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癌症疼痛研究现状及中西医治疗对策

文献分析表明70%的晚期癌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全球约有350万癌症患者正忍受着中等到严重程度的癌症疼痛的折磨。

(一)癌症疼痛的原因

迄今研究提示,引起癌症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感染:肿瘤合并感染以及癌瘤溃烂释放内源性化学物质。

(2)阻塞:肿瘤占位使管腔痉挛、淋巴液或血液回流受阻,继发贫血和水肿,增高痛阈。

(3)压迫:肿瘤直接或间接压迫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

(4)组织损伤:癌瘤侵蚀或破坏组织器官。

(二)常见癌症疼痛的临床表现

晚期癌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由于患者失望及对临终的恐惧、痛苦,而使疼痛加剧。确定疼痛的程度可通过询问患者现有疼痛与过去疼痛的比较,如肌肉痉挛、牙痛、分娩疼痛、手术后疼痛等,而将疼痛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疼痛。不同癌瘤疼痛可见特有的临床表现如下:

肝癌:右肋部出现疼痛占就诊者的58.3%,可为隐痛、钝痛、刺痛或剧痛,短期内疼痛加剧常预示癌瘤发展。

肺癌:出现疼痛是病变严重的表现,如肺癌胸膜转移可有中度胸痛,肺尖部癌瘤侵及臂神经与交感神经可有肩臂部剧痛(常被误诊为肩周炎),肺癌还可出现肺性关节炎疼痛。

乳癌:胸壁浸润转移则有局部轻度至中度疼痛,腋下转移致上肢淋巴回流受阻可致上肢水肿、肩背疼痛,乳癌全身转移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

宫颈癌、宫体癌:常有下腹部及腰骶部中度疼痛,如出现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性疼痛则考虑有盆腔转移。

肠癌:肠壁及肠系膜癌瘤浸润可有顽固疼痛和肠梗阻,直肠癌肛周转移、梨状肌或马尾神经压迫可出现难以忍受的会阴或下肢剧痛。

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广泛骨痛与关节疼痛,或者出现头痛与腹痛,各种癌瘤终末期皆可出现癌瘤所在相应部位的疼痛或全身中度疼痛。癌症死亡病例的统计资料表明,87%的患者最后都有剧痛。

(三)晚期癌症疼痛的对策

癌痛的最好和最积极的治疗方法是抗肿瘤治疗,但对晚期癌症的抗癌治疗常常难以奏效,必须仔细寻找致痛的原因,如口腔癌感染溃烂或肺部感染,宜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乳腺癌腋下转移上肢淋巴回流受阻、纵隔肿瘤压迫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脑瘤占位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通过利尿和脱水达到局部引流或减压。若癌瘤侵犯或破坏组织器官与神经,疼痛常常较为顽固。对于抗肿瘤或病因治疗无法控制的疼痛,可考虑药物治疗,甚至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的综合治疗,如蛛网膜下神经松解术或部分神经切除术等治疗。

癌痛药物治疗的两个重要概念是“按阶梯”和“按时”用药。癌痛的三级阶梯止痛药为非鸦片类(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弱鸦片类(如可卡因、右旋丙氧酚)、强鸦片类(如哌替啶、吗啡)。对于轻度或中度疼痛应该首先考虑选用非鸦片类,如果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用法不能达到止痛效果,则可用弱鸦片类。某些重度疼痛,如骨转移患者,经上述处理无法止痛,宜用强鸦片类药;癌症疼痛的药物止痛,强调有规律地“按时”给予,其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止痛,持续疼痛需预防性给药,这种按时给药可使疼痛处于持续缓解状态。

