在溶血性贫血,IgG升高,可排除其他溶血性贫血,考虑Coombs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六、治疗效果及追踪

于2003-2-12始予CHOP方案化疗[THP40mg,第1天;环磷酰胺(CTX)1.0g,第1天;VCR2mg,第1天;PDN45mg,第1~5天],化疗1疗程后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复查腹部CT示腹主动脉左旁肿大淋巴结较前减少变小。胆红素降至正常。后予R-CHOP方案化疗3疗程及颈腹部淋巴结区域放疗。复查腹部CT未见异常。再予R-CHOP方案化疗2疗程巩固治疗。于2003-10-30复查腹部CT:腹主动脉左旁少许肿大淋巴结。改用R-MIT(Mito5mg,第1~2天;IFO1g,第1~2天;VM2650mg,第1~3天)化疗2疗程。复查腹部MRI,腹主动脉未见肿大淋巴结。患者于2004-1-12出院。

患者于2005年1月及5月两次因上呼吸道感染及双下肢浮肿入院治疗,予抗感染、利尿治疗症状缓解出院。

2005-8-1因晕厥1次、腹胀入院,腹部CT提示肝右叶两个类圆形病灶。活检提示汇管区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2005-8-26予R-CHOP+氟达拉宾化疗1疗程。病灶未见好转。后家属选择姑息治疗。后复查腹部CT提示肝内病灶增大,乙状结肠区域见软组织影,合并消化道出血。最后因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于2006-4-4死亡。

七、最终诊断

1.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性-ⅢB期)。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八、讨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免疫调节紊乱,产生抗红细胞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的过早破坏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以贫血、黄疸、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溶血期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早在1900年已有本病记载,然而直至1945年Coombs发现了一种检出红细胞表面抗体的新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本病的诊断才获得了可靠的依据。根据致病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温度的不同,AIHA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两种。AIHA的特征是:①在体内红细胞寿命缩短;②红细胞自身免疫的证据可通过直接和(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获得证实;③患者溶血增强的同时,骨髓造血非常活跃。

发生机制 AIH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以下3种可能:

(1)感染激活多克隆B细胞。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如病毒、药物、酶类及其他化学物)作用于红细胞膜,改变其抗原性,继而触动免疫监视系统,导致产生相应的红细胞自身抗体。

(2)免疫细胞异常(T细胞平衡失调学说)。AIHA是抑制性T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使体内原已存在但被抑制的可形成抗红细胞自身抗体的B细胞活化所致,也有辅助性T细胞中特定亚群被活化,致使相应B细胞反应过强而导致AIHA。

(3)淋巴组织肿瘤或感染、遗传基因突变、免疫缺陷及胸腺疾患等因素,使机体失去免疫监视能力,无法识别自身红细胞,从而产生自身抗体。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是诊断温抗体型AIHA的主要试验。90%以上AIHA病例呈阳性,2%~4%的AIHA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但DAT试验阴性,其原因较为复杂,常见原因有:①所检测的红细胞洗涤不充分,有球蛋白残留,中和了试剂;②红细胞膜上抗IgG分子较低,未达到DAT阳性阈值(每个红细胞至少300个IgG分子和60个补体分子);③抗体效价低与红细胞亲和力低,抗体性质为其他免疫球蛋白,均可影响DAT;④罕见病例是IgG、IgM抗体对常规DAT不够灵敏。

对于DAT阴性的AIHA,临床上只能通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来临床判断。本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通过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对于DAT阴性的AIHA,有学者认为可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测定法检测出来,亦有学者证明应用直接手工多布仑尼试验(directmanualpolybranetest,PBT)对检测AIHA患者红细胞膜的IgG抗体更为敏感,或可应用其他更灵敏方法,如125I葡萄球菌蛋白(SPA)试验。

但对AIHA初诊时,必须判断是原发性或是继发性。国内外报道继发性AIHA累计已超过AIHA总数的50%,继发性AIHA常见继发原因有:①血液和淋巴系统恶性疾病,主要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霍奇金淋巴瘤(H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毛细胞白血病(MCL)、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白血病(AL)等。②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多动脉炎、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③感染性疾病,如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等。④实体瘤,如卵巢畸胎瘤、卵巢腺瘤等。⑤其他。对于本例溶血性贫血,由于初诊时患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且对于B超提示腹膜后实性包块未引起足够重视,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原发病变多见于淋巴结,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特征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应用激素治疗后患者贫血有改善的同时,激素对于可能潜在的原发病(淋巴瘤)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延误了对原发病的早期诊断。

处理 鉴于继发性AIHA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此对于AIHA的诊断应遵循以下顺序:首先确定是否贫血、是否溶血性贫血、是否AIHA、是原发或继发(病因)。对于继发性AIHA,积极治疗原发病本身就有助于溶血过程的消退。

参考文献

[1] 阮长耿,吴德沛.现代血液病诊断治疗学[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2-150.

[2] 邹莉.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关问题[J]. 医师进修杂志,2003,26(2):58-59.

[3] 浦权. 实用血液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04-408.

[4] Braga GW, Bordin JO, Moreira Junior G, et al.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ual direct test of polybrene[J]. Rev Assoc Med Bras, 1998,44(1): 16-20.

[5] Hoffman R. Hematology-Basic Principles and praetice[M].3th ed.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11-630.

[6] 徐世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0(9):511520.

中山市人民医院 黄贵年 许晓军 U2Cjpdqq3xghxDtKgrZcRLso6UwKOJbANiWFXOzWIK6FG4Xl/EkJ87d0/1UUa9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