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蝎子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1.生长发育

蝎子为卵胎生动物,从仔蝎产出至长到成蝎,不经历变态过程,但要经过6次蜕皮,才生长发育为成蝎。蜕皮是蝎子发育的标志,个体生长停止,蜕皮也即停止。初生仔蝎为1龄蝎,以后每蜕一次皮增加1龄,两次蜕皮时间的间隔称龄期。小蝎的个体生长与脱皮有紧密联系,每经过1次蜕皮,小蝎的体长迅速增加,个体增大,体重亦增加,蝎体的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蝎子的寿命一般为6年,长的可达8年以上。蝎子的生长发育虽然受自然条件及人为干扰的影响,但其基本发育过程并不因此而打乱,呈现出固有的规律。蝎子的生长发育包括个体的生长及行为的发育两部分。

(1)个体生长

小蝎刚出生时,身体很小,长约1厘米,重量约0.02克,肥胖,体软,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可见其头尾,但发育不充分,附肢及长尾均折叠于胸前,很快它们相继展开,呈现出蝎子的形状。刚出生的小蝎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既无力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也不具备对敌害的防御能力,必须由母蝎背负着。小蝎在母背阶段,不吃、不喝、不动,靠腹内残存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活。一般在25~28℃条件下,小蝎从出生至第一次蜕皮需5天,小蝎经第一次蜕皮,成为2龄蝎。

2龄蝎的体形、体色均发生明显变化。首先是颜色转深,由乳白色慢慢变为淡黄色,再变为淡褐色。它的体形迅速变细拉长,增至1.5厘米左右,比1龄蝎约细1/3。体重有所增加,达到每只0.025克左右,即大约40只重1克。2龄蝎延续时间大约为2个月。整个2龄期间,蝎体变化不大,只是体粗及体重有所增加,且颜色加深,身体各部分更显清楚一些。

2龄蝎经蜕皮变为3龄蝎,体长由1.5厘米增加到2厘米,体重变为0.05克左右。由于此期蝎子已经能够正常取食,所以迅速增肥变粗,体重又有明显增加。经过第3次蜕皮,3龄蝎成为4龄蝎。此期,体色已变为灰褐色,且体长达2.7~3厘米,体重已达0.8~1克。经第4次蜕皮,长成5龄蝎,体长增至3.5厘米,而且体肥粗壮,重量增加。5龄蝎再蜕皮2次,变为7龄蝎,即发育为成蝎,体长达到5厘米左右。此时,蝎体颜色也已确定,背部及尾部末端呈灰褐色,且节间有光泽闪现,而腹部、尾部前4节及附肢均为橙色。7龄蝎已为成蝎,从此不再蜕皮,因此体长也不再增加,但体形可以变粗,体重也可略有增加。

蝎子的生长,尤其是体长,由于受体皮限制,只在蜕皮时呈跳跃增长,不是渐进的。而蝎子体重是逐渐增长的,且体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时会下降(如冬眠后),但总的来说是增长的。所以,判断蝎龄根据蝎子体长比较准确(表3)。

表3 蝎子不同龄期体长、体重对照

(2)行为发育

与个体生长相伴随,蝎子的行为发育也在进行。1龄小蝎出生后,往往头部向外,并排排列于母蝎背板上面,靠消耗自己腹内残存的卵黄为生,不能自己取食。这些小蝎似乎很懂事,均自觉地避开母蝎的头部及附肢附近,以免妨碍母蝎活动。1龄小蝎身体弱小,仅有时轻轻蠕动,并没有明显的爬行等动作。但在即将蜕皮时,则不断扭动身体。

蜕皮后的2龄蝎,在蜕皮过程中纷纷落下母背。但由于尚没有采食能力和体质较弱,蜕皮后仍需迅速爬上母背上,在母背生活过1星期左右,才离开母体而独立生活。此时的2龄蝎活动能力大为增强,既可在夜间外出,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独立安家落户,又可借助毒针排出毒液蜇刺昆虫,自己取食。2龄蝎食欲旺盛,可全天进食。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常会有自相残杀现象发生。

从爬背到下地活动,从不能取食到主动捕食,蝎完成了其基本行为的发育。3龄蝎进食达到高峰期,食欲极强,食量很大。在冬季到来前,它们四处觅食,常吃得肚子鼓鼓的,以贮备过冬营养。3~6龄蝎子体质更好,行为发育更加完善,活动能力进一步加强。6龄蝎时开始性的发育,到7龄蝎时性发育成熟,此时可以发生交配行为。

