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蝇类简介

1.何为蝇类

蝇类是双翅目Diptera环裂亚目Cyclorrhapha的昆虫的通称。蝇类是一类体型粗壮、多毛,小型至中型的昆虫。该类昆虫触角3节,具有触角芒,口器为吮吸式。蝇类幼虫称为蛆,头部退化,口钩垂直运动;两端气门式或后气门式;蛹为围蛹,羽化时从蛹的一段环形羽化孔中脱出。蝇类根据额囊缝的有无分为无缝组、有缝组两组。无缝组蝇类头部无额囊缝,新月片无或不清楚,如食蚜蝇科、头蝇科。有缝组蝇类额囊缝存在,新月片清楚。有缝组下又分真蝇派和蛹蝇派。真蝇派下分两类:一是无瓣类,触角第2节背侧无纵裂或纵裂不完全,下腋瓣不发达或退化,中胸盾沟不完整,如斑腹蝇科、潜蝇科等;二是有瓣类,触角第2节背侧纵裂贯穿全长,下腋瓣一般发达,中胸盾沟完整,仅极少数中断,如蝇科、花蝇科。蛹蝇派蝇类体扁平,头与胸密接,足的基节远离,成虫为蜜蜂、鸟类及哺乳类的体外寄生,胎生,如蛛蝇科等。目前,全世界有蝇类数万种,我国已知有30多个科4 500余种。常见的蝇类多属蝇科、丽蝇科、麻蝇科和花蝇科等。

2.常见蝇类

(1)家蝇

属于蝇科蝇属。在人住所中,家蝇约占全部蝇类的90%。家蝇曾是城市内主要的扰人昆虫和影响公共卫生的问题,目前在有垃圾和腐败的有机废物堆积的地方仍是如此。家蝇体长约7毫米。体色为单纯灰黑色,没有其他明显的斑纹或色彩;复眼红褐色。第4纵脉角型弯曲,胸背有4条纵纹(图1)。

图1家蝇

(2)市蝇

市蝇比家蝇体型稍小,体色稍淡,体长5~6毫米。其复眼亦无毛,中胸盾片仅2条黑色纵条,前胸侧板中央凹陷处无纤毛、腋瓣上肋无前后刚毛簇,第1腹板无纤毛,下侧片在后气门前下方有纤毛,且较家蝇发达。市蝇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除黑龙江哈尔滨以北地区外,其余各地均有记载,而且以东南部诸省区的种群数量为高。它在家蝇属中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仅次于家蝇。

(3)厩腐蝇

又称大家蝇,属于蝇科腐蝇属。体型较大,胸背有2条黑纵纹,其两侧有4块黑斑,小盾片端部呈黄棕色。第4纵脉向上微弯,触角芒为长羽状,分枝到顶。我国除台湾、广西、贵州等省区不详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种群数量以东北、华北、西北为高。

(4)大头金蝇

又称红头金蝇,属于丽蝇科金蝇属。体大,有亮绿色金属光泽,复眼鲜红色。胸背无黑色纵纹,鬃少,多细毛,两颊部为橙黄色(图2)。分布于辽宁南部及华北、华东、华南各地。大头金蝇可药用,老熟干燥幼虫入药被称为“五谷虫”,具有清热解毒、消积化癖之功效。

图2大头金蝇

(5)丝光绿蝇

属于丽蝇科绿蝇属。中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10毫米,体色绿,有金属光泽。在绿蝇属内,本种额宽,雄性间额宽约为侧额宽的2倍,雌性额宽大于头宽的1/3,一侧额宽约为间额的1/2,后中鬃3对,前缘基鳞黄色,后胸腹板有纤毛(图3)。它几乎遍布全世界,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在北方为主要居住区蝇类,与人的关系密切。

