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半世纪,努力求索路。令我无怨无悔的是,50个春秋伴随着中医肿瘤学不断充实、完善,其学术优势在近代获得巨大的提高,成为保障人类健康、防治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专科。
1960年青春焕发考入广州中医学院的我,在校园里背经典、论阴阳、记方药,至今仍神往而难以忘怀。1966年大学毕业,从《黄帝内经》“上古之人,知其道者”的憧憬中投入社会,在农村和基层的实践中长见识、练本事,这些扎实的医疗技术功底对后来的临床研究获益良多。1976年,因广东省继承名中医经验需要,把我调回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了实践经验,又回到大学平台,这让我如鱼得水,遂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创肿瘤门诊,筹建肿瘤研究室,开设肿瘤科及住院部,并在大学开设中医肿瘤学本科和专科教育,现在已成为华南地区集医、教、研一体的中医肿瘤研究基地和全国肿瘤临床治疗中心。本书将我及团队从医以来(不包括已出版专著)发表的读书体会、临床心得、诊疗经验、科研观察、论坛讲稿、实验记录、感悟拾遗等集结成册。为避免各短文间的重复,收录前已略行删节,但语句和内容仍可能有雷同或赘述,且收录时间跨越数十年,其表述与理念难免有由浅至深的欠缺或不全,甚至偏颇及错漏,但观点和论据均志在弘扬中医肿瘤学术的特色和优势。
今天,回顾中医肿瘤学科进展的历程百感交集,既有欣慰和兴奋,更有责任和使命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99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成立,首届学术年会盛况空前,来自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与临床医生、民间草医一起,在志同道合的学术平台交流经验、切磋技艺、互相学习,这是中医肿瘤学术发展的里程碑。我作为首届会长携手全国同行,为完善中医肿瘤学科的理论体系和规范化建设、推动传承与教育,不断探索、努力攀登,至2005年主编全国第一本中医肿瘤学本科教材,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连续2次遴选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的主编,挥汗深耕细耘,无悔如梭岁月,聊以自慰耳。
时下欣逢中华盛世,国泰民安,面临社会经济转型与时代交接,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到来,面对癌症在全球发病猖獗、全民大健康理念的兴起,倍感担当在肩,任重道远。中医学是复杂性的生命科学,以空间为本位,重视结构论,研究现象背后本质的西方科学不是唯一的科学;以时间为本位,重视生成论,探索现象本身、研究自然整体层面规律的中医学将为科学打开另一扇大门。中医肿瘤学是中医学的重要临床分支,针对晚期癌症生命过程和状态的论治常获得较好的疗效,是当今防治癌瘤的中坚力量。吾辈老骥伏枥,老马识途,矢志奋蹄,不敢怠慢,愿与业内同仁共勉,盘点既往成果,把脉发展机遇,为推动中医肿瘤学科进步再尽微薄之绵力。
戊戌狗年立春于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