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原位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应用特定标记的已知核酸探针与组织或细胞中待测的核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体,杂交后的信号可以在光镜下观察。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位精确,并可半定量,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的实验技术之一。根据探针标记种类的不同,可分为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显色原位杂交(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等。目前,原位杂交技术广泛用于肿瘤个体化治疗的靶标检测,如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图1-1)。

图1-1 FISH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

此外,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突变检测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分子标志物(靶标)检测。如胃肠道间质瘤KIT基因突变检测。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及肿瘤分子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肿瘤多成因异质性的特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如何识别具有相同肿瘤发生部位、相同病理类型及病期的不同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成为实施个体化治疗的主要障碍。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特异肿瘤分子标志物(靶标)是识别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要依据,实现对这些靶标的检测是实施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和基础。用于识别肿瘤患者个体差异的靶标大致可分为3类:①肿瘤治疗性药物的作用靶标,如HER2基因拷贝数和EGFR基因突变;②肿瘤药物代谢相关的靶标,如UGT1A1和CYP2D6等基因的多态性;③肿瘤药物作用路径的相关靶标,如KRAS基因突变和E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病理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疾病的病理分类和诊断日益与国际接轨,大批先进的病理学技术与设备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国内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进入了自动化的时代,病理学发展从大体解剖进入了分子迷宫,基于免疫组化技术辅助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已成为基本的诊断模式。伴随个体化医学靶向治疗的兴起,肿瘤的分子病理靶向诊断也将会成为未来病理科开展的常规工作之一。

(赵 鹏 李玉军) 78lhNrzM9f0u3AEFJS9pU98/YL7yMjeiQXaHbiA2y9PG3X/MLhHjXhnt31H24hA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