图3丝光绿蝇

(6)铜绿蝇

属于丽蝇科绿蝇属。中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8毫米,体色呈嫩橄榄绿色至青铜色。有金属光泽,外部特征很像丝光绿蝇,主要区别是它的后胸腹板无纤毛;在额的最狭处,雄性侧额约和间额等宽,雌性侧额宽约为间额宽的2/3;从侧面观,雄蝇腹部在后上方拱起。它的习性与丝光绿蝇相似。铜绿蝇在我国东南方数量较多,最北可分布到辽宁南部,西部高原和西北地区未曾发现。

(7)亮绿蝇

中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9毫米,体色青绿,有金属光泽。本种雄性额狭,在最狭处间额存在,后中鬃2对,前缘基鳞黑色,腹部各背板无明显的暗色后缘带,雄性第九背板小,黑色(图4)。以上诸特点可与绿蝇属内其他常见种相区别。本种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泛,种群数量以东北、华北为多。

图4亮绿蝇

(8)夏厕蝇

属于蝇科厕蝇属。它的外貌比家蝇显得瘦小苗条,身长4~6毫米,体色灰黄,特别是腹部在灰黄的底色上有暗色倒“丁”字形斑纹,雄蝇的斑纹更为明显,同时它具有触角芒裸、翅第3纵脉与第4纵脉平行、第6纵脉短等厕蝇属的共同特征,容易与家蝇区分开(图5)。它在我国广泛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种群数量很大。

图5夏厕蝇

(9)元厕蝇

形态很像夏厕蝇,但体色较灰,雄性腹部有清晰的暗色纵条,雌性纵条不明显,较容易与夏厕蝇相区别。在我国广泛分布,尤以东部和南方各省区种群数量为多,几乎代替了夏厕蝇的位置。

(10)瘤胫厕蝇

本种雄性中足胫节中部腹面有明显的瘤状隆起,在相对应处的中足股节腹面有钝头的刺状鬃毛簇,腹部灰色,各背板也有略呈倒“丁”字形的暗色斑;雌性中足无瘤状隆起,腹部暗灰色,无明显的斑纹,容易与厕蝇属其他种类相区别(图6)。它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泛,种群数量则以西北和东北较多。与人的关系较密切。

图6瘤胫厕蝇

(11)巨尾阿丽蝇

体型大,身长可达12毫米,青蓝色,覆薄的淡色粉被。在丽蝇中,巨尾阿丽蝇雄性额宽,约为头宽的1/7,两性中胸盾片沟前有3条明显的黑色纵条,中间一条较宽;雄性尾器特别巨大(图7)。本种在我国,除新疆外,其他省区均有分布,而以东部和降水量超过500毫米的地区种群数量大。与人的关系密切。

图7巨尾阿丽蝇

(12)红头丽蝇

体型大,身长可达13毫米,青蓝色,胸部淡色粉被稍浓。与丽蝇属的其他常见种相比,其雄性额略宽,约为头宽的1/13,颊橙色至红棕色,在口缘处几乎全部红色,两性中胸盾片沟前只有2条很细的不很清晰的黑色纵条;雄性尾器不特别大,容易与巨尾阿丽蝇相区别。本种为全北区种类,是我国西北、内蒙古、青藏高原、东北北部和川、滇等地的常见种,较少分布于我国东南部。

(13)乌拉尔丽蝇

大型种,身长可达12.5毫米,青蓝色,较暗,胸背部亦覆淡色粉被,颊的前方大部红色,在口缘处约一半为红色,从外观上不容易与红头丽蝇区别,但两者雄性侧尾叶截然不同,红头丽蝇侧尾叶宽、末端圆钝,乌拉尔丽蝇侧尾叶细长而直、末端稍向前钩曲。乌拉尔丽蝇为旧北区种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藏,以及内蒙古、甘肃的西部地区。

(14)伏蝇

中型种,体长可达10毫米,体色暗绿,有钝金属光泽,有稀疏黄色粉被,触角大部红色,前中鬃发达,后中鬃最后2对发达,后背中鬃有4~5个鬃位,上腋瓣上面外方有白色纤毛(图8)。本种为全北区种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分布的南缘大约在上海、南京、郑州、宜宾一线,它在西北、东北的种群数量大。