应用止痛药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最好使用口服药,必要时才注射给药。②止痛药剂量应因人而异,可参考有关的“推荐”或“最大”剂量,而合适的剂量为给药后疼痛至少缓解3~4小时以上。③积极防治副作用,如用非鸦片类药,应防止损伤胃黏膜,用鸦片类药应配合用缓泻和止吐剂,或加用安定药。④针对致痛原因,合理用药,发挥止痛药物的协同治疗作用,如抗感染、利尿、镇静药与止痛药合用。⑤鸦片类药物不是疼痛的万能药,在意识清楚、注意力集中时,疼痛尤为明显,因此,不能忽视患者的心理因素,“连续性护理”要求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和社会共同关心患者,可能有助于疼痛的缓解。

(四)中医中药对痛症疼痛的治疗与展望

祖国医学认为各种病邪导致气血的病变皆可引起疼痛。《难经·三十难》谓:“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气血的功能为营养全身、抵御病邪、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各种病邪引起气血的病变不外虚、实两途,实为“不通”,虚为“不荣”。

《素问·举痛论》谓:“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痹热焦渴,则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古人强调“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治疗痛证多从通字立法,《医学传真》谓:“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此皆为实证疼痛的论治。

《素问·举痛论》又谓:“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而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谓:“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灵枢·五癃津液别》谓:“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以上说明气血亏虚,不荣经络可引起疼痛,故《金匮要略》用大建中汤治疗虚寒疼痛取得较好的效果。癌症疼痛是祖国医学诸痛中较为顽固的部分,晚期癌症多由外邪(热邪、火毒、寒邪与痰结等)留滞于经络,形成气血不通或不荣,中医的辨证论治,中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抑或针灸导引,以期抗癌消瘤,疏通经络,平衡气血,即是中医治疗癌症疼痛的大法。

针灸可以调整机体阴阳失衡、促进经络内气血周而无端的运行,达到抗癌止痛的目的。使用电热针治疗各种浅表癌瘤50例,总有效率70%,近期治愈5例,初步显示中医抗癌的优势。《灵枢·邪客》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提出心主精神与神明,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疼痛与心理因素有关。针刺麻醉的运用和针麻原理研究,促进了针灸治疗癌痛的开展,针刺可使疼痛冲动无法传导到丘脑与感觉皮层而不产生痛觉,也可能促进了脑内啡肽释放,缓解了心因性疼痛。体针、耳针、踝针等皆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而无副作用出现。癌痛的中药治疗亦颇见成效。传统的抗癌中成药如大黄䗪虫丸、犀黄丸、小金丹、六神丸等具有解毒消瘤、通络祛瘀的作用,亦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受《金匮要略》大乌头煎及乌头赤石脂丸治疗寒性疼痛疾患的启示,从乌头属毛茛科草本植物的主根川乌头中分离出多种乌头生物碱,有关研究证明乌头碱对多种实验瘤株有抑瘤的作用,安全无毒,而且对癌症疼痛有较好的镇痛功效,能提高痛阈,镇痛作用与哌替啶相似,目前已批准投产供临床运用的口服制剂有复方宣乌片、高乌甲素片等。对169例中晚期肝癌疼痛病例,用中医辨证论治,结果,Ⅰ级疼痛缓解率100%,Ⅱ级疼痛缓解率76.9%;中医外治法可与内治法相辅相成,且具有无成瘾性、副作用少、使用范围广等优点,用蟾蜍膏外敷治疗各种癌症疼痛,总有效率达92.65%,用琥珀止痛膏外敷肝癌等81例,对于某些病例,其止痛效果与哌替啶相当。

其他具有止痛作用的中药尚有蛇毒(含毒蛋白)、七叶莲(含反丁烯二酸)、白屈菜(含白屈菜碱)、野木瓜(含生物碱)、元胡(含四氢帕马丁)、鸡矢藤(含单菇苷类)、徐长卿(含丹皮酚)、罂粟壳(含罂粟碱)、曼陀罗花(含生物碱)等。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合理引进现代医药研究成果,将为癌症疼痛的防治开辟新途径。

(周岱翰;原文载于《实用癌症杂志》1992年第3期) 017QPPJO6h/aGWnYVZ3lcwEXeJJcVXfJaifGDy9t/+8K7xd9BYdaCX56JuPzul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