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岱翰教授以中医温病学说辨治肿瘤放射病的经验

放射治疗(放疗)俗称“电疗”,是通过电离辐射而对生物体细胞产生一系列杀伤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1] 。由于放射治疗是通过照射源照射身体某部位而起作用的,故放射源在照射肿瘤组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照射到一部分正常组织而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 [2] 。放射线引起的可以修复的组织损害为放射反应,所引起的不可修复的组织损害则为放射损害。此类放射损害副反应,周岱翰教授统称之为“放射病”。根据放射部位的不同,放射损害相应地表现为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口腔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胃炎等。周岱翰教授根据温病理论,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对肿瘤放射病的辨治有独特的见解。以下试论之。

(一)放射病的病因为“火邪”“热毒”,辨证归属温病范畴

“火邪”“热毒”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 [3] :①易化火上炎,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心烦、口渴、汗出等阳热亢盛症状和面红目赤,舌质红,或口舌生疮,或牙眼肿痛等火性炎上症状。②易伤津耗气,临床表现为口干渴,小便短赤等津液耗伤症状和神疲乏力等气虚症状。③可生风动血,临床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生风症状和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和皮肤发斑等动血症状。④火毒易致肿疡,临床表现为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久则化脓,伴发热心烦,口渴等症状。“放射病”根据对组织损伤的时间、部位的不同可有近期、远期毒性以及全身、局部的表现。全身症状表现为于放疗后数小时或1~2天出现恶心、厌食、呕吐、头痛、全身乏力、骨髓抑制等反应,并有发热、口干、喜热饮、小便短赤等热盛伤阴症状。局部反应主要为放疗部位的损伤,如鼻咽部、生殖器放疗后出现放射性黏膜损伤,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严重时出现溃疡、出血;肺部放疗后可出现干咳或咳嗽、气促等症状;下腹部放疗后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便血、里急后重等;在放疗后数天还可出现放射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发红、焮热感,日久渐变为暗棕紫色,甚则出现湿性表皮脱落、破损、久不愈合的溃疡、疼痛等。以上症状表现,均符合“火邪”“热毒”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因此,周岱翰教授认为放疗引起的“放射病”的病因当属“火邪”“热毒”,其辨证可归属温病的范畴。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4] :①病邪主要是外感温邪。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温病初期多有热象偏盛;极期内陷营血,引动肝风;后期多因热伤真阴,可导致肝肾阴伤,虚风内动。③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人体的卫气营血和所属脏腑,在温邪作用下出现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④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区域性。放射病是由照射源照射身体的某一局部而引起正常组织损伤的一种放射反应,究其成因,同属从外感受,其对人体造成的损害符合热邪性质。放射病的临床表现,为热象偏盛、耗气伤阴。早期表现为肺胃阴伤,晚期可因肝肾真阴耗竭,而出现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等伤风动血、虚风内动征象,其症状表现同样归属为卫、气、营、血分症状。虽然“放射病”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传变规律也不一定按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的病理阶段,但在不同季节,因“四时”主气的不同也兼夹有“时气”的症状表现。因此,周岱翰教授认为,放射病虽不完全类同温病,但可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类型。先贤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限制,未有机会认识此治疗手段。近代医家已意识到,温病病因学说的意义已不仅限于温病的发生原因,而更重要的是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素问·调经说》认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或生于内者,得之风雨寒暑,也可以得之饮食起居。”王孟英在《归砚录·卷二》中分析吴鞠通“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时提到:“夫温病究三焦者,非谓必上焦始,而渐及于中下也。伏气自内而发,则病起于下者有之。胃为藏垢纳污之所,湿温疫毒,病起于中者有之,暑邪夹湿者,亦犯中焦,又暑属火,而心为火脏,同气相求,邪极易犯,虽始上焦,亦不能必其在手太阴一经也。”所以,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传变规律并非一成不变,不必拘泥于某些条条框框,关键在于根据病因病机辨治。清代名医高锦庭亦曾将温病学说引进到外科领域,在《疡科心得集》中提到:“盖以疡科之证,在上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者俱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俱发于中也。”又提到“夏令暑蒸炎热,肌体易疏……客于肌表者,则为痞为瘰,为暑热疮,为串毒,为丹毒游火,客于肉里者则为痈为疡,客于经脉者为流注、腿痈等症”。周岱翰教授把温病的辨证理论体系应用到“放射病”的辨治上,是对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与补充,体现了“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