2.繁殖特性

蝎子的繁殖特性包括性发育、交配、产仔等。

(1)性成熟

蝎子的性发育与个体生长同步,当个体生长及行为发育基本完成时,性发育也就成熟了。蝎子达到性成熟的标志是交配行为的发生,并不是精子、卵子的完全成熟。在自然界,野生蝎正常发育,一般需要26个月左右,便可达到性成熟。也就是第5次蜕皮后不久,6龄蝎后期性发育便成熟,7龄蝎则是性成熟蝎。雄蝎发育较雌蝎稍快,往往比雌蝎早几个月达到性成熟,但从最后一次蜕皮到雌蝎卵子完全成熟,完成性发育这以前的几个月内,均可发生交配行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营养及管理的改善,以及冬眠的打破,蝎子的发育可大大加快,只需要12~18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蝎子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并开始进食后即可交配,因而认为这一阶段是性成熟阶段。

(2)发情与雌雄比例

性成熟的母蝎,一年有两次发情期。一次是在5—6月,这叫“产前发情”;另一次是在母蝎产仔蝎后,仔蝎脱离母背不久,约在8月前后发情,这叫“产后发情”。雌蝎发情后,特别是初产雌蝎第一次发情时,必须立即捉放雄蝎进行交配。在一窝蝎子中,雌雄个体的比例一般为3:1,即三雌一雄。

(3)交配行为

蝎子需经过交配才能繁殖。野生蝎子一般在5—8月交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蝎群可随时进行交配。

蝎子的交配行为很特殊,靠精荚传递精子,既不像哺乳动物那样直接射精,也不像一般精荚受精动物那样直截了当。在整个交配过程中,雄蝎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是主动进攻者,而雌蝎则被动接受交配。发情雌蝎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性引诱激素,招引雄蝎。发情的雄蝎表现急躁不安,主动寻找雌蝎。当发情雄蝎抓住一只发情雌蝎,交配即开始发生。这时,雄蝎的触肢牢牢地钳住雌蝎的触肢,并将雌蝎不断拖来拖去,急忙寻找交配场所,有时转圈爬行,雌雄蝎的后腹部高高竖起,并不停地摆动,表现出十分兴奋的样子,宛如“舞蹈”一般(图12)。在“跳舞”的同时,雄蝎腹下的两块栉板不断摆动,接触地面,探索地面的状况,寻找交配场所。当找到平坦的石块或干净坚硬的实土地面时停下来,雄蝎拉雌蝎到自己身体处,雄蝎全身抖动,并翘起前面第一对步足,交替抚摸雌蝎的生殖盖板及其周围,反复多次,频繁刺激雌蝎,使之打开盖板,露出雌孔。随后,雄蝎出现排精前兆,尾部上下抽动摇摆,接着生殖盖板打开,露出雄孔,并抖动腹部将雄孔贴近选好的地面,随之从雄孔中产出精荚,并将其牢牢地黏附在石块或瓦片上,然后雄蝎拉着雌蝎抖动着后退,并慢慢抬起前腹部,精荚随即全部抽出,倾斜固定于地面,与地面约呈70°角。这时,被拉过来的雌蝎生殖盖板已经打开,雌孔外露,当前移的雌蝎雌孔触及精荚瓣的尖端时,精荚的上半部便刺入生殖腔内,精荚瓣破裂,释放出精液,精液由生殖腔进入受精囊贮存。此时,雌蝎已获高度快感,情欲消退,遂后退挣脱,精荚的下半部抽出,倒于地面。雄蝎此时也如释重负,平静地离去。交配过程至此结束(图13)。交配的时间,往往随具体交配环境而变化。一般从寻找到发情雌蝎至最后双方分离,需30分钟至1小时,长的可达3~4小时。雌蝎接受精子后,其精子可长期贮存在体内,因此,可连续产仔3~5年,交配一次可产多胎。不过2~3胎所产的大多是弱蝎。交配后雄蝎大约有1%会自然死亡,这是生物界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现象。

无论人工养殖蝎还是野生蝎均有此现象。

图12 蝎子的交配舞蹈

图13 蝎子传送精荚示意图

上:雄蝎产精荚于地上;中:把雌蝎拉过来;下:精荚接触雌孔

(4)体内孵化

蝎子在接受交配以后,并不立即受精,而是将精液贮存在受精囊内,待卵细胞发育完全成熟后再行受精,形成受精卵。

蝎子属卵胎生动物。受精卵在母蝎体温的作用下开始萌动发育。自然条件下,卵子在交配后的次年6—7月才发育成熟。此时,头年交配进入受精囊的精液顺输卵管流动,到达卵巢各个部位,与附于管道上的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在温度适宜时,雌蝎体内的受精卵,开始萌动发育。随着胚胎的发育,卵壳由灰黄色逐渐变为浅灰色,体积亦不断增大,当长到1/2麦粒大时,卵壳开始退化,胚胎逐渐发育成仔蝎形状。到卵壳退化成白色透亮,且仔蝎背板甲纹明显出现时,表明胎仔的发育已经成熟,体内孵化过程结束。

