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蝇蛆研究开发的历史与现状

蝇蛆的研究开发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早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大头金蝇幼虫的药用记载,以后《滇南本草》《东北动物药》《中药动物药志》《中华本草》等均有记载。我国江浙一带药房中出售的“八珍糕”内含有蝇蛆,是治疗儿童积食不消的良药。我国西南的珍贵食品“肉芽”也就是蝇蛆,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

家蝇的开发及利用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20世纪20年代,就有关于利用家蝇幼虫处理废弃物及提取动物蛋白质的可行性的论证报告。1953年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结合反细菌战立项主持了“家蝇的饲养、家蝇对DDT和666抗药性形成及防治”等研究课题。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开展了以昆虫为代食品的家蝇等昆虫的大量饲养方法的研究。6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以蝇蛆作为优质蛋白饲料进行了研究。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北京、天津等地曾开展了利用鸡粪饲养家蝇及蝇蛆饲喂家禽的效果试验,特别是1983年6月30日,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笼养苍蝇的经济效益”一文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将我国蝇蛆养殖推向了高潮。这些研究与开发,主要是围绕利用蝇蛆处理畜禽粪便来提取再生蛋白饲料,从而作为喂养家禽、珍贵鸟类和名贵水生动物的饲料,在这方面,北京饲料研究所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及科学试验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又掀起了资源昆虫研究和利用的高潮。在家蝇研究开发方面,华中农业大学雷朝亮等应用试验生态学和营养生理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家蝇的繁殖生物学及其影响因子,掌握了家蝇的产卵节律、成蝇营养、成蝇产卵条件、家蝇营养转化模式、光照对家蝇生长的影响、家蝇幼虫几种矿物营养的最优化平衡及几种添加剂对成蝇的营养效应等。这些研究结果为蝇蛆工厂化生产技术提供了科学资料,对提高商品蛆的产量和品质均具有较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家蝇繁殖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它们还系统研究了家蝇幼虫配给饲料、试验种群生命表、培养基质利用率、剩余培养基再利用率及蝇蛆养殖技术系统优化设计与工厂化生产有关的技术基础,为蝇蛆产品化提供了原料保障,对蝇蛆生长的周期性循环起到了调控和指导作用,保证了蝇蛆生长的持续高产、稳产和鲜蛆原料的标准化,为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在取得上述研究成果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化提取分析与动物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蝇蛆蛋白、甲壳素、抗菌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证明了蝇蛆在食用、保健、滋补及药用等方面的价值,并研制出了蝇蛆蛋白、复合氨基酸营养液、五谷虫活性粉、蝇蛆油、几丁质、五谷虫酒、五谷虫胶囊等产品。 4rXBODFT6G3AWOGTfsK4uZqsZMEor/XkoL7JX1MdM5ZaYZ6cvjkBSWDTDKUX5l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