图8伏蝇

(15)棕尾别麻蝇

属于麻蝇科麻蝇属。中型至大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13毫米,体色灰褐,雄额宽约为头宽的1/6,颊部后方1/3~1/2内为白色毛。前胸侧板中央凹陷处有不特别密的黑色纤毛,有时仅1~2根,后背中鬃5~6个鬃位,尾器棕褐色。本种分布于古北区东部和东洋界、澳洲界。在我国除新疆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在麻蝇中,它的种群数量无论是在南方或华北都比较高。

(16)黑尾黑麻蝇

中型至大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14毫米,体色灰褐,一般较深,后背中鬃3对,等距排列。雄性第5腹板有刷状鬃斑,第7、第8腹节的后缘鬃发达,雌性第6背板比较发达,突出于第5背板后方,侧面可以见到。本种分布于全北界,可进入东洋界的北部,在我国全境都有,而以西北、华北、东北虫口数量大。本种是麻蝇科中比较重要的种类。

(17)红尾拉蝇

小型至中型种,体色黄灰,腹部为棋盘状斑纹,额鬃列的下段走向在雄性中仅稍向外,在雌性中差不多是直的、不向外,后背中鬃3对;雄性小盾端鬃退化,两性尾器均为红色。本种为古北区种类,在华南无分布,在江南各省区也少见,但在云南可常见到,种群数量以西北和东北较大。

除上述蝇种外,在我国东南部城市内特别是绿化带内,瘦叶带绿蝇、狭额腐蝇及黑蝇属蝇类也较常见,北部和西北部则以宽丽蝇、白头麻蝇群的一些种类较为常见。

3.蝇类与人类的关系

(1)蝇类与疾病

蝇类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主要的卫生害虫,对人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机械性传播疾病。蝇类的体表多毛,足部爪垫能分泌黏液,喜在人或畜的粪尿、痰、呕吐物以及尸体等处爬行觅食,极容易附着大量的病原体,又常在人体、食物、餐饮具上停留,蝇类停落时有搓足和刷身的习性,而且边吃、边吐、边拉,因此成为人类疾病病原体的主要机械性传播者。目前,已证实蝇类能携带的细菌有100多种、原虫约30种、病毒20种。机械性传染的疾病中以消化道疾病最为常见,主要发生在夏秋季,重要传播蝇种为家蝇、大头金蝇等。

②引起蝇蛆症。某些蝇类幼期寄生于人、畜活体组织或腔道而引起蝇蛆症,其危害很大,尤其是对畜牧业,如牛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皮下,牛皮因幼虫穿孔以致利用价值降低,同时还会使牛肉的质量下降和产乳量锐减。

③骚扰吸血。吸血蝇有螫蝇、角蝇、血蝇等。主要危害家畜,吸血骚扰可使产肉和产奶量大幅下降,还造成家畜之间的疾病传播,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螫蝇数量多时,可在海水浴场侵袭游泳人群,使人难以忍受,在一些地区给旅游业带来麻烦。即便是不吸血的家蝇对人的骚扰也比较明显,如人们休息或午睡时,有一两只家蝇在脸上、手上或腿上爬行,会使人不得安宁。

(2)农林的重要害虫

蝇类中的某些类群如叶潜蝇、果实蝇等幼虫,是农业的重要害虫。花蝇科球果花蝇属的幼虫为害松柏球果,严重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造林工作;泉蝇属为害竹笋、菠菜、甜菜等蔬菜作物;蝇科芒蝇属为害稻、粟;潜蝇科为害多种豆科植物;实蝇科的许多种类为害柑橘、梨、桃等。