雌蝎的体内孵化过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在填蜕期(指在秋分到霜降期间,蝎子储存自身营养,进行躯体脱水及入蜇前的准备阶段)和复苏期(指惊蛰到清明处于休眠状态的蝎子开始苏醒、出蛰阶段)内受到低温的影响,则休眠期内的体内孵化过程停止。胚胎芽和胎仔只能在生长期萌动和发育,卵胚胎在母体内越冬,故体内孵化时间较长(表4)。在温度条件适宜时,蝎子受精卵在雌蝎体内发育约40天即可形成完整胚胎,可以产仔。

表4 东亚钳蝎体内孵化时间

(5)产仔

蝎子在无冬眠条件下,受精卵在雌蝎体内40天左右便可完成胚胎发育过程,产出仔蝎。自然状态下,雌蝎一般在7月下旬产仔。孕蝎进入体内孵化后期后,前腹部异常膨大,背板环甲间距离明显增宽,腹中胎仔明显可见,行动蹒跚而吃力,除了为满足温度需要有时出来晒晒太阳以外,一般并不外出活动。但是在临产前则活动频繁,主要是在夜间外出寻觅理想的繁殖场所,并进行产房布置。雌蝎体内卵很多,且均同时成熟,许多卵可以与精子结合,并同时进行胚胎发育。所以,产仔时往往一次产很多,一般为25~30只,少者也有15只以上,多的则达40只,甚至50只。因此,雌蝎要求有较大的产房空间,同时还必须有较好的防御外界干扰及天敌侵袭的条件。蝎子产房一般不直接占用原有缝穴,如果是狭小的石缝,则必须另觅他处;如果是土洞,则用触肢挖掘进行扩建,并堵塞洞口。产房多为半球形或近半球形,底面近圆形,顶上为穹状,高2~3厘米,直径4~5厘米。一般每个洞穴中只容纳1只雌蝎产仔。产房建成后,雌蝎蜷伏于产房内不动,进入临产前休息状态。

即将临产的孕蝎,通常在产前3~5天内不进食,不爱活动,可透过饱满的前腹部看到发育成熟的卵胎。产仔时,雌蝎伏于地上,向前倾斜弯曲身体。第1、2对步足向内收缩,全抱于胸前,做成产床,而第3、4对步足则伸直打开,牢牢扒附于地面,借以支撑及用力。蝎体整个前部从生殖盖板以前均向前倾斜,近于地面。姿势摆好以后,栉板下垂,生殖盖板打开,随着腹部抖动,小蝎依次从雌孔产出,落于2对步足合抱之中,并不直接产于地面。产仔时,小蝎成批产下,每批一般产4~5只,小蝎有规则地排成扇形,每产一批间隔半小时,长的约1小时。整个产仔时间大约持续3小时。

(6)母蝎的护仔行为

刚产的小蝎肥胖呈乳白色,附肢和尾部均折叠于腹面,长约1厘米,好像1粒大米。大约经过30分钟,小蝎体外黏液略干,脚须与步足渐渐开始蠕动,接着身体可以伸屈活动,尾部亦展开并曲展上翘。此时,小蝎从各种通道相继爬上母背,母蝎开始其护仔行为。此时,母蝎一切活动均围绕护理仔蝎进行。它们不吃不动,蛰伏于产房内,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外界十分微弱的干扰即有敏捷反应。在正常情况下,母蝎允许小蝎爬背,并引导其爬背,以便于照顾。当小蝎在具备独立生活能力之前,绝对不允许其自由下地活动。如果小蝎强行离开,母蝎会用强有力的触肢将其钳回,并诱其上背。当天气恶劣,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时,或遇到天敌进攻时,母蝎会迅速背负小蝎迁移。等到小蝎进行第一次蜕皮后10天左右,能够离开母背独立生活时,母蝎的护仔行为随即终止。

特殊情况下,母蝎也会发生弃子行为。例如,当天敌当前,逃命要紧时,母蝎也会抖掉身上背负的小蝎,一来为了减轻负担,便于快速逃离险境,二来为了抛出食饵,舍仔保身。尤其在母蝎已经被天敌抓住,进行搏斗时,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当外界条件严酷时,母蝎会为了保全自己而牺牲小蝎。一般在繁殖期间需要大量的营养与水分,若此时供应不足,则母蝎常常吃食幼嫩多汁的小蝎以改善自己体内的营养及水分状况。 IFYDfbmwU9RxpnYSqSKvS5gHqMUHeepp1YbYOQRQbGzWIM+5i86ZtrC8jj2gWPq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