(二)滋阴法为肿瘤放射病治法之首

温病的治法,统括起来主要有解表、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熄风、滋阴、固脱等,在“放射病”的治疗中,首推滋阴法。因放射病的病因为“火邪”“热毒”,易耗伤津液,若能“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故养阴保津在肿瘤放射病治疗中贯穿始终。大凡人体的精、血、津液,皆属于阴液的范畴。滋阴法通过运用生津养阴,补血填精作用的方药,以滋补阴液,调节阴阳偏颇。在具体运用上,周岱翰教授根据病情的不同,而分别使用甘寒生津法、咸寒甘润法、酸甘化阴法、苦甘合化法等;依据病位的不同,而分别使用滋养肺胃法、增液润肠法、滋补肾阴法等。以下试从不同病损的证治论之。

1.放射性皮炎

症见皮肤红肿热痛,进而脱皮屑,脱皮毛,阵阵发痒;或肿痛潮红,皮肤破损,渗出大量黄色液体,舌红,苔黄或腻,脉数者为湿性皮炎。刘河间曰:“诸痛痒疮,皆属于火。”中医辨证属“疮疡”范畴。又因肺主皮毛,故放射性皮炎从肺论治,拟用辛凉宣肺、苦甘养阴法,治以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薄荷、连翘、栀子、牡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黄芩、白花蛇舌草、石膏),外涂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2.放射性口腔炎

症见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甚则出血,舌体生疮,咽喉肿痛,口舌干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舌为心之苗,喉为肺系,治宜清热凉血、清心育阴,方用清营汤加减(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由于口腔溃疡,影响进食,可用五汁饮频频呷吸(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门冬汁、藕汁)。

3.放射性肺炎

症见胸闷、气喘、咳嗽、咳痰不爽或黄黏痰,或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肺燥津伤,津亏热结,治宜清热养阴、宣肺理气,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甘草),热盛加用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4.放射性食管炎

症见吞咽疼痛,食管烧灼感,口干咽燥,便秘,或呕吐痰涎,舌红,苔黄腻,脉弦数。食管为胃之上口而归属于胃,放射治疗灼伤胃液,致胃阴不足,阴虚火旺,灼津成痰,治宜滋养胃阴、清热保津,治以《时病论》的清热保津法,主要药物为连翘、天花粉、鲜石斛、鲜生地、麦冬、人参叶。

5.放射性胃炎

症见院腹胀闷,恶心呕吐,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腻,脉濡滑或弦滑。此因火邪灼伤胃液,胃阴受损,脾阴不足,致水谷停滞,滋生湿热,治宜苦甘化阴、燥湿醒胃。取甘苦之性以化阴气,苦寒又能泻热燥湿,免除滋阴助湿之弊。方用冬地三黄汤合薛氏五叶芦根汤化裁(麦冬、黄连、苇根汁、玄参、黄柏、金银花露、细生地、黄芩、生甘草、藿香叶、鲜荷叶、佩兰叶)。

6.放射性肠炎

症见腹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黏液血便,口干舌燥,烦闷不安,舌红或绛,苔白或黄腻,脉弦数。此乃邪热癖结下焦,久积不化,蕴湿化毒,由气分入血分而致,治宜清肠解毒、凉血增液,方用白头翁汤合黄连白芍汤加减(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白芍、牡丹皮、丹参、苦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或解毒得生煎(周岱翰教授方:大黄、黄柏、栀子、蒲公英、金银花、红花、苦参)。