(3)天敌利用

在综合防治中,捕食性和寄生性双翅目昆虫起着控制和消灭害虫的强大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达50%以上。许多蝇类可寄生于害虫体内而成为害虫的天敌。寄蝇科、食蚜蝇科、头蝇科、蜣蝇科、斑腹蝇科等蝇类是许多害虫的天敌。如食蚜蝇科、食蚜蝇亚科中的绝大部分类群的幼虫能捕食大量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蝉和蓟马,每头幼虫一生可捕食害虫数百至数千头。由于它们的生活周期短,一年可繁殖数代,所以是一支消灭害虫的有效力量。斑腹蝇科中某些属的幼虫则主要捕食蚜科、蚧科、粉蚧科害虫。

(4)药用昆虫

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及其近缘昆虫的幼虫或蛹壳,在中药学上被称为“五谷虫”。中医学认为,五谷虫味咸、甘,性寒,归脾经、胃经,具有健脾消积、清热除疳等功效,主治疳积发热、食积泻痢、疳疮、疳眼、走马牙疳等。现代研究表明,五谷虫含生物碱、油脂、蛋白质及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平喘等药理作用。

(5)作为科研的模式生物

果蝇是蝇类中一个科,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果蝇体积小、易操作、饲养简单、成本低、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子代数量多、突变性状明显,便于进行表型分析,有利于一般实验室使用。一百余年的研究积累了很多有关果蝇的知识与信息,制备了大量的突变体。果蝇全基因组约165Mb,编码蛋白的基因有13 600种,约一半蛋白与哺乳动物蛋白有序列同源性。果蝇还携带许多便于遗传操作的表型标记、分子标记或其他特性的特征染色体。超过60%的人类疾病基因在果蝇中有直系同源物,且许多基因、基本的生化途径及信号通路从果蝇到人类都高度保守。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在发育生物学、神经学、人类疾病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6)检测农药残留程度

利用家蝇对农药的敏感性,以家蝇接触检测蔬菜后的致死程度确定蔬菜食品含毒量的高低,确保了消费者的利益。

(7)法医昆虫学领域的应用

我国宋朝人宋慈所写的法医学《洗冤集录》中有记述刑事主审官通过蝇类集中落在一把作案用的血腥镰刀上确定杀人凶手的案子,被公认为国际上有关法医昆虫学的最早文献记载。蝇类作为法医昆虫学依据的应用主要有:推断死亡时间、分析死亡原因、发现死亡场所、确定尸体的异地移动、推断死亡的季节。由于蝇类数量大,分布广,繁殖快,与人类关系密切,在法医昆虫学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解决了许多疑难案件。

(8)作为传粉昆虫

许多食蚜蝇科、花蝇科、蝇科、丽蝇科的蝇类是传粉昆虫,其中食蚜蝇成虫是农作物的传粉昆虫。亦有人在葱、胡萝卜等农作物上做过试验,证明丽蝇的传粉效果好于蜜蜂,而且发现草莓用丽蝇传粉效果最佳,丝光绿蝇经常访苜蓿,在欧洲则常访兰科植物。

(9)生态转化中的利用

蝇蛆具有取食利用粪便腐败物质的特性,可以将畜禽粪便集中收集调制,生产蝇蛆产品,使粪便中的物质能量转化成虫体蛋白质、脂肪加以回收,仅剩余疏松残渣。以猪粪为例:每吨猪粪养家蝇幼虫能够化250~300千克鲜幼虫,折合60~70千克干体,转化率为4.2:1,产值是原料价格的300~400倍。如果将其还原于养殖业,即把产出的幼虫干燥后作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用这些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再养猪则效益更佳。这种使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增值利用的生物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污染问题,还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采用蝇蛆处理畜禽粪便技术,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粪便中的有机物,消除畜禽业污染,较常规处理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环境效益高等明显优势。 0wHiA2lFeQqMiE07aUCqjTh0/d6PG2ps/z/F5ahLPrm1Zeue0w/f3AlJEdWOe75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