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海岛和海岸带植被恢复现状

生态恢复指通过人工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天然生态系统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类把一个地区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动物放到一起,在人为提供的基本条件下,通过其本身的自然演替,使这个生态系统恢复到自然状态。生态恢复的目标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群落发展成为由当地物种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为当地的各种动物提供相应的栖息环境。

恢复生态学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生态学分支,其理论已被广泛用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

根据2014年2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面积为2.08×10 8 hm 2 ,森林覆盖率为21.63%,其中人工林面积为0.69×10 8 hm 2 ,占森林总面积的33.17%。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固然在其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但这并不是衡量生态恢复成效的唯一指标,而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能力等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显得更重要。

在海岛和海岸带区域,天然林或次生林也同样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控灾害、消除污染等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海岛和海岸带区域的造林和植被恢复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明显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工海岸防护林或海岸带山地人工林的种类和结构单一,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所要求的异质性

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包括物种组成异质性、空间结构异质性、年龄结构异质性以及资源利用异质性等。这些异质性为生态系统内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基础保证,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水平的提高。目前,华南地区海岸人工林大部分是相思、桉树或木麻黄林纯林或混交林,这些人工林群落植物种类较少,空间层次结构简单,年龄结构基本相同,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并且,人工林也表现出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缺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弱,林内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阻碍大,抗病虫害的生态稳定性差,群落演替和更新潜力不足等现象。

(2)人工林树种大量使用外来植物,影响着我国生态安全

地带性植被是多年植物与气候等生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在自然界中经过长期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能够成为外来入侵种的植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力,易于传播和扩散的特点。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这个引进种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改变或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李子海,2008)。在恢复重建生态系统过程中大量使用外来植物种类,对于资源紧缺的中国来说是一种浪费,因为它们在占领空间、消耗资源之后,却没有给我们带来应有的生态功能;而且,外来物种正威胁着我国原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并引起生态景观和其中物种组成的改变,甚至影响了我国生态系统的安全(鲁先文 等,2004)。

当然,在目前大规模植被恢复时,抛弃在海岸带人工林中已引种多年并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而不加思索地种植本地乡土树种,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植被恢复地大多处于生态系统植物群落负演替的不同阶段,一些地方可能刚出现先锋物种,一些地方可能已进入先锋物种的鼎盛期,一些地方可能处于过渡期,而另一些地方则可能处于某一演替期。当处于某一演替初期时,选用现有的乡土物种是可行的,但当处于某群落演替阶段的鼎盛期或过渡期时,选用原来的物种则只有被替代的可能,种植乡土物种已没有意义(李子海,2008)。

(3)忽视了生态系统内物种间的生态交互作用

生态系统内各物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互作用关系,如大多数植物为林内的动物和微生物等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源,但植物花粉的有效传播、种子的萌发扩散、植株的健康生长等也都紧紧依赖着当地昆虫、鸟类或哺乳类等媒介动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为枯枝落叶的分解和改善土壤结构提供了回报。因此,物种间存在的种种交互作用关系维持并保障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必须深入考虑植物与当地动物和微生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恢复实践中积极采取科学的方法以促进这种交互关系的建立,加强物种间相互依赖的纽带作用。 K4b9pKxhWA6gYY0Z9URIMSvGY744Y7BFZiBV/A5Lkh6dVE6g5dH7gE9mncXGz/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