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浅谈周岱翰教授从脾胃学说论治肿瘤的临床经验

《脾胃论》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探讨了“内伤热中证”的发病机理,制定了益气升阳的治疗大法,强调“内伤脾胃为主,唯益脾胃之药为切”,创制了从脾胃入手辨治内伤病的名方,认为“百病皆由脾胃生”,为后世治疗内伤杂病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周岱翰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脾胃有着密切关系,肿瘤治法依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尤应重视调理脾胃。本人有幸跟师学习,对周岱翰教授运用李东垣脾胃学说治疗肿瘤有一定认识,以下试论之。

(一)脾胃亏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肿瘤的发生是机体正气亏虚,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失常,引起机体相对的阴阳平衡遭受破坏,使脏腑功能低下,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及毒阻等相互交织,日久不解而成。由此看出,正气虚弱是肿瘤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虚包括不同脏腑的亏虚及气血阴阳不足。周岱翰教授认为,诸虚之中,脾虚至为关键,脾虚证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与李东垣《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则元气之充足,皆有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的观点一致。肿瘤患者在施行手术、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津液受损,气血损伤,脾胃功能失调,从而累及胃气,胃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机升降失常,水湿内生,郁而化火,煎灼津液成痰,痰湿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成瘀,瘀积不散,从而使病情加重。肿瘤又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如不及时顾护脾胃,则会引起胃气进一步受损,正气虚弱,无力抗邪,同时也为治疗带来了困难。脾胃的功能在恶性肿瘤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脾胃功能正常,正气充盛,则邪不可干,癌瘤受抑制甚至缩小;若脾胃虚弱,则正气衰败,无力驱邪外出,百病丛生,肿瘤则发生进展或转移。周岱翰教授时常告诫后学,遣方用药,应切记“勿伤胃气”,切勿使用大剂苦寒峻烈霸道之药,则有伤脾败胃之虞,结果适得其反,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治疗晚期肿瘤,论治不忘补中,健脾不忘通腑

周岱翰教授认为,晚期肿瘤正虚邪盛,正邪交错,在机体一派虚象中邪毒肆虐侵凌而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和兼症,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虚者表现为脾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髓海足则精血盛,髓海虚则精血竭。脾为后天生化之源,脾主身之肌肉、四肢,脾气健旺,生化有源,肌肉强健有力,脾气虚弱,气血生化无权,肌肉失养,则消瘦,大肉尽脱,而大虚有盛候,常常虚中夹实,实者表现为瘀毒郁积,故治疗晚期癌瘤重在寓攻于补,虚中求实,遣方用药,不忘顾护胃气。周岱翰教授崇尚东垣的脾胃学说,喜用参芪、四君子、补中益气汤类。此外,健脾不忘通腑,缘“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特点”,使大便通畅则“邪有出路”,如患者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可加用当归、麻仁、桃仁养血润肠通便;如见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可加用玄参、生地黄、麦门冬、瓜蒌仁滋阴生津润肠通便;如见大便干结,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可加用木香、槟榔、大黄顺气导滞。而大黄能推陈致新,调和气机,安和五脏,故周岱翰教授每在辨证施治中选用适量大黄以荡涤肠胃。

(三)独辟治癌新径,医食同源,养胃正气

《太平圣惠方·食治篇》曰:“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精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干疴,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古代亦有“医食同源”之说。药物具四气五味,饮食物亦不例外。周岱翰教授十分重视饮食调摄与肿瘤的关系,他涉猎古籍,深入病家,博采众方,著《癌症的中医饮食调养》一书,从营养学和中医营养治疗学的角度探讨了饮食营养对于肿瘤调治的意义。由于癌症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之患者经手术或放、化疗后元气大伤,以气阴两虚为主,宜药治与食疗并重,养胃正气,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正如李东垣说:“人以胃气为本,胃气一败,百药难施。”饮食应给予清淡且易消化的补养食物,以促进食欲,逐渐增强脾胃功能。如肝癌晚期常可出现纳呆口干,腹胀,大便干结或溏泻,体倦乏力,形体消瘦等症,此为脾之气阴两虚,当避香燥、忌滋腻,以防香燥伤阴血、滋腻碍脾气。常以人参、山药、白术、芡实、粳米、麦门冬等甘药滋脾益气,土茯苓、薏苡仁甘淡渗湿,瘦猪肉、猪脊骨、黄雌鸡、乌龟、泥鳅、田螺等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血,以固脏阴,从根本上改善患者食欲,提高生存质量,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切不可为消瘤而一味攻伐,使虚者更虚。

