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瘕积聚多指腹腔内结聚成块的一类疾病,一般以腹内肿块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为癥;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的为瘕;固定不移,推之不动者谓之积;推之可动者谓之聚 [1-2] 。癥瘕积聚除与现代医学腹腔肿瘤相关外,还与其他部位的肿瘤疾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肺积与肺癌相关。目前肿瘤的病因、病机多不清楚,现代医学治愈率低。传统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多与脏腑失调、精气亏虚、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毒邪内蕴等有关。临床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选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除痰散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治疗方法,不仅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而且研制出了大量抗肿瘤中药制剂。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已筛选了近3000余种抗肿瘤中草药,并对1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 [1] 。《神农本草经》首次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且奠定了药性理论的基础,将四气五味等药性理论落实于具体药物 [3,4] ,开创了专病专药治疗的先河,记载的药物药效明确、可靠。历代医家多遵《神农本草经》用药,如徐灵胎认为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其用药之义,与《神农本草经》吻合无间,审病施方,应验如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大量治癥瘕积聚药物,其中部分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已得到实验或临床验证。如蟾蜍“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研究证实蟾蜍提取物蟾酥对癌组织具有细胞/遗传毒性 [5] 。现将《神农本草经》治癥瘕积聚的药物整理分析以下。
《神农本草经》原本早已散佚,现今的辑本众多,由孙星衍、孙冯翼同辑的《神农本草经》 [6] 三卷考证、引用详实,流行较广。本研究拟以此为蓝本,将《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癥、瘕、积、聚证的药物按三品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2。
表1-2 《神农本草经》中71味治癥瘕积聚药物归类
由表1-2可知,《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治疗癥瘕积聚的药物共有71种,上、中、下品药物之比为22:22:27,3类药物数量接近,提示《神农本草经》中除下品药具有“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的功效外,较多的上、中品药亦可用于癥瘕积聚病证的治疗,临床上不容忽视。对癥瘕积聚药物进行药性统计,结果显示寒性药最多,占总数43.66%,温性药次之,为30.99%,平性药最少,仅占25.35%,提示这类药物大多有一定的寒热偏性,且临床上倾向于治疗热性病证。归纳药物的“五味”,含辛味、苦味、咸味、甘味和酸味药物数目之比为27:24:10:9:8,提示辛、苦味的药物较多,药性“五味”多与药效相关,故较多药物具有“能泄、能燥、能坚”或“能散、能行”的苦或辛味功效。根据《中医肿瘤学》 [1] 常用抗癌中草药的功效进行分类,药物有清热解毒类,如苦参、大黄;有活血化瘀类,如丹参、桃仁等;有除痰散结类,如贝母、海藻;有以毒攻毒类,如蟾蜍、天南星;有温经消积类,如乌头、天雄;有扶正补虚类,如龟甲、沙参。由上述可见,癥瘕积聚病证与现代医学的肿瘤疾病关系密切,后世医家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中这类药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治法的认识日益加深,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进一步分析《神农本草经》原文主治病名,发现涉及癥瘕积聚病名共33个,如瘕、癥瘕、瘨瘕、积聚、结聚、症坚、乳瘕、疝瘕、瘕邪、瘕热、血积、血瘕、妇人癥瘕、寒热积聚、腹中症坚等。分析病名特征,提示癥瘕多用于女子病,如病名“妇人癥瘕”“女子疝瘕”等,后世《医学入门》等书也以积聚为男子病,癥瘕为女子病;癥瘕积聚的病位多位于腹部,如“大腹疝瘕”、“腹中积聚”,也可位于腹部以外,如“乳瘕”,既发于五脏,如“五脏腹中结聚”,也生于六腑,如“六腑积聚”。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已提出肿块质地的坚硬与否是划分癥(积)与瘕(聚)的依据,如病名“坚症(癥)”“坚积”等。另外,《神农本草经》对癥瘕积聚的病因病机虽未提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已认识到癥瘕积聚的成因与“外邪”“饮食”相关,如“邪结气聚”“饮食积聚”,且强调了寒热失调、气血失和的病理机转,如“瘕热”“寒热积聚”“邪结气聚”“血积”“血瘕”等。这些均对当代中医肿瘤病因病机的理论形成和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临床中医肿瘤学》 [7] 、《抗癌中草药大辞典》 [8] 、《中药抗癌研究与临床运用》 [9] 专科书籍所载的药物章节查询《神农本草经》治癥瘕积聚药物的研究情况,并结合常用中、英文数据库所发表的相关报道,了解《神农本草经》治癥瘕积聚药物在近期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情况。检索策略为:检索语言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日期截止为2015年5月30日,检索词采用主题词、关键词等相结合的形式,检索技术以布尔逻辑检索与截词检索为主,结合各数据库特征设计检索式,如“抗肿瘤中药And蟾蜍”“anti-cancer Chinese herbs”等,检索范围为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中医药期刊,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及未公开发表的硕士、博士论文和其他灰色文献。结果表明71味治癥瘕积聚药物中抗肿瘤作用临床或实验研究较充分的共计55味,分别是苦参、牡丹皮、大黄、白头翁、卷柏、丹参、海藻、鳖甲、乌贼鱼骨、虻虫、附子、巴豆、水蛭、蟾蜍、䗪虫、肉苁蓉、龟甲、马陆、常山、葶苈子、夏枯草、槐角、芍药、桃仁、橘柚、贝母、海藻、芫花、甘遂、商陆、独活、桑螵蛸、干地黄、藤梨根、滑石、玄参、天南星、狼毒、寒水石、芒硝、沙参、乌头、石见穿、柴胡、鼠妇,占总数77.47%。