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药治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为支气管黏膜和细支气管肺泡的原发性癌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急剧上升,不少国家的统计资料说明肺癌居各种癌瘤病死率的前列。尽管近几年来外科技术的发展,抗癌新药的诞生及临床试验采用新的放射源和免疫治疗的探索等,已取得较大的成绩,但对肺癌的疗效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研究和发掘中医药使之在肺癌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将造福于全人类。

(一)肺癌的辨证论治

支气管肺癌的病变在肺,《素问·五脏生成》谓“诸气者,皆属于肺”。如肺气舒畅则能辅助心脏贯血脉通达全身,肺气肃降可以通调水道,肺失肃降则上逆而为喘咳;“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如燥热灼肺阴,致“火邪刑金”,可成“肺热叶焦”。当正气先虚,邪毒犯肺,使肺气 郁,络脉阻塞,渐成气滞血瘀或瘀热内结;如脾气虚弱,脾不健运,蕴湿化痰,遂成痰湿郁肺;若肾阴亏损,肾水无以滋润肺阴,亦能造成“肺热叶焦”、肺热阴虚的病状。以上瘀热内结、痰湿郁肺、肺热阴虚等病理变化相互为用,日久渐渐形成癌瘤(肺癌发病机理参阅图1-1)。

图1-1 肺癌发病机理

由于肺癌的发病过程中常有痰湿、热灼、耗气、伤阴的病理特点,肺癌的治则就以除痰、清肺、益气、养阴为主。如痰热成瘀蓄毒,可兼通络解毒。在调理脏腑功能障碍中,除补肺气、滋肺阴外,除痰益气在于健脾阳,清润养阴在于壮肾水。

对肺癌进行辨证论治时,应权衡祛邪与扶正的先后缓急。前人指出“望而知之谓之神”,如面色暗晦黛黑或萎黄无华,面如蒙尘,为正气虚衰,见于中、晚期患者。蔡氏观察肺癌患者双颧部可见暗红色或暗青紫色皮下血管扩张,称为蟹爪纹。肺癌患者颧部蟹爪纹的程度常随临床分期和症状的剧烈变化而加重。云南总结61例肺癌病例,出现颜面晦暗或萎黄无华者占58.9%,舌苔厚腻、舌质红绛者分别占66.9%及60.6%;陈氏报道104例肺癌中,舌质青紫者占60.6%,舌脉(舌下静脉)粗张者占76%。肺癌患者颜面暗晦、舌质暗红或青紫、舌脉粗张等,皆为瘀血的主要辨证依据,可能与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差、循环障碍、舌体郁血等有关。肺癌患者的脉象以滑、弦、细、数为常见。滑脉主痰与湿,由于血管平滑肌舒张,总的外周阻力减少,心搏增强,或血液变稀,血流量增加所致;弦脉主气滞血瘀,由于动脉壁弹性差、血管壁增厚,使舒张压升高,亦可因疼痛、紧张等精神因素或外界环境刺激使机体外周小动脉收缩所致;细脉为肺气虚、肺阴受灼,由于机体有效循环容量减少,心脏每次搏动输出量减少所致;数脉为邪毒化热或火热刑金,炎症、感染等热病使交感神经兴奋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皆现数脉。一般体温每增高1℃,脉搏每分钟增加10次。如颜面暗晦无华,舌质红绛、青紫、苔厚腻或有剥苔,脉见弦数或细数者,为正虚邪盛,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较差;反之,如面色明亮,虽有舌苔而舌质不甚红,脉濡滑或细缓者,常预示病情进展相对缓慢,此时或祛邪消积,或先予益气育阴,尔后伺机攻伐,皆可望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对于一些痰瘀互结、邪热炽盛、喘咳并作的患者,或热伤肺络咯血(包括癌瘤侵犯血管之咯血、吐血),在危急之际,宜“急则治其标”,即予宣肺平喘,凉血泄热。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可先通其大便至便下稍溏,用大黄、黄芩、葶苈子、北杏仁之属,古人谓“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是也。临床见到的肺癌患者症状多端,由于肿瘤生长的位置各异,瘤体大小及病程的长短,以及体质的差异,常可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如咳嗽喘促、痰涎壅盛者,宜用鱼腥草、桔梗、浙贝母、马兜铃、牛蒡子等;肺癌每并发肺部感染,如果癌瘤侵犯支气管,可形成阻塞性肺炎,此时重用鱼腥草可收到清热排痰、止咳平喘、控制感染的功效;如见咯血或痰血,宜用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白及、藕节炭。肺癌的咯血或痰血,首推一味仙鹤草,有清热止血、消炎除痰之功。《药镜·拾遗赋》谓“滚咽膈之痰,平翻胃之秽”“味苦辛平入肺脏,穿肠穿胃能攻坚……噎膈饮之痰立化,津咽平复功最先”。如瘀血致胸胁疼痛者加田七末、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白芍;由胸腔积液而见喘促或上腔静脉压迫征象而见颜面四肢浮肿者,酌情选用葶苈子、浙贝母、郁金、猪苓;因脑转移而见精神神经症状者,可选加全蝎、僵蚕、蜈蚣、石决明等。

