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我国一村一品政策的来龙去脉

(一)一村一品的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开始,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新的经济模式创新高潮,在此期间市场经济与商品生产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带动了农业产业的调整与发展,调动了基层农民的生产动力,为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创造了条件。这时急需政府适应变革要求,调整现行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生产模式,促进精细化生产,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带给农民。

1983 年,日本原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先生首次将一村一品运动带入中国,此后在各个省市传播。

在平松守彦先生的热情帮助下,我国先后派遣几批中国专家到日本大分县学习一村一品模式,并且多次邀请日本专家来华亲临指导。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种植、养殖专业村镇、专业户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市场。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在推行农业结构重构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三高”(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培育,达到产、加工、销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

©黄文东

进入 21 世纪,我国国民经济步入新阶段,工业体系可以自给自足,这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深加工初级农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改变,对农业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一村一品创始人平松守彦先生在上海作了一个日本一村一品的演讲,其后一村一品在我国反响强烈,受到从政府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逐步发展起来,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概念学习成品模仿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土地改革的帷幕,大量专业种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户在各地涌现,其中包含了不少专业村镇。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在全国大力提倡农业专业化经营的同时,一些省份派遣精英学员参观考察学习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区域特色优势,从实际出发,发展小规模专业生产,一大批专业村、特色镇如雨后春笋蔓延开来。

©张薇

2.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持续,农业产业开始由单纯的种植业、养殖业向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等领域横向延伸,东部地区涌现了许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第三产业和出口外销型的外向型农业以及多种混合经营的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也积极响应,相继出现大量种植业、养殖业等许多专业企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提升迅速。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增收,政府专门审批土地用于专项基地打造,专业村镇建设形成的专业化基地成为合作社,特别是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

3. 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阶段

2000 年后,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一村一品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国山东等一些地区率先釆用了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农户实行有机联合,形成“风险共当,利益共享”的经营方式,农业产业一体化逐渐在全国各地被采用、推广和普及。从生产专业化到生产、营销、品牌创造,构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探索一村一品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发展一村一品的同时,结合主导产业创立区域平台,结合产业化经营开辟农业组织化新路径,结合标准化生产优化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多种功能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农村劳动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2007 年,政府发布《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发挥市场调节、协作作用,扩大产量,提高质量,降低交易成本,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综合经营。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纷纷制订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李艾 Dc88i8bLzr1fWrv0SaB2Otxw+94VeVCQjdwj9l1OnM00gXwgwKp8D1g9UOnvpZ8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