此外,本研究还关注《神农本草经》中其他治癥瘕积聚药物:如臧林泉 [10] 等发现假苏(荆芥)挥发油提取物对A549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左爱华 [11] 等证明了藁本、川芎等伞科植物中的藁本内酯对癌细胞L1210、K562具有很强抑制作用;侯琦 [12] 等发现禹余粮对LACA小鼠体内S180瘤体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NK细胞等的免疫活性;张亚平 [13] 等发现附子总生物碱对乳腺癌小鼠具有抗肿瘤作用。饶朝龙 [14] 等发现乌头类中药的提取物如乌头碱等能抑制细胞增殖活动,使得 ras原癌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Huang X [15] 小组发现酸枣仁提取物尤其是氯仿提取物(CHCl3-F)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等。现代常用于其他病证、而抗肿瘤研究尚未开展的龙骨、阳起石与蒺藜子等药物的抗肿瘤作用亦有待挖掘。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数据表明,科学合理地应用抗癌中成药,可明显减轻肿瘤的放化疗反应,促进术后恢复,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肿瘤中成药临床应用手册》 [16] 及《中医肿瘤学》 [1] 较为全面地收录了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且由药厂正式生产的抗癌中成药,分析其组成药物,较多源自《神农本草经》治癥瘕积聚药物,见表1-3。
表1-3 《神农本草经》治癥瘕积聚药物在抗癌中成药中的应用情况
由表1-3可知,含《神农本草经》治癥瘕积聚药物的抗癌中成药共102种,占总数53.13%。进一步分析其药物组成,发现贝母、鳖甲、柴胡、陈皮、乌头、蟾蜍、丹参、大黄、附子、干地黄、滑石、寒水石、海藻、苦参、芒硝、牡丹皮、虻虫、肉苁蓉、沙参、酸枣仁、芍药、水蛭、鼠妇、天南星、葶苈子、藤梨根、桃仁、玄参、紫葳、蟑螂、䗪虫、藤梨根等参与抗癌中成药研发的频率较高,尤其是蟾蜍、大黄等药物:如大活络丸、肝复乐胶囊、化癥回生片等均含有大黄或其提取物;参蟾消解胶囊、天蟾胶囊、鹤蟾片、梅花点舌丹等均含有蟾蜍或其提取物。
癥瘕积聚病证类似于现代肿瘤疾病,《神农本草经》涉及癥瘕积聚的病名有多种,通过分析病名特征,本研究发现《神农本草经》作为伟大的中药学宝库,对现代肿瘤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体系的形成有较大贡献。书中明确记载治癥瘕积聚药物共71种,上品、中品、下品药物数量接近,故临床上不可忽视上、中品药物的应用;71种药物药性多偏“寒凉”,临床倾向于治疗热性病证,药味多偏“辛”“苦”,故具有“辛”“苦”味功效的药物居多。根据《中医肿瘤学》 [1,7,8,9] 等专科书籍的药物章节,《神农本草经》治癥瘕积聚药物,囊括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除痰散结、以毒攻毒、温经消积及扶正补虚药物。大量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证明超过75%的药物至今仍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及新药开发。《肿瘤中成药临床应用手册》及《中医肿瘤学》收录的近200种抗癌中成药,53.13%的成药研制选取了《神农本草经》中的治癥瘕积聚药物 [1,16] 。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对于当今中医肿瘤临床用药及抗癌新药研发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于《神农本草经》中部分治癥瘕积聚药物如麻黄、龙骨、阳起石等,其抗肿瘤作用尚未被重视,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亦有待开展,充分挖掘这些药物潜在的抗肿瘤功效,将拓展中医肿瘤的临床实践和新药研制。
(侯超,周岱翰;原文载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11月第36卷第12期)
[1]周岱翰.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李经纬,区永欣,邓铁涛,等.《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钟赣生,李少华.《神农本草经》的药物成就[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7):390-392.
[4]王鹏,王振国.中药四性理论形成发展源流述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5-7.
[5]LEE S Y,LEE Y H,CHOI Y J,et al.Cyto-/genotoxic effects of the ethanol extract of Chan Su,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human cancer cell lines[J].J Ethnopharmacol.2014,152(2):372-376.
[6]孙星衍,孙冯翼.神农本草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刘春安,彭明.抗癌中草药大辞典[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9]徐力,鹿竞文.中药抗癌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0]臧林泉,胡枫,韦敏,等.荆芥挥发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6,(4):60-62.
[11]左爱华,王莉,肖红斌.藁本内酯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22:33503353.
[12]侯琦,陈维宁,张薇,等.禹余粮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肿瘤,1997,(5):39-40.
[13]张亚平,杜钢军,孙婷,等.附子总生物碱对乳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J].中草药,2012,(10):1986-1990.
[14]饶朝龙,彭成.乌头类生物碱对ras基因表达影响及其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6):1098-1100+1103.
[15]HUANG X,KOJIMA-YUASA A.Combination of Zizyphus jujuba and green tea extracts exerts excellent cytotoxic activity in HepG2 cells via re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APRIL[J].Am J Chin Med,2009,37(1):169.
[16]林洪生,侯炜,张培彤,等.中瘤中成药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