(四)健脾止呕是治疗肿瘤化疗呕吐的主要治则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多数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给正常组织细胞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恶心、呕吐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胃肠道副反应之一,严重的恶心、呕吐甚至会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抗肿瘤的疗效。周岱翰教授认为:脾与胃同居于中焦,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相反而相成。正如李东垣《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沉浮》指出:“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肿瘤患者久病脾胃本虚,正气不足,化疗药物作为外邪损伤脾胃,脾胃更受戕伐,又加情志、饮食调理不慎,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且脾虚又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内外湿邪合而困脾,气机运行不畅而出现气滞、痰湿、食滞等,引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从而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出现呕吐。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行气化痰通腑。周岱翰教授习用枳实消痞丸、陈夏六君子汤、温胆汤合四君子汤、旋覆代赭汤等加减。若兼食滞者,常加莱菔子、鸡内金消食除胀;腹痛明显者,加白芍、木香行气止痛;若兼有潮热、盗汗、心神不宁者,加远志、炒枣仁、麦门冬、太子参养阴清热;若兼有大便溏泻,舌红、苔黄厚腻者,则选用法半夏、土茯苓、薏苡仁等清热化湿。

(五)遣方用药,贵在灵活

周岱翰教授治疗晚期肿瘤,重在调理脾胃,但并不一味拘于补益脾胃,常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应用。临床上肝癌并腹水患者,若由于肝病传脾,肝脾俱病,疏泄运化功能失常者,除治以健脾利水外,兼顾疏肝理气、调畅气机;若属久病及肾,致脾肾阳虚腹水者,治宜温补脾肾、利水消肿。肺癌脾虚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痰清稀、色白、量多,神疲,食少,大便溏,除用补气健脾外,还应清肺化痰散结,选加浙贝母、猫爪草、鱼腥草、山慈姑、桃仁、葶苈子、桑白皮等。胃癌脾胃虚弱,肝郁侮脾型,表现为呕吐反复发作,但呕吐物不多,或时作干呕,食欲不振,脘腹痞闷,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加重,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止呕,常选用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六)病案举例

关某某,女,46岁,2010年3月1日初诊。左下肺癌术后3年8个月。于2007年6月行左下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腺癌Ⅰ~Ⅱ级。近1个月出现咳嗽,气促,胸部CT示:左肺癌术后,双肺多发结节代谢异常,考虑转移,先后化疗4周期(艾素+顺铂方案)。诊见:消瘦,精神疲倦,少气懒言,流涎多,恶心、呕吐,脘腹胀满、隐痛不适,纳呆,动则自汗出,睡眠欠佳,时有咳嗽,痰白,大便溏薄,小便尚调,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脉细。西医诊断:左肺癌术后双肺转移化疗后。中医诊断:肺积,证属脾虚痰湿。治以健脾止呕、化痰散结,方用温胆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茯苓各30g,白芍、白术各15g,法半夏10g,陈皮5g,壁虎6g,桃仁15g,浙贝母15g,葶苈子15g,枳实15g,竹茹1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可进食如山药、莲子、百合、桑葚、薏苡仁、甲鱼、牛乳、小麦芽健脾补肾。

二诊:流涎消失,恶心、呕吐减轻,食欲好转,咳嗽气促减轻,舌质淡、苔白,脉细。治以健脾益气、化痰散结。处方:党参25g,茯苓20g,陈皮5g,法半夏、壁虎各6g,桃仁15g,浙贝母15g,猫爪草15g,山海螺30g,葶苈子15g,白英草20g,厚朴15g,续服7剂。

三诊:精神好转,已无呕吐,食欲转佳,续以壁虎6g,桃仁15g,浙贝母15g,猫爪草15g,山海螺30g,葶苈子15g,厚朴15g,党参30,白芍15g,加减治疗4个月患者食欲良好,精神佳,二便调,体重增加3kg,无明显咳嗽气促。

(刘展华,肖彬;原文载于《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28卷第3期) iXBsORv0jlDdpBkiNMJt65xBVu/kLCCxUKJWH1Xjl+5OPFdXGZnTY/6hE+ZBmT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