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乡风民风的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公民的文明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不可否认,中国的文明发展进程与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一样,仍处于不全面、不平衡、低水平的状态。农村与城市的文明差距仍然很大,广大的农村仍然面临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困境,由此带来了许多精神文明领域方面的问题,成为实现乡风文明的文化障碍。

(一)文化准备的不足

当代中国就像一位有着“工业文明的身躯、农业文明的脑袋”的巨人,一方面大规模的工业四处开花,另一方面则是思想意识的迟滞和落后。而中国农村更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三级两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快速地步入了现代文明社会。随着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加快,原有的文化体系逐渐被打破,而新的文化体系尚未完善成型,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着各种矛盾。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也随之变化,传统的小农文化和计划体制下的文化价值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与现代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相适应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时效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开始在农民中树立,但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原因,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在我国农村还大量存在,中国传统农村文化在中国农民身上的积淀非常厚重。这就使中国农民在“恋旧”与“更新”之间徘徊,形成文化心理上的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其突出表现为平均主义与效率优先、重农轻商与无商不富、家族主义与个体本位、道德主义与法治主义、安土重迁与离土离乡、安分守己与敢闯敢冒、多子多福与少生优生、勤俭持家与潇洒消费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不仅表现在农村中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而且在同一个人的内心也交织着这些矛盾和冲突。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农民现代意识还没有很好树立起来,突出表现在市场意识不强、法律意识不强、竞争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强。

(二)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中国农村,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纯朴的乡风民俗: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诗书传家,自立自强,致富有道,艰苦创业等,是社会和谐、乡村文明的基石。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多元文化思潮也冲击着这片古老的大地,带来的是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信仰的迷失。当前在广大农村,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宗族矛盾时有发生;甚至过去只有在西方才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仅冲击着城市人的生活,而且还在广大农村滋生和蔓延,极大地损害了农村的社会风气。

多元文化结构下的文化心理矛盾如前所述,在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影响下的农村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农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形成很大的反差,并由此形成矛盾和冲突。而且,同一利益群体或个体在文化开放和全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也存在着一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文化价值理念进行不同的文化选择的问题。这种选择本身就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心态,尤其是对于文化素质不高的中国农民来说,在复杂的多元文化面前,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充分显示出这种文化选择上的矛盾心态。

(三)文化生活的缺失

胡锦涛同志在分析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时就曾强调指出影响农民切身利益的三个问题:“一是农民负担过重,二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堪忧,三是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在农村,几乎家家有牌局,而且大部分并非娱乐那么简单,一个春节输掉全年血汗钱的事并不罕见,还经常因为玩牌发生打架斗殴的事情,引发了许多社会治安问题。有农民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况:3个月种田,3个月过年,3个月耍钱,3个月游闲。也有人这样描述农村文化的现状:“三叫”“四难”——“三叫”: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四难”: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还有一些地方封建迷信盛行,农村成了不良文化的温床。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几乎成了被主流文化遗忘的角落。农村文化的贫困,依然得不到根本改善;农民的寂寞,仍如野草般疯长,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便被一些人紧紧盯住,不分青红皂白地倾倒着文化垃圾。还有一些畸形消费现象:穿在银上、用在鬼上、吃在酒上。一个普通农民的葬礼就能消费掉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纯收入,葬礼消费和人情债成了农民经济生活的一个沉重负担。健康的文化生活缺位,致使一些内容低俗的娱乐活动如脱衣舞等轻而易举地侵入农村,农村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四)文化设施的落后

据报道,在我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本来就不高,而文化投入又偏重于城市。据统计,文化事业费中城市占71.9%,农村占22.1%;文化事业费中东部地区占78.3%,西部地区占21.7%。目前,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存在着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软件建设方面明显滞后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农村的教育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师资力量缺乏,学校的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区,很多家庭被迫借债送自己的子女进城区的学校就读。另外,虽然有些农村的经济发展了,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生活条件渐渐好了,基本上不愁吃穿,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是目前农村的大环境、大面貌还不能适应乡风文明的要求,主要是文化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学者曾在调查中发现,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文化设施较好,每户年均文化消费可达两三千元;而有些山区农村,农民一年还看不上一场电影、一场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虽年年组织文化下乡,但总是鞭长莫及,难以惠泽八方。部分山区农村文化设施陈旧不堪,有的乡镇文化站的设备还是一个书架、两个报夹、三副扑克,还停留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公共文化设施匮乏,客观上也导致农村文化活动方式单调、内容贫乏。

©巫国明 I9DZKKLFid482GrFo5Ln7DmVcIPk75ksQpUB5F+LHwc0/Lp3SfHp3YcHbLG28+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