(二)肺癌的临床分型

根据肺癌的病理机转,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大体可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分为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等四个常见的临床证型,其病机及辨证要点、治疗大法及选药原则见表1-1。随着病情的发展或好转,各型之间常常可以转变。在本文的临床分型中,肺郁痰瘀型有少部分可能为偏于早期的患者,脾虚痰湿、阴虚痰热型每见于中、晚期患者,而气阴两虚型则皆为晚期患者。

表1-1 支气管肺癌临床分型

(三)典型病例

例一:郑某某,男,70岁。X线号50986,初诊:1977年1月19日。患者因咳嗽、右胸痛,于1977年1月初就医。放射学检查示:右中肺近肺门处一新生物约3cm×4.5cm,右侧第6~8肋骨有明显破坏,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肺动脉瘤。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腺癌细胞。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右肺呼吸音减弱。自觉咳嗽痰稠,时而咳痰见血丝,胸闷气急,常右胸痛,头晕,口干溺黄,舌苔白粗、舌中剥苔、质红绛,脉细数。证属肾水亏虚,热灼肺阴,拟诊为右肺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并肋骨转移,中医分型属阴虚痰热型,治宜清热滋阴、化痰散结,用石上柏、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仙鹤草、珍珠末、桑白皮、地骨皮、天花粉、麦冬、葶苈子、猪苓、生地黄等加减化裁,配合吞服六神丸,早晚各10粒,并曾服用过田七、莪术、七叶一枝花、琥珀、鱼腥草、穿山甲、鳖甲、海藻、昆布、薏苡仁等药物。服药后症状逐渐好转,已无血痰,胸痛减轻,精神好转,体重增加,但仍有咳嗽痰稠,动则气促感。1979年11月X线片复查示:右中肺近肺门处椭圆形阴影已消失,有数处大小约0.5cm×0.5cm片状阴影,右侧第6~8肋骨骨质破坏有好转,余体征同前。

患者从1977年1月诊为支气管肺癌肋骨转移后一直坚持中药治疗,从未使用任何化疗药物,共服用中药600余剂,存活5年余,1982年10月因自发性气胸、脏器衰竭而死亡。

例二:黄某某,男,45岁。X线号485630 ,初诊:1982年6月15日。自诉咳嗽、腰痛半年余,1981年9月在外院诊为中央型肺癌。曾用阿霉素、替加氟及中药等治疗8个月,病情逐渐发展。来诊时咳嗽,胸闷,腰痛,胃纳呆,颜面暗晦无华,肌肤甲错,舌苔白厚,脉弦滑。浅淋巴结无明显肿大。X线检查示:左肺门椭圆形致密阴影约4cm,左肺上叶下段至左膈上大片阴影,边缘整齐,密度增高。第1腰椎销蚀成楔形,左侧棘突消失,诊为左肺中央型肺癌并左胸积液,第1腰椎转移癌。中医辨证属肺郁痰瘀型,治宜宣肺理气、除痰通瘀,选用生南星、生半夏、壁虎、蜈蚣、薏苡仁、仙鹤草等为辨病用药,桔梗、浙贝母、夏枯草、葶苈子、咸竹蜂、天花粉、田七等为辨证用药。治疗5个月后,自觉症状好转,无咳嗽、气促,仍有腰痛。X线检查示:原发病灶稳定,胸水已吸收。患者从临床诊为支气管肺癌骨转移至今,历时1年4个月,至今仍在治疗中。

(周岱翰;原文载于《新中医》1984年第1期) yfLBzfM6hAErqhCMVx7JXea6JtwBs74dozgiRqxP8BzCk0OBNe+aYkslkfTpKL7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