7.放射性膀胱炎

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少腹胀满不适,排尿困难,甚或血尿,舌红,苔黄,脉弦。肾合膀胱,肾主开阖,司膀胱气化,热邪蓄积下焦,灼伤真阴,开阖不利,气化无权,故小便不利,治宜清泄瘀毒、滋阴利水,方用茵陈蒿汤合猪苓汤加减(茵陈蒿、栀子、大黄、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山萸肉、马鞭草、仙鹤草)。

8. 放射性脑脊髓炎

症见神情淡漠,烦躁不安,言语蹇涩,口眼歪斜,上肢或下肢麻木感或触电感,甚则截瘫,二便失禁,舌红或暗紫,苔薄,脉沉细。放射线照射骨骼髓海,热邪伤阴,经脉阻滞,肾精不足,髓海失养,治宜滋肾养阴、通络祛瘀,方用左归饮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熟地、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龟板胶、川牛膝、当归尾、黄芪、地龙、桃仁、红花、田七)。

(三)典型病例

例一:薛某,女,44岁,住院号:189587。因反复阴道不规则出血7个月于2003年12月于医院就诊。妇科检查发现阴道中上段肿物,2004年1月12日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阴道斜隔透明细胞癌,中等分化。术后于1月30日至6月20日行放射治疗,原发灶放射30Gy,区域淋巴结放射50Gy,阴道子宫后壁治疗68Gy。至2004年10月出现右下腹隐痛,大便带血量多色鲜红,时夹血块,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口干,纳、眠可,小便调,夜寐欠佳。舌质暗红,舌边紫暗色瘀斑,苔薄白,脉沉细。体格检查示:腹软,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直肠指诊未扪及肿物,见少量鲜红色血污。下腹CT提示:直肠及周围间隙放射性纤维变。肠镜检查提示放射性肠炎改变。予清肠凉血、解毒祛瘀法,方用解毒得生煎加减:大黄10g、黄柏15g、栀子15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红花10g、苦参15g,水煎成200mL,经肛管肠内缓慢滴注,每天1次,7天后便血明显减少,14天后便血及腹痛消失,胃纳、精神好转。继续进行门诊治疗,随访至今仍健在。

例二:单某,男,33岁,住院号:185972。患者于2003年9月因“涕血双颈淋巴结肿大1月”就诊于当地医院,鼻咽活检提示:未分化型非角化型癌。2003年10月至11月行根治性放疗,对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放射34次共68Gy,50天内完成。放疗后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完全消失,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咽喉肿痛,鼻塞,耳鸣,偶有涕血,口干,舌质红,舌体瘦,苔少,脉细弱,颈部肌肉强硬。诊为放射性口腔炎,予清热凉血、清心育阴法,方用清营汤加减:水牛角60g、生地20g、玄参15g、竹叶心15g、麦冬15g、丹参15g、金银花15g、连翘15g、胖大海10g、桔梗10g、玄参15g、甘草6g。1周后,涕血停止,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及咽喉肿痛等症状消失,鼻塞、耳鸣减轻。

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病,主要表现为邪热伤阴,而导致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机体正气虚弱密切相关。滋阴法为扶正抗癌的主要大法之一,广泛用于素体阴虚,或肿瘤邪毒化火,热毒伤阴,阴津亏耗,或病至中晚期,体质亏虚,阴液不足者。滋阴法在放射治疗中,不仅能减轻放疗的副作用,还有增效、祛邪抑瘤的作用。实验证明某些养阴药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作用 [5] 。周岱翰教授强调,运用滋阴法,虽有标本同治作用,但临床上还需根据夹痰、夹瘀、气虚、阳虚的情况,综合辨治,以求达到“阴平阳秘”。

(林丽珠;原文载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第23卷第2期)

参考文献

[1]刘泰福.现代放射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2]袁卓庭,张丽萍.放射副反应和放射损伤的防治[M]//徐燮渊.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3]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彭胜权,李惠德.温病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李应全.临床免疫药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TYpKsHnbEx2Y1b1UygPJIbq6ItqztBWyAn+Ki0ezwLBIA2eQGmmPra+66o4Y/q3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