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东亚钳蝎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1.外部形态

东亚钳蝎雌雄异体,整个身体极似琵琶状,全身表面是高度几丁质化的硬皮。成蝎体长一般为4~6厘米,体宽一般为0.7~1.5厘米,体重约1.2克,背面为红褐色,腹面为淡黄色。蝎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3部分(图1)。头胸部与前腹部合在一起,又称为躯干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细长上翘呈尾状,又称为尾部。

图1 东亚钳蝎背面

(1)头胸部

蝎子头部较短,头与胸相连构成头胸部,头胸部又称前体。头胸部由6节合成,背面有坚硬的背甲,前窄后宽呈梯形,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并有数条纵脊。近中央的眼丘上部位有1对中眼,前侧角各有3个侧眼排成一斜列。中眼和侧眼皆为单眼,均为感光器官,视力很差,只能感光而不能成像。头胸部腹面有附肢6对,即螯肢、触肢各1对和4对步足。

螯肢亦称口钳,位于头胸部最前方的口器两旁,呈三角形,共有3节,第3节为末端分叉的可动指,两指可互相嵌合,指上有齿,形如利剪,有助食作用(图2左)。触肢又称钳肢或脚须,形如蟹螯,为攫取活物和司感觉之用,它分6节,即基节、转节、腿节、胫节、掌节,掌节有一不动指(又称上钳指)和一可动指(又称下钳指)(图2中、右)。步足是蝎的主要行动器官,分7节,即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末端有两爪和一距。步足按前后次序一对比一对长。4对步足的基节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了头胸部的大部分腹壁。螯肢和触肢的基节和第1、2步足基节的颚叶(或称内叶)包围1个口前腔。口位于口前腔的底部,正对着第2步足左右颚叶相接处,它的上方是位于口腔中部的一个发达的上唇,第3、4对足基节间有1个五角形胸板(图3)。

图2 蝎的螯肢和触肢

左:雌蝎左螯肢;中:雄蝎触肢末两节;右:雌蝎触肢末两节

图3 雄蝎躯干腹面观

(2)前腹部

前腹部较宽,又称中体,由7节组成,背板中部有3条纵脊。第1节腹面在胸板后侧有两片半圆形的生殖厣(生殖口盖),下面为生殖孔(图3)。雌蝎可以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以从生殖孔伸出支配轴。生殖孔上至口器之间的垂直夹缝称为蝎蜕口,各龄蝎蜕皮时,从此处蜕生。第2节的腹板呈短耙状,两侧各连1个栉板,在栉板的下方有呈“八”字形排列的香蕉形的齿,一般雌蝎有16~20对,雄蝎有19~25对。栉板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系感觉器官,行走时不断地摆动,以此来调节躯体平衡,识别异性。此外,交配时雄蝎以此寻找平整的石片,以便排出精荚黏附其上;雌蝎以此来探寻雄蝎排出的精荚位置,并对准生殖厣进行受精。第3~7节腹板较大,在两侧有侧膜与背板相连,侧膜有伸缩性,因而在不同发育时期,以及母蝎在产前产后,其腹部可膨大或缩小,以适应身体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需要。第3~6节腹板左右各有1对近似圆形的书肺孔,书肺孔内通相应的书肺,是外界与体内气体交换的通道,有呼吸作用。第7节呈梯形,前宽后窄,连接后腹部。

头胸部与前腹部较宽,合成躯干。

(3)后腹部

又称末体或尾部,细长如尾状。后腹部分为5节,前4节各有10条隆脊线,在各节背面有中沟,从背面至腹面还有多条齿脊。第5节最长,呈深褐色,肛门即开口于第5节腹面后缘的节间膜上。第5节之后为一袋状的尾节,尾节内有1对白色的毒腺,外面各包一层肌肉。尾节后方为一呈钩状的尖锐毒针,毒针近末端上部的两侧各有1个针眼状开口,与毒腺的输出管相连(图4),刺蜇时能释放毒液。蜇刺可以用来捕获猎物和攻击天敌,也是蝎的自卫武器。

图4 毒针

上:尾节纵剖示毒腺;下:毒针末端示开孔

2.内部结构

蝎子的躯体由14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由背板和腹板构成,节间由节间膜连接,能自由伸缩。体腔内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环、神经和生殖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图5)。

图5 蝎的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

蝎子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唾液腺组成(图6)。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前肠由咽和食道相连构成。口在头的后下方,食道很短,唾液腺在食道下方,为一团葡萄状的腺体。蝎子在捕食时,先用尾刺将捕获物蜇死,然后再用螯肢将其撕裂。蝎子在进食时,唾液腺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到食物上,对食物进行体外消化。当食物被消化成糊状后,再吮吸进咽部和食道,然后进入中肠消化吸收。中肠位于前腹部中央,是蝎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肠壁上皮细胞可分泌消化液,使食物进一步分解,为肠壁吸收。中肠部位有许多黄褐色葡萄状的腺体,这是贮存营养的盲囊。盲囊的大小与蝎子的发育阶段有关。当蝎子临近蜕皮时,因营养贮存丰富,盲囊十分肥大;蜕皮后,由于营养的转化和消耗,这时的盲囊显著瘦小。在卵子发育初期和怀孕期,母蝎的盲囊占去体内绝大部分空间,但到母蝎临产前,盲囊仅占很小的比例。后肠位于后腹部中央,具有发达的肌肉层。后肠的主要功能是继续吸收营养和排泄废弃物。通过前肠、中肠而未被消化的物质进入后肠,再经肛门排出体外。

图6 蝎的消化系统

(2)呼吸系统

蝎子的呼吸系统由4对书肺组成,它们分别位于第3~6前腹节内,每节各有1对。蝎子的呼吸器官——书肺是腹部体表内陷而形成的一种较坚韧的囊状结构。书肺内有很薄的叶状突起,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书肺通过书肺孔与外界相通。空气由书肺孔进入书肺,并在书肺叶之间和外界相连的间隙中流动;血液则在书肺叶之间和血膜相连的空间流动,通过扩散作用和肌肉的收缩而进行气体交换,并通过心脏将氧气循环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完成呼吸过程。如果书肺孔堵塞,蝎子就会窒息死亡。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避免蝎窝过于潮湿,以防书肺孔被泥土堵塞。

(3)循环系统

蝎子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由心脏、血管和血腔组成。蝎子的心脏乳白色,呈管状,共分为8个室,每室有1对心孔。心脏位于背板下面、肠的背侧,包在围心膜中,前后各有大动脉分支进入血腔。蝎子的血液为无色液体,血液汇集于腹窦,流至书肺进行气体交换,而后经静脉管流回围心腔,最后经心孔回心脏。心脏的不断跳动和肌肉收缩使血液循环不止,将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同时,还把各器官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送到马氏管,排出体外。

(4)排泄系统

蝎子的排泄器官由2对马氏管和1对基节腺组成。马氏管细长,管腔窄,管壁薄,端部闭合,其末端有分支,位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浸于血液中(图6)。马氏管能从血液中吸收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尿酸和其他多种废物,然后送到后肠混入粪便中排出体外。基节腺,即体腔管,一端开口于步足的基部,一端为体腔残留的端囊。二者之间有盘绕的细管相连,并有很多毛细血管伸入端囊内。蝎子在胚胎时有多对体腔囊和体腔管(在第3、第4、第5、第6、第8节),长成时第5节的1对形成基节腺,第8节的1对形成生殖管。

(5)神经系统

蝎子的神经系统主要由脑、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等组成。脑神经节又称咽上神经节,不发达,呈双叶状,位于食道背面,有神经分枝延伸到钳肢和步足。脑与咽下神经节由1对短而粗的围咽神经相连。腹神经索是由咽下神经节向后伸出的神经链,呈索状,具有7个不融合的神经节。从中枢神经还分出多对神经纤维到达眼、附肢、生殖厣、栉板等全身各个部位,支配蝎的运动、捕食、交配、产仔、蜕皮、排泄等活动。内脏神经则支配内脏的各种功能(图7)。

(6)感觉器官

包括眼、触毛、栉齿突。蝎子有1对中眼和3对侧眼,但视觉迟钝,畏光,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但能在黑暗无光处行走和捕捉小动物。蝎子全身布满触毛(图8),以附肢表面最多。腹部每个环节相连处的凹陷裂缝上覆盖有一层薄膜,其表皮下有感觉细胞和毛状突起,这些都是敏锐的感觉器官,因此,蝎子对噪声、震动都十分敏感。蝎子的栉板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有触觉、识别异性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图7 蝎的神经系统

图8 触毛

(7)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系统位于前肠中部和肠腺之间,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生殖腔、雄孔及圆柱腺、精荚腺等附属腺组成。精巢1对,对称排列,呈梯形管状,由2根纵管和4根横管相连而成(图9)。在精巢的前方外侧,各有1根输精管向前通向贮精囊。贮精囊可暂时贮存精巢生成的精子。生殖腔有分支与贮精囊相连,以接受精子并继续通过连通的雄孔而将精子排出体外。与生殖腔相通的还有3对附属腺,分别为1对小的附属腺、1对柱状的圆柱腺和1对长的精荚腺。附属腺分泌的腺液可帮助蝎子完成繁殖活动。当雄蝎与雌蝎交配时,从雄孔排出精荚并固定于地面,然后雌蝎卧于其上将精荚插入雌孔,完成交配。

图9 雄性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比较简单,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纳精囊)、生殖腔及雌孔组成(图10)。在前肠腺体之间,为1对梯形网状的卵巢,卵巢由3根纵管和5根横管相连,形成8个比较规则的卵巢网格。其周围有圆形的卵,数量很多。受精卵可移入网格外,依附在卵巢管壁上进行孵化,待孵化成仔蝎后,由前向后依次娩出体外。在卵巢前方两侧各有一较短的输卵管通入膨大的纳精囊。生殖腔与两侧的受精囊相通,以便于向纳精囊内转移精子并长期贮存。

图10 雌性生殖系统

(8)内分泌腺

由无管腺体组成,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分泌物对蝎子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生理机能起调节或抑制作用。 0yrJW0rlhiSvYIeS0KYFN1OwDsgmErj20XA2FWXvVGl76cckP3SAKEXU